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未有大變局里、經濟雙循環新格局下,未來數年,占國民經濟重要地位的國內酒產業該是怎樣一種發展態勢?將有那些新變化、新趨勢改變行業秩序?酒業財富往哪里匯集?未來數年的行業藍海在哪里?
2020年是“百年大變局”歷史進程中重要的時間節點。史詩般中美貿易戰、疫情、暴雨水患等,這些載入史冊的每一件事都讓2020年凸顯著它的不平靜、不平凡。
百年之未有大變局里、經濟雙循環新格局下,未來數年,占國民經濟重要地位的國內酒產業該是怎樣一種發展態勢?將有那些新變化、新趨勢改變行業秩序?酒業財富往哪里匯集?未來數年的行業藍海在哪里?
賺錢的規矩變了:運營驅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酒產業大致經歷了5個階段。上世紀1990年以前,酒廠基本就推一兩款產品,一般是一高一低,產品專賣,不做廣告,酒廠之間的同類品價格相差不大;1990—2006年是廣告酒、營銷酒的時代,以秦池、孔府家酒、五糧春為代表的廣告酒,在當時有“央視一響,黃金萬兩”之說。之后是地方酒廠為生存開始運作終端,采取終端促銷員促銷、服務員推廣等手段營銷產品。期間,整個行業向市場配置轉變,經銷商逐步占據主導地位;1990—2006年,二線品牌吸收地方酒的運作思路,梳理品牌、升級產品,逐步回歸和復蘇。這個時期,流通渠道呈現出扁平化、多元化、專業化、規模化和品牌化之勢;隨著反腐、酒駕等政策的出臺,2013—2016年酒行業危機凸顯,一二線品牌進行調整,茅臺、五糧液開始反思,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期間,酒類流通新興渠道興起;2017年至今,庫存壓力小、品質過硬的品牌先走出困境,并開始梳理品牌結構,回歸品質理性,呈現量價齊升之勢。
身在酒行業中的人們捋一捋發展歷史會發現,自1978年至今,大多數酒類企業無論是基礎建設、產品完善、市場營銷,還是擴張吞并、股權上市等成長歷程對于今后的發展,其實都是一個資本積累的過程。資本積累是每個企業實現發展的一步,一二線品牌,地方品牌乃至小、微酒企都需要初的資本積累。資本積累的過程就是“跑馬圈地”,屬于野蠻生長。期間,酒企一旦生產力得到解放,就會加足馬力前進,誰的馬力大誰搶的地盤就多。
“資本積累時期,企業的營收、利潤和經濟增長源自其資本增長,得益于資本驅動。依靠資本驅動的企業每上升一個臺階就是靠‘燒錢’模式做大規模,靠‘燒錢’增加企業估值,靠‘燒錢’融資等,然后再重復這些步驟繼續‘燒錢’,待企業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有了定價權”財經作家水木然分析指出,資本積累時期的酒行業在資本的推動下,必須先通過“模式+技巧”的創新,因為這期間酒企發展粗放,秩序不夠完善,所以酒行業的很多人都在研究“模式+技巧”。這樣一來,往往會造成投機者更容易賺錢。
水木然認為,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屬于中 國經濟發展的上半場,2020年以后的中 國經濟發展屬于下半場。上半場,國內酒行業的收入來自于“資本”型增長;下半場,國內酒行業的收入來自于“運營”型增長。
酒行業的“運營”型增長是什么?就是靠管理、優化、配置來盤活酒業資源,為用戶傳遞酒產品價值,從而實現增長目標,進而讓酒業資源發揮出更大的社會價值。譬如,現在不缺酒廠,缺的是如何把閑置酒廠利用起來的辦法;現在也不缺酒產品,缺的是如何把合適的酒送到合適人手里去的渠道。
未來數年,酒行業不在淘金而是煉金,不在野蠻生長而是精耕細作。隨著商業框架的完善,只有運營好“產品+內容”才有出路。在“運營”型增長的推動下,人人都會沉下心來做產品、做內容、重運營,并通過“產品+內容”的填充,讓酒行業有血有肉。接下來,酒業人就是把精力放在運營“產品、內容、服務”上,不再依靠、依賴各種捷徑、投機以及資本的動力。
水木然表示,即將淘汰的“資本驅動”時代,部分企業或者部分人靠投機賺錢;在“運營驅動”時代,企業及人們將靠努力賺錢。并且,在這一過程中,雖然有的酒企原始積累很低,但他們輕車上陣,運營收入將會非常高。
“先資本,后運營,這是企業發展的兩個階段,也是一個‘先硬后軟’的過程。我國包括酒類在內所有行業的真正好時代剛剛開始,因為從“資本”到“運營”的升級,其意義不僅在于社會的邏輯不一樣了,更大的意義在于,它能使社會主流價值觀發生轉變”水木然說。
賺錢的群體換了:忠厚之企
無論是“資本驅動”的酒行業上半場,還是“運營驅動”下半場,一家酒企或者業內個體要想長期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有過硬的產品、人品。人品代表人的價值觀,產品代表企業的價值觀。
雖說業內所有酒產品的一切勝利,歸根揭底都是價值觀的勝利;雖說酒行業的競爭終歸是“人品”和“產品”的競爭。但是,在酒行業資本積累的幾十年里,在“資本驅動”的粗放發展模式時期,酒行業的部分社會結構是粗鄙的。此結構下,部分業內人追求短期利益,奉行撈一把就走的理念,變得厚顏無恥。而那些品行端正、誠信務實、吃苦耐勞、勇于擔當的人反而被排斥,被歪門邪道的人排擠。某種角度講,在業內資本積累的幾十年里,這部分追求短期利益的業內人賺到的錢跟他的能力、學識、品行沒有必然的關系,因為他們靠的是原始資本積累這個巨大時代的紅利,他們巨額財富的積累看似是能力,其實更多是投機的產物。
“這部分追求短期利益的人認為自己有了巨額的財富積累就能大功告成,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但他們全然忘記‘勤勞致富財運久,投機取巧必招災’的歷史規律。我國歷史上太多的案例表明富人返貧表面上看是時運不濟,背后卻是因果、規律使然”水木然表示,人類文明的進步,國家、企業、個人的發展從來都是曲折的,甚至出現局部的倒退,不走彎路反而是不正常的,但大方向從來不會出錯。
水木然認為:世間看似不公平,有人得勢就一沖上天,有人才華橫溢卻被埋沒。但如果把時間拉長一點,站的高一點、遠一點,再回看這個世界,就會發現它很公平。我們國家公平的地方在于,一旦一企業或一個體的才學、品德和財富、地位不匹配時,這個社會將有100種方法對你進行收割。
2020年,國內5G通信市場快速成形,其將為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領域賦能,由此撬動全社會商品生產、企業管理、融合營銷、物流配送、金融服務等全環節的變化,倒逼酒企運營模式持續變革、商業邏輯持續迭代。
伴隨運營模式變革、商業邏輯迭代而來的其實就是經濟轉向,而經濟轉向必然會導致一個現象——財富重組。財富重組的邏輯是財富永遠只留給配得上它的人。未來,酒行業的一個企業或一個體要想取得成功,不僅需要足夠的勤快和膽識,還需要足夠的文化、格局、魄力及擔當。也就是說,國內酒業經濟發展下半場的典型特征是:只有勤奮的好人、好企業才能賺到錢,才能聚集財富。
未來數年,酒類行業的消費者變了、客戶變了、伙伴變了,每個人變的越來越理性,一些故弄玄虛的理念、弄虛作假的東西都會消失。酒企管理者知道自己的美好藏在自己成全別人的那顆善良內心里,釀酒師傅知道自己的美好藏在自己日益精進的手藝上,酒類營銷人知道自己的美好藏在自己有社會責任還勤于思考的大腦里。
“將有一些酒企擺正心態,找準位置,開啟辛勤耕耘模式,扎扎實實去創造。他們不靠資本坐享其成,就靠新經營、新渠道、新內容、新服務來聚集社會財富”水木然表示,這些酒企將是未來我國 酒業經濟發展前行的中流砥柱。
藍海市場早就在了:縣城鄉村
經濟雙循環新格局下的酒業百年之變局,業內有識之士看的很明白。酒企的渠道下沉、數字化營銷、開發新客戶、尋找新市場等都是應對行業變局的一部分。
“接下來,縣城、鄉村是包括酒企業在內所有企業一大片、一大片的萬億級別藍海市場,尤其是對受品牌擠壓,原有客戶逐漸流失,另一方面受傳統市場去產能、去杠桿影響,固有市場不斷萎縮的三四線品牌及中小型酒企來說”中 國政法大學周春雷博士表示。
改革開放的幾十年里,49個一二線城市是供需兩頭的領跑者,聚集了大量的優質資源,三四五線城市緊追其后。2020年,經濟明顯呈下行趨勢,加之后疫情時代,化紅利消減,各國比拼的重點,變成了國內市場需求及供應能力。這讓人們靜下心來,重新審視我國的經濟布局。數據顯示,中 國有337個地級市,2856個縣城,41658個鄉鎮,662238個鄉村。去年末,我國總人口突破14億,其中鄉村人口占比40%,為5.6億人,如果加上2856個縣城,縣、鄉、村總人口能達到10億人。
“這是一個無法想象的超大規模的市場,但現實問題是,絕大部分企業養成了路徑依賴,還在把目光盯著飽和的地級市以上城市的四億人,忽略了饑渴的縣城、鄉村的10億人”周春雷說,人們在城市霓虹燈下看都不看一眼的品牌,實際上,有接近10億人根本就沒聽說過或者體驗過。
周春雷認為,某種角度講,縣城、鄉村是酒類產品一個等待開發的處女地,誰的酒企,誰的產品能早下沉到泥土,誰就能率先有效地將這里的資源組織起來,誰就是未來至少10年的王。
記者注意到,對于縣城、鄉村市場,業內還沒有那家企業進行大規模布局。但業外已有企業在打造指引中 國縣鎮市場消費的新力量。近日,蘇寧易購零售云宣布計劃在一年內,開設門店數量達到12000家,其中10000家在鎮級市場,2000家在縣級市場,達成縣級80%覆蓋,一縣兩店占比60%,超過3萬以上的鎮級市場覆蓋率占比90%。(來源:華夏酒報 記者 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