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局、平價茅臺、社區合伙人、無接觸送酒到家……在這個清明假期,作為傳統中大消費場景之一的酒行業,在消費提振措施的刺激下,花式促銷,奮力重回消費常態。
記者走訪廣州商超、調查三大電商及直播平臺,深度調查了4月初快消市場的新業態。
記者觀察行業發現,隨著提振消費舉措的不斷深化,酒類等消費行業正在加強線上創新、加大線下深耕、并借機升級組織結構。
消費者呼喚,行業正在加速洗牌與分化。
數據1
3月30日,酒業協會發布2020年1-2月酒業經濟效益數據,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銷售收入1207.42億元,同比下降15.58%;利潤253.88億元,同比下降15.46%。其中,白酒銷售收入887.20億元,同比下降11.68%;利潤241.70億元,同比下降8.84%。
數據2
記者觀察發現,餐飲酒類營業門店數量漸處于回暖階段。有關板塊行情的公開數據顯示,3月30日-4月3日,食品飲料指數漲幅為3.4%,一級子行業排名第2,子行業中調味發酵品(8.5%)、肉制品(4.8%)、軟飲料(3.4%)漲幅。
商超:清明假期正值旺季,無接觸送酒上門
“您想選什么酒,假期期間我們有限期特價,價格優惠。”昨天在天河城永旺超市,酒類消費區的一位導購員正在向消費者介紹新的白酒促銷優惠。
在酒品銷售柜臺琳瑯滿目的商品前,記者看到,除了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穩居前排之外,顯眼處還增加擺放了不少中檔酒,整體銷售規模比春節前并未減少。
一位姓陳的導購員告訴記者,“每年清明假期,都是春節后一個白酒消費旺季,回家祭拜、錯峰休假返鄉團聚等需求比較大,我們也會提前囤貨,今年也是如此,我們一時間了市場供應,推出優惠價格。”為了“暖市場”,商家還推出了各種刺激消費的措施,比如“無接觸送酒上門”等。
記者再來到天河城四樓餐飲區,一家以商務接待和家庭團餐為主營業務的餐企有關負責人透露:“進入四月,國內疫情形勢緩和,不少白酒、葡萄酒和啤酒都在搞促銷,我們也適時推出贈飲,預計將有一波消費高峰來臨。”
在這家餐飲門店,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向外帶顧客介紹門店新的小酒贈飲優惠,比如消費滿299元贈飲某品牌酒飲料2支,到店購買全部白酒品類可享“買一贈一”等優惠。
這么大力度優惠,不怕“虧”嗎?該餐飲店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與酒商合作,疫情期間酒商更看重維持市場的占有率。”
電商:平價茅臺,意在撬動更多酒消費
清明放假前夕,茅臺宣布,繼天貓超市、蘇寧易購成為其首批獲得授權的經銷商之后,京東也加入其授權經銷平臺。至此,消費者可以在天貓超市、蘇寧易購和京東三大平臺上1499元的飛天茅臺了。
記者登錄三個電商平臺發現,雖然1499元的售價相比飛天茅臺在市場上的售價低出許多,但并非每個消費者都能隨意買到,需要定點定時進行。比如(以昨日記者上線測試為例),天貓超市在每天10時、20時進行限量開搶,同一客戶90天至多購買2瓶;蘇寧易購每天19時進行限量,且會員,同一用戶單筆訂單限購2瓶,每個月限購2瓶,每年限購6瓶;京東從4月2日起,每天10點進行限量,會員,每個會員每次限購兩瓶,月度至多購買5瓶。
“剛一上架就秒光了。”京東客服告訴記者,雖然平臺設置了提前預約,但從實際銷售情況來看,平價茅臺酒剛剛上架,就遭到消費者的。
電商聲勢浩大地推出平價茅臺,意在靠明星單品拉動消費。一位深耕酒類行業的從業人士告訴記者:“高端白酒抓住清明消費這個時機,和電商合作,既通過電商的直銷渠道消化存量,同時也對市場價格進行管控。這是高端白酒的穩價實力,也有提振消費政策的推動作用。
新興:云酒令暖心興起,行業花式自救
比起大品牌,記者調查發現,假期期間不少中檔酒一改往日扎堆降價的促銷套路,開始借助“云端”策劃符合自身定位的個性化活動,比如“云酒令”“云酒局”“源產地直播帶貨”等方式,刷足了存在感。
比如某酒企在直播平臺上發起“云酒局”,在假期期間以網友詩詞接力的方式,為各行各業工作人員點贊。截至記者發稿,已經吸引了超過16家酒企參與。
“在清明節以這種方式參加云酒局、行酒令,既暖心又有意義。”一位參與云酒令活動的網友留言中表示,“等疫情結束,再喊朋友們出來聚,把這些酒一個個嘗個遍。”
記者發現,云端發力的大部分是中檔酒,其中不乏新興品牌。
一個電商平臺也上線了“四川源產地白酒”專屬頁面,不少川酒品牌在此推出特價活動,其中,原價49元的某原漿大曲活動價29元,原價199元的某小酒品牌活動期間僅售79元。
云端發力,已經見到了效果。記者了解到,3月26日,某電商平臺白酒特價版正式上線后不久,新發布的一份戰略計劃顯示,這種模式從供應鏈上為消費者提供特價產品,上線首輪某小酒品牌的銷量就超過了4萬,另一款100ml小酒品牌同期銷量超過1萬,成績不俗。
進口葡萄酒“社區合伙人”興起
目前受季節等條件影響,啤酒消費還未完全蘇醒,除了白酒之外,在廣州較受消費者關注的就是葡萄酒。記者調查中發現,隨著疫情在歐洲蔓延,法國、意大利、德國等主產區的主流葡萄酒展會相繼宣布延期舉行,部分歐洲進口酒商轉移到澳酒市場,在近期轉向網紅帶貨、電商渠道及社區營銷等模式。
“寶寶們,這是推薦給大家的今日特飲,假期期間有優惠哦!”記者加入一個葡萄酒團購社區群,管理員正在群里推薦一款澳大利亞天鵝莊的葡萄酒。
“我們目前代理的葡萄酒,多是澳大利亞進口,主要走團購渠道。”管理員加記者微信后透露,春節后存貨積壓不多,但進口歐洲的貨源逐漸吃緊,而且目前房租、人工等成本促使他們爭取更多現金流,由此發展了除商超、電商平臺之外的第三大銷售渠道:社區團購。
“每個社區合伙人,對應幾個進口品牌,管理一個社群,負責發掘消費者、為社區搭配消費套餐、送貨上門等一條龍服務,特別適合目前的精準服務,而且還能為以后增加長期銷售渠道、降低商超入場門檻做準備。”
預期:消費提振舉措,有望長期利好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提振消費政策的實施,行業信心正在快速恢復。消費行業已經被按下“重啟鍵”,居民的消費欲望正在逐漸蘇醒。一家酒企華南區銷售部門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雖然防疫局面仍將持續一段時間,但高端酒可能會在二季度走出疫情陰霾,中檔酒可能會在三至四季度逐漸回暖,消費提振舉措對行業長期利好。
公開數據顯示,在疫情期間,盡管線下名酒銷售有所下降,但在線上卻默默實現了價格穩定。阿里披露的今年2月份酒類電商數據顯示,國產白酒線上銷售額2.51億元,同比增長47.86%;銷售量88.81萬件,同比增長7.12%;均價282.96元,同比增長38.04%。
酒協啤酒委員會何勇表示,短期來看,銷量受到影響,但從中長期來看,這一次“危機”也孕育了機會,消費行為的改變會加速行業的產品結構調整變革、渠道變革等,會給整個產業帶來更深層次的變化,比如消費社區化、營銷數字化、品牌放大化等,都會加速產業的發展。(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