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酒三年六次提價比肩茅臺、國臺十五年供貨價上調100元/瓶,官網標價1499元比肩飛天茅臺,甚至是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全國白酒品牌,旗下主力產品的定價也一度被認為是沖著飛天茅臺而去。
“自己請客才知道,酒是那么的貴!”近日,一位江西酒商稱,在一次請客聚會中,他邀請的客人自帶了一瓶國窖1573,這讓他很“尷尬”,不得不將事先準備的酒“偷偷藏起來”,換成了國窖1573。他的想法就是“既然都請客了,就把面子做足”。但是,當其從賣方變成了買方,真的覺得酒不便宜,比一桌子的飯菜貴太多了。
換位來看,大批江西當地消費者會不會也覺得“白酒越喝越貴,越喝越喝不起了?”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并沒有形成十分統一的意見。
一方就認為,不同消費能力的人就喝不同的酒,名酒價格不斷走高,根本上是有消費群體支撐的;另一方則傾向于“有點貴”,名酒價格的上漲速度,正在和許多消費者的收入提升速度“脫節”。
全都“比肩”茅臺,價格虛高?
郎酒三年六次提價比肩茅臺、國臺十五年供貨價上調100元/瓶,官網標價1499元比肩飛天茅臺,甚至是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全國白酒品牌,旗下主力產品的定價也一度被認為是沖著飛天茅臺而去。
目前而言,白酒市場的一個現實情況就是,茅臺“沖鋒在前”,為高端品牌白酒沖開了原有的價格瓶頸,原本應該是“循序漸進”上漲、上調的價格,全都坐上了“順風車”。但是,買方市場,大批的消費者,他們卻沒有什么“順風車”可以坐。
以江西市場為例,2019年江西省人均GDP為5.36萬元,這個數據與2018年統計數據相比并沒有明顯的“大增幅”。但是,同樣的時間段內,各路名酒的價格卻是“一路走高”,不管是全國名酒品牌,亦或是江西本地區域強勢品牌,其價格上漲速度幾乎可以用“肉眼可見”來形容。
因此,才有業內人士直言,即使名酒對應的是所謂“高收入人群”,他們對價格的敏感度低,不代表沒有感覺。去年900元/瓶、今年1000元/瓶,就算是高收入人群也會“吐槽”。雖然名酒的主戰場在各類宴請市場,但絕不能僅僅關注宴請市場,而忽略家庭自飲市場,或者說是忽略消費者對名酒價格的“評價”。
穩住價格,套路少一些
白酒歷來都有面子屬性,但有面子屬性的產品很多,白酒真正令消費者“著迷”的地方,歸根結底還是在品質,比如口味、口感。
而所謂的消費升級,已經有多位業內專家明確指出,消費升級不是單單指“價格升高,品牌高端”,而是“價格、品質、品牌”三者的升級。簡單來說,應該是白酒產品性價比的綜合提升,而現在價格卻成為了主要的表現形式。
如果說“淡季做品牌、旺季做市場”是一種常規操作,那么,這種常態可以適當的“緩一緩”。一方面,今年以來,各大酒企旗下產品的漲價頻次確實“密集”,消費者需要一個時間去接受;另一方面,價格倒掛的情況可以說頻發,很多品牌市場實際賣價達不到其“指導價格”的高度。不斷維持“高叫低賣”的促銷,對于品牌的傷害會隨著時間延長而“變大”,大家不能“掩耳盜鈴”。
值得一提的是,有業內專家指出,現在不少白酒品牌都在強調老酒、好酒的稀缺性,因此,在對好酒、老酒的定價下往往有些“肆無忌憚”。但大家要明確一點,不管多么的稀缺,多么的“物以稀為貴”,白酒是飲品,不是消費者的日常“必需品”。
所謂的稀缺,是在絕大多數消費者認可的前提下,不同規格的酒可以事先劃定消費群體,但不同規格的酒卻不能脫離整個消費者群體的“認可”。
在任何時候“一瓶價格適當、品質出眾的酒”都會受到市場的歡迎,而一瓶“破價”的酒想要再次恢復名聲,可能并不現實。(來源:賣酒狼圈子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