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酒商表示,即使知道臨近“元旦”“春節”這個白酒傳統的銷售旺季,很多企業都在安排內部年終晚宴、客戶接待晚宴等等活動,有大批的用酒需求,但就是很難將生意完整的“拿下來”。
近日,有酒商表示,即使知道臨近“元旦”“春節”這個白酒傳統的銷售旺季,很多企業都在安排內部年終晚宴、客戶接待晚宴等等活動,有大批的用酒需求,但就是很難將生意完整的“拿下來”。
他指出,雖然這些企業的用酒量大,但對方的白酒需求,都集中在高端名酒品牌上,大批量的供應量是一個問題,結賬周期也是一個問題。有些時候就是眼睜睜的看著生意“走過去”,實在是無能為力。
據了解,隨著國內疫情的穩定,與兩大節日的臨近,各個企業接待性活動數量有著顯著的增長。值得一提的是,某江西知名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接待活動籌備過程中就發現了,與場地、人工等費用相比,購酒費用的比例居高不下,占整個接待活動籌辦費用的60%以上。但沒有辦法,整個社會態度就是這樣,大家都在“喝好酒、喝名酒”。
名酒需求量上漲,資源卻相對緊缺。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國內白酒生產企業在發力高端市場的過程中,除了價格比肩茅臺之外,運作手段同樣再向茅臺看齊。
維持高端品牌形象的一辦法“供不應求”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所以,好酒、名酒應該是很難買到的。以茅臺為例,一句“造茅臺比造原子彈還難”,可以說是其“身價”的。
近些年來,眾多酒企都將茅臺看做標桿,對其品牌運作模式自然是十分熟悉。因此,“漲價控量”成為了重要的品牌提升“推手”。因此,今年以來大家可以明顯感覺到,眾多白酒品牌的停貨通知、漲價通知變多了。
以江西兩大強勢品牌為例,四特酒、國寶李渡旗下高端產品已經有過數次的停貨、漲價。在這個大形勢下,好酒、名酒的資源可以說“越來越稀缺”。
另一方面,中酒協理事長宋書玉早就做出過判斷,“我國市場長期不缺酒,但長期缺好酒”。從現實的釀造環境、產能供應來看,優質酒資源本身就很稀少。
長期缺少優質酒資源,再加上企業放量管控力度變大,兩者疊加之后導致的結果就是,好酒、名酒越來越難買。當然,這不是對于需求量有限的普通消費者,而是對于白酒經銷商,與有大批量需求的企業而言。
資源、渠道,有酒商發潛力股
而除了資源難尋外,結賬周期也是一個令江西絕大多數酒商頭疼的問題,交易金額越大,往往意味著更長的付款周期。許多實力有限的酒商無法或者是不愿接受,從而造成有生意不敢接。
值得一提的是,已經有江西當地酒商表示,雖然茅臺、五糧液、國窖是當前受歡迎的三大高端白酒品牌。但其高昂的價格也不是所有“大批量買主”的首要選擇,一些中等規模企業仍然會依據自身實力選款其它產品。據其了解,當前江西市場上,四特酒旗下四特十五年、四特二十年,國寶李渡旗下李渡高粱1955、李渡高粱1308同樣是許多“大批量買主”的上佳選擇。
從當前的環境來看,全國品牌“茅五瀘”難找,且需要大筆的資金投入,對于實力雄厚,有資源、渠道的酒商而言自然是“賺錢首要選擇”。但對于大部分酒商而言,在疫情之年,嚴格控制好現金流應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采用“性價比”戰術,多與江西當地白酒生產企業合作顯得更加明智。
現實一點來說,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不執著于費盡心思也不能搶到的生意,而是將有限的精力與資源,聚焦到現在就能“變現”的生意上。畢竟,賺少一點,比賺不到好的太多太多。
值得一提的是,早有業內專家表示,高端白酒品牌的銷售網絡、規模已經處在穩定期,想要沖進去很難。但是區域強勢品牌卻在“崛起”過程中,資源的獲取相對簡單,早一步布局,或能搶占未來市場先機。(來源:賣酒狼圈子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