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舍得”摘帽,變更為“舍得酒業”才短短兩日,業內圍繞舍得酒業的“熱評”就層出不窮,一時間,舍得酒業的被關注度甚至超過了白酒兩大頭部企業貴州茅臺、五糧液。
但令人疑惑的是,明明是一次成功摘帽,“熱評”中卻有否定與質疑之聲,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
摘帽次日“未漲停”,被質疑品牌力不濟?
5月18日,舍得酒業發布公告稱,舍得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將于2021年5月18日停牌1天,2021年5月19日起復牌并撤銷其他風險警示,公司股票簡稱由“ST 舍得”變更為“舍得酒業”,股票代碼不變,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由 5%變更為 10%。
5月19日,舍得酒業正式“摘帽”,并迎來摘帽后首一個“小高潮”,盤中股價高漲至161.40元/股,成交金額突破35億元,一度逼近漲停。
截至收盤,舍得酒業漲幅回落至6.32%,報156.08元/股,市值已漲至524.7億元。
但就是“逼近漲停”卻沒有“漲停”一事,卻給了某些人“借題發揮”的機會,將“摘帽”的功勞全部給了復星系。
他們認為,舍得酒業在“摘帽”的第1天沒有迎來“漲停”,關鍵的一點在于,并非靠“業績增長”,而是復星系資本加持下的必然結果,不值得被肯定與追捧。
相反,舍得酒業在復興下幫助下壯大的實力,能否經得住市場長期檢驗仍是一個疑問。
5月20日,舍得酒業股價“一字漲停”,當日收盤價格高達171.69元/股,并創下歷史新高,對此類“否定、質疑”之聲予以“強力回擊”。
業內專家表示,“摘帽”當日,舍得酒業沒有迎來“漲停”,主要是受到當日整個交易大盤的影響。
而所謂舍得酒業的“摘帽”全靠復星系助力,這樣斷言乍聽有理,但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全然站不住腳。
一方面,2020年12月31日,復星系入主舍得酒業,這本就是“資本與品牌”的強強聯合,資源上的互補,“合情合理”;
另一方面,舍得酒業已經公布了2020年、2021年一季度年報,業績上的增長早已證明了舍得酒業本身的市場發展潛力。
老酒戰略與熱門IP,加速舍得發展
據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舍得酒業的營收和凈利潤規模分別為27.04億元、5.81億元,在上市白酒企業中的排名分別為13位、11位。
到2021年一季度,舍得酒業營收10.28億元,同比增長154.2%;凈利潤3.02億元,同比增長1031.2%;扣非凈利潤3億元,同比增長788.44%。
其中營收占比達近90%的中、高、檔酒收入同比增長166.98%至8.25億元,低端酒收入亦實現295%的同比增速。
由數據不難看出,舍得酒業在受疫情影響嚴重的2020年,展現出了白酒優質品牌應有的“抗壓能力”。
此后,隨著疫情的穩定與線下市場經濟的恢復,2021年一季度,舍得酒業營收、凈利潤分別以三位數、四位數的幅度高速增長,再一次證明了舍得酒業品牌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
對于業內人士而言,舍得酒業營收、凈利潤的“出彩”,關鍵的因素并非“復星系加入”,而是老酒戰略與熱門 IP的助力。
首先,作為十七大名酒和“川酒六朵金花” 之一,舍得酒業有豐富的老酒儲備。
數據顯示,公司從1976年開始將優質基酒按比例用于戰略儲藏,至今優質老酒超過 12 萬噸,為公司打造老酒品類一品牌、實現中高端白酒銷量的倍量級遞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建立在豐富的老酒儲備之上,舍得酒業一直以來堅持的“老酒戰略”,其喊出的“每一瓶都是老酒”的宣傳口號,與當前國內“喝名酒、喝老酒”的社會風氣完美匹配,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和共鳴。
另據《2020 中 國老酒白皮書》預計,到2021年,老酒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老酒市場紅利遇上舍得酒業“老酒戰略”,頗有點天作之合的味道。
除了“老酒儲備”豐富的硬實力,今年以來,舍得酒業與熱播劇《小舍得》的合作,引發了超5億的流量關注,一舉將品牌提升到了“全民關注”的高度。
有了此次的成功經驗,接下來,舍得酒業與熱門IP的合作或許會越來越多。
既不缺名酒的品牌,又有切合時代趨勢的流量化推廣,加之儲量豐富的老酒資源,再加上復星系的強勁資本助力。
舍得酒業的被關注度,必將可以媲美、甚至是超越白酒兩大頭部貴州茅臺、五糧液。(來源:賣酒狼圈子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