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350.15萬千升,同比下降8.59%,銷售收入2736.68億元,同比下降1.27%,利潤729.92億元,同比增長2.22%。數據似乎傳達出在“喝好酒、少喝酒”的消費理念下,存量競爭正在朝常態化發展的趨勢,而利潤的同比增長,則印證了產品結構升級下,中、高、端產品正在成為企業乃至行業的利潤擔當。
按照規定,上市公司的半年報要求在上半年結束后2月內披露,截至到8月28日晚間,19家白酒上市公司半年報全部出爐,其中,盡管只有貴州茅臺、五糧液、山西汾酒、酒鬼酒實現了營收、凈利潤的雙增長,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疫情沖擊下,酒企一時間復工復產,企業高管調研市場、維護終端網絡等積極奔跑的姿態,用智邦達咨詢董事長張健的話說,“半年報陸續出爐,今年這樣的環境能夠這樣實屬不易”。
來自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350.15萬千升,同比下降8.59%,銷售收入2736.68億元,同比下降1.27%,利潤729.92億元,同比增長2.22%。數據似乎傳達出在“喝好酒、少喝酒”的消費理念下,存量競爭正在朝常態化發展的趨勢,而利潤的同比增長,則印證了產品結構升級下,中、高、端產品正在成為企業乃至行業的利潤擔當。
詩人北島曾在《崗位》中,用“我的時代在背后 突然敲響大鼓”表抒懷時代的變遷與發展,上半年的產銷與半年報結合來看,經過“黃金十年”及此后的調整期,白酒行業也迎來了新的時代。白酒行業已經告別了共享發展紅利的“你好我好全都好”的階段,而是進入到比拼現金流、比拼企業規模、經營實力、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網絡創新與維護等綜合實力的“寡頭競爭”時代。
貴州茅臺半年報顯示,今年1-6月,貴州茅臺實現營業收入439.53億元,同比增長11.3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6.02億元,同比增長13.29%;五糧液股份公司半年報顯示,今年1-6月,五糧液實現營業收入307.68億元,同比增長13.3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8.55億元,同比增長16.28%。茅臺、五糧液的營收和凈利潤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彰顯了名企、名品的強勁韌性,以及疫情對酒業行業短期帶來一定影響,但不會出現周期性的變化,酒業行業向優勢品牌集中、向優勢產能集中、向優勢產區集中的大趨勢不會變。
結合上半年半年報及企業的實操動作看,“產品聚焦、結構升級、渠道下沉”仍是酒企向市場要效益的聚焦動作。
茅臺加碼直營渠道,五糧液的系列酒則聚焦五糧春、五糧醇、五糧特曲和尖莊,與“第八代五糧液”形成“雙輪驅動”產品架構,同時加碼團購渠道,布局新零售,茅臺、五糧液的渠道改革在進一步落地,正如萬聯證券指出的“高端酒擴容的大邏輯未變,疫情有望加速行業集中,繼續推薦確定性較高的高端白酒板塊。”
瀘州老窖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76.34億元,同比下降4.72%;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32.20億元,同比增長17.12%。但其二季度業績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0.82 億元,同比增長6.20%;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5.13億元,同比增長22.51%。
光大證券分析指出,公司凈利潤提升明顯,主要是因為盈利能力更好的國窖1753收入占比提升帶來產品結構優化,上半年,瀘州老窖攜國窖1573挺進中原市場,上調出廠價等舉措,帶來了國窖1573 系列的量價齊升,使得疫情之后公司在高端白酒的復蘇進度優于中低端價格帶。
再一次跑出了加速的汾酒在上半年實現營收68.99億元,同比增長7.8%,凈利潤16.05億元,同比增長33.05%。華西證券在分析分析汾酒半年報時,用了“依然保持穩健”的概述。“在渠道端,推動經銷商的結構升級,價格端,梳理費用優化資源配置,營銷端,繼續圍繞玻汾+青花汾推動多區域布局。并指出,從產品維度來看,企業從初的“打兩頭、帶中間”,逐漸 更加聚焦于“打兩頭”。
而“不斷的打破區域壁壘,實現跨區域發展”也將成為汾酒在下半年及未來發展中的突破點。
酒鬼酒則在8月26日發布的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7.22億元,同比增長1.8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5億元,同比增長18.42%。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33億元,同比提升91.05%。其中,酒鬼酒主營業務酒類實現營業收入為7.19億元,占比總營收99.55%,同比增長1.63%。多家券商認為,業績的取得,得益于內參酒的發力。
對于上半年白酒上市公司業績報,太平洋證券給出了“預計8月底白酒企業將密集啟動旺季備貨動作。板塊二季報陸續印證疫情的影響,報表端壞時點終將過去”的整體分析,對于下半年,太平洋證券指出,“接下來終端實際動銷以及企業以中秋作為重要考察節點來動態調整下半年的任務量成為要密切關注的部分。我們認為,如果企業考慮到今年疫情的實際影響,適當調整全年任務、四季度適度減壓、以及考慮到明年春節靠后,實際是為明年更好的增長、春節旺季更好的市場表現做好良性準備的客觀應 對,市場應理性看待。”(來源:華夏酒報 記者 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