受疫情影響,線下社交被迫中斷,尤其白酒作為消費品,由于受到家宴、聚會等消費場景消失影響,線下零售渠道幾近停滯。
白酒在疫情影響下如何殺出重圍?4月9日下午,2020酒業線上沙龍舉行,活動中,酒仙網高級副總裁李書凱、川酒集團副總李高和、長城證券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劉鵬,針對行業新形勢進行了一場熱烈切磋。
作為在酒類流通領域縱橫20多年的“老兵”,李書凱更多針對白酒的流通環節分享了他的觀點。他認為,頭部酒企的銷售額,每年的銷售量在增長,這就意味著頭部企業的增長,有很多小的酒廠日子不好過。其中,線上渠道優勢不可逆轉,未來三到五年,線上零售份額會提升5到10個百分點。
廠商、渠道集中是大趨勢
春節歷來是酒類消費的旺季,按照往年的規律,白酒在春節旺季的銷售額可以占到全年總額的三到四成,但在疫情尚未形成有效防控的情況下,消費端需求減弱、酒企暫停生產、經銷商庫存積壓,白酒行業發展面臨壓力。
3月底,酒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銷售收入1207億元,同比下降15.58%。
談及疫情對白酒行業的影響,長期做流通的李書凱也頗有感觸:“疫情影響下,市場好不好,作為零售商感受真切。而對于廠商來說,一季度影響不會很大,因為在疫情之前,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出貨的動作。”
在李書凱看來,酒類消費重要的場景是聚集消費。聚集消費場景占據國內市場份額的大概70%,另外還有禮品市場。但受疫情的影響,兩個消費場景基本都沒了。因此,影響會在二三季度體現出來。
“今年嚴峻的市場(狀況)應該出現在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可能會有所好轉,一季度零售商感受到的壓力較大,尤其是線下的零售商,線上的好一點。”李書凱說,下半年破題的關鍵,將是“兩個集中”,即生產廠商的集中和渠道的集中。
當前,國外不斷蔓延的疫情形勢依舊嚴峻。對酒業而言,李書凱認為,疫情將加速行業集中的態勢,未來由于競爭,小型酒企數量減少,頭部企業的日子會越來越好過。
有行業人士分析亦認為,中小酒企受限于春節市場消費需求減少和延期復工帶來的成本壓力,以及接下來疫情結束直接進入白酒淡季,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處于銷售低迷狀態,其經營將可能雪上加霜。
不僅廠商集中度會提升,渠道集中亦將是大趨勢。隨著消費者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加上一些小型的煙酒企業分散、服務不夠標準,這一切都意味著線下零售商的競爭和渠道競爭有望進一步加劇。
在李書凱看來,疫情加速渠道集中化的趨勢將會變得非常明顯。線下零售主要的渠道是什么?名煙名酒店、夫妻煙酒店,其特點是比較分散。銷售商品的品質、物流、服務、標準化等沒有。
李書凱稱:“不僅一些煙酒業的小企業會被淘汰,同時一部分的總代理商、二級銷售商也會被淘汰,競爭的結果就是至少有20%以上的零售店日子會不太好過,總代理的壓力也會逐漸凸顯。”
“新零售是線上線下融合”
疫情之下,大量傳統酒類終端雖有存貨,但缺乏客流和訂單;而線上的業務雖有訂單,卻面臨物流中斷或時限延長的問題,而新零售成了主要的解決方案。疫情對企業經營帶來沖擊,也給酒類新零售帶來了機遇。
在疫情影響下,對于酒業新零售而言,正確研判趨勢,進而進行戰略調整,成為酒企在行業中制勝的關鍵。
在李書凱看來,線上運營的性比較高,需要技術支撐,因此需要與一些有經驗的傳統終端合作,共同開拓市場。
談及疫情對酒仙網自身的影響,李書凱稱:“疫情下,我們整個線上的零售并沒有下降,線下渠道是不太理想的。”
記者注意到,當下門店總數已超千家的酒仙網采取的是與傳統終端合作的方式。在三線至五線城市,酒仙網采用60~200平方米的大店模式,和當地大的代理商合開;而在一、二線城市則采取30~50平方米的小店模式,主要以與地市代理商合作開店為主。
李書凱認為,線上和線下融合發展,催生了的酒類連鎖,而這也將在未來占據大的市場份額。在他看來,線上和線下融合,才能使單店銷售的范圍擴大。原來的一個單店,傳統的一個店可能覆蓋的范圍是3公里,加入了互聯網因素的零售店,覆蓋范圍可達5公里,甚至更遠。
“所有的酒業新零售一定是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場景,如果純粹做線上或者線下,未來是沒有前景的,這就是我對零售終端市場的看法。”李書凱說。
在酒業新零售市場情境下,李書凱認為,產品布局一定要注重品質,消費者終一定會為品質買單,“好的文化就是品質”。(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