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安徽省商務廳、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促進安徽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通知提出,要在2025年實現安徽白酒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00億元,釀酒總產量50萬千升,培育年營業收入超過200億元的白酒企業1家,超過100億元的企業2家,打造一批在國內具有更高度和競爭力的企業,建成優質酒生產、研發和原料、包裝基地,構建“品牌強、品質優、品種多、集群化”的安徽白酒產業發展體系,提升安徽白酒在的品牌影響力。
以下為通知原文:
關于促進安徽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為深入實施制造強省發展戰略,推動我省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傳統食品行業轉型升級,定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創新創造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白酒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加快白酒產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增強食品行業核心競爭力,實現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安徽白酒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00億元,釀酒總產量50萬千升,培育年營業收入超過200億元的白酒企業1家,超過100億元的企業2家,打造一批在國內具有更高度和競爭力的企業,建成優質酒生產、研發和原料、包裝基地,構建“品牌強、品質優、品種多、集群化”的安徽白酒產業發展體系,提升安徽白酒在的品牌影響力。
二、重點工作
(一)圍繞“產區+基地”,優化白酒產業布局。結合我省地處黃淮名酒帶、長江名酒帶的地理特點,優化產業布局,培育優勢產業。按照規模化、集約化原則,引導市場要素資源向優勢產區集中,培育核心競爭力產業,將產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大力扶持以亳州、淮北、阜陽為中心的皖北主產區,以六安、滁州、合肥為中心的皖中主產區,以宣城、池州、馬鞍山為中心的皖南主產區,提高產業集中度,打造產業基地集群。以重點白酒骨干企業為支撐,基于本地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建立化、標準化和規模化的優質原料基地,引導中小企業以產業鏈為紐帶,向龍頭企業集中集聚,構建協作配套、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牽頭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各市、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
(二)圍繞“扶優+扶強”,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支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非國有資本投資主體積極參與國企改制重組,參與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資擴股及企業經營管理。鼓勵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建立規范、有效、科學的股權激勵機制,綜合運用多種激勵工具,系統構建企業核心骨干人才激勵體系。對白酒企業分類管理,根據不同企業特點,開展“四送一服”活動,著力解決難點問題。實施梯隊培養計劃,引導企業找準市場定位,確定發展目標,制定實現路徑,推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支持白酒企業跨省合作,加快戰略布局,通過資本、品牌和技術輸出,整合國內白酒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擴大產業規模,培育一批綜合實力較強的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各市、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國資委)
(三)圍繞“數字+智能”,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支持企業淘汰落后生產設備,加大技術改造和智能設備投入,搭建車間級工業互聯網,使車間設備互聯互通,完成生產線數字化、網絡化改造,建設數字化車間。加大制曲、釀酒、儲存、包裝等生產環節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從原料供應、生產加工到終端銷售,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創建智能工廠。加快二維碼、條形碼、RFID等數字感知技術應用,對產品生產、倉儲、分銷、物流運輸、市場等環節數字跟蹤溯源。加強示范引導,支持企業、行業和區域開展“兩化”融合管理標準體系的對標貫標工作,提高企業工藝流程、生產裝備、過程控制等環節的信息技術集成應用水平。(牽頭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各市、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
(四)圍繞“低碳+循環”,推動實施綠色制造。落實能耗、水耗、物耗、污染控制、資源綜合利用及綠色制造管理體系等標準規范,按照用地集約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則,開發綠色產品,創建綠色工廠。以企業集聚、產業鏈耦合和服務平臺建設為重點,推行園區綜合能源資源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園區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提升園區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創建綠色工業園區。積極應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推行循環生產方式,推進資源循環利用,支持企業開發生態設計,強化環保智慧監管,共同打造綠色供應鏈。(牽頭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各市、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
(五)圍繞“質量+”,持續提升產品品質。支持行業協會、企業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定,支持白酒企業建立企業標準體系。鼓勵白酒生產企業開展以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管理體系(HACCP)、食品管理體系(ISO22000)、質量管理體系(ISO9001)認證。推進企業實施標準化作業流程,強化對釀酒過程和關鍵點的把控,以標準化產品的和質量,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大力推廣純糧固態發酵,引導企業傳承和創新傳統釀酒工藝,保護酒廠窖池資源。加強白酒企業生產區域及周邊環境的保護和治理,釀造所需的水質和生態要求。(牽頭單位:省市場監管局;配合單位:各市、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
(六)圍繞“精品+名品”,重塑安徽白酒品牌。支持企業爭創“馳名商標”、“”,加強品牌梯度培育,打造一批品牌企業。開發品質特點突出的安徽白酒高質量精品,搶占高端白酒市場,拉升安徽白酒檔次。支持企業依托當地資源優勢,開發具有藥食保健功能、地域文化特征鮮明的產品,培養單品銷冠。加大對安徽白酒整體形象包裝和宣傳,組織企業參加“安徽工業精品”中央媒體集中宣傳、世界制造業大會、行業會展、專題論壇等活動。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講好品牌故事,創建特色小鎮,促進酒旅文化融合,推進安徽白酒品牌向品牌、世界品牌轉變。(牽頭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各市、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
(七)圍繞“創新+創意”,不斷優化營銷模式。支持企業通過直配、分銷、聯營、體驗店等多種模式,深耕省內市場,鞏固和提高市場占有率,織密線下營銷網絡,加快開拓省外市場,推進營銷網絡化布局。支持白酒企業自建電商平臺,或與國內電商戰略合作,進一步加強產品營銷網絡營銷。鼓勵開展新媒體營銷,加快營銷網絡更新迭代,持續優化購物體驗。支持企業不斷優化業務流程,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實現產品設計、品牌推廣、物流配送、支付結算、售后服務等一體化管理。支持企業運用大數據分析,根據消費者不同需求,開發適銷對路的商品,實現個性化訂制,推進白酒銷售從B2B、B2C向C2M(定制)轉變,細分目標市場,實現精準營銷。(牽頭單位:省商務廳;配合單位:各市、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八)圍繞“領軍+工匠”,加強人才隊伍培養。大力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才能,提高企業家社會地位,支持創新創造,打造一批行業領軍人才。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度,強化股權、期權、技術分紅、稅收優惠、住房教育等方面政策激勵,營造尊重知識、重視人才、支持創業創新的良好環境,支持建設院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開展“釀酒大師示范工作室”認定,選育一批“工匠”專才。推動校企合作,重點培養釀造師、酒體設計師、市場營銷等一批應用型人才。開展技能培訓、組織技能競賽,推行關鍵崗位從業人員持證上崗,開展人才和技術交流活動,加強在職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提高白酒行業人員整體素質。(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廳;配合單位:各市、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三、措施
(一)強化市場監管。推進白酒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建立統一的白酒生產經營企業信用檔案,實行信用等級分類管理。完善生產經營失信者名單認定和誠信披露制度,加大對失信人員聯合懲戒。發揮行業協會組織功能,制定行業自律規則,加強對企業自律宣傳,組織和監督企業參加誠信評價活動。進一步加強白酒質量工作,對白酒質量實行嚴謹的標準、嚴格的監管、嚴厲的處罰、嚴肅的問責,并將其作為省食品委員會的重要工作來抓,嚴厲打擊制假販假、假冒偽劣行為,規范市場經營秩序。(牽頭單位:省市場監管局;配合單位:各市)
(二)強化政策落實。利用制造強省、科技大省、技工大省建設等相關政策,重點支持酒企實施技術改造、質量體系建設、追溯體系建設、品牌宣傳、人才培養等。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以及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各地根據情況制定實施細則。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信用體系評價,支持開展基酒、窖池、應收賬款抵(質)押融資業務,增強企業資本積累和擴大再生產能力。對白酒企業一視同仁落實我省各項支持政策,清理不合理收費,切實降低企業負擔。(牽頭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各市、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稅務局)
(三)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由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相關部門參加的省推進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聯席會議,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