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茅臺的生肖酒“龍茅”被火熱搶 購,在非官方的電商平臺出現高溢價。生肖酒是否具有“投資”價值?近年來多家酒企加碼推出生肖酒是看中“經濟利益”嗎?
生肖酒為何出現“投資熱”?
根據報道,官方指導價2499元一瓶(500ml)的“龍茅”,在某電商平臺已被炒到了超7000元,若以該價格計算,“龍茅”已較官方指導價溢價超5000元。應該說,溢價背后是有一定的價格規律,但生肖酒如此高的溢價是難以持續的。
目前龍年生肖酒主要滿足了一部分品牌粉絲以及品質發燒友的需求,在嘗新、收藏與投資市場走熱,并且被市場中間商炒作,所以可能出現了價格的“畸形”。生肖酒的價格是供需關系決定的,雖然社會消費流行趨勢瞬息萬變,但是根本上還是源于生肖等民俗傳統文化。龍是比較吉祥的生肖,更是帶有富貴、皇家文化元素,具有很強的祝福意味,也有很強的社交消費暗示作用,“龍茅”背后有茅臺品牌賦能、醬酒工藝品質支撐以及相關的營銷推廣配合,銷售走熱是情理之中。但是理性來看,酒類消費具有節點特征,春節之后,隨著龍年生肖酒的供應正常化,以及市場回歸理性,價格預計會有所回落,這些都是正常的商業規律結果。
推出生肖酒的并不只有茅臺,事實上,自2023年12月以來,五糧液、舍得、瀘州老窖、郎酒、古井貢酒等酒企,已先后推出龍年生肖酒。部分品牌生肖酒在推出后都出現了一定的溢價。而從市場經驗看,過往生肖酒推出后通常會遭到市場炒作后價格虛高。以2023年“兔茅”為例,其正式發售前夕,第三方平臺的預約報價Z高曾達到6000元,但正式發布后不久,報價隨即回落至正常水平。這也提示普通消費者,對生肖酒不必急于“嘗鮮”。
生肖酒不為盈利,或為品牌
目前生肖酒有大約200億的市場規模,已經成為中國酒企產品差異化的重要方向,主要滿足消費者禮贈、收藏、品鑒與投資消費市場。從消費端看,生肖酒受追捧,背后既有節慶禮品饋贈的現實需要,也有對于生肖酒稀缺品質的嘗新,更有對于生肖酒文化收藏等的需求。對于酒企而言,生肖酒更多的還是文化紀念酒,屬于一種文創產品,雖然在核心市場有一定的消費容量,但是缺乏全國性銷售的基礎;而且生肖酒往往價格較高,消費場景比較單一,并非酒企盈利的主力,而更是酒企充實品牌文化內涵、迎合多元化消費需求的嘗試。
為品牌以及產品的文化內涵加碼,已經是近年白酒企業發力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國酒本身就是民俗文化產品,生肖又是中國人重要的民族文化內容,并且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可以說具有很強的紀念文化價值與意義,也受到大多數人的關注。因此,酒企發力生肖酒可以豐富產品結構,擴寬消費群體,并且充實品牌文化內涵,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產品需求,并且在存量市場開辟新的增量空間,符合目前酒類消費多元化的趨勢。目前酒類市場擠壓嚴重,積極開發生肖酒可以預熱市場,為春節銷售季做市場鋪墊,還可以通過搶占話題增強品牌熱度。
不過,生肖酒也存在一定差異化不足的問題,或影響塑造產品、酒企品牌的能力。酒企想要真正抓住生肖酒的“文化價值”賦能品牌,應當注意以下幾點:首先,生肖酒Z根本的價值來源是企業本身的品牌價值,所以歸根結底,酒企應該回歸產品和品牌本身的建設;其次,生肖酒未來的延展方向應是以結合地域民俗文化,產區文化、品牌與品質文化為特色,立足當代,突破傳統,滿足消費者更多元的消費需求,比如一些酒企的生肖酒創新,從品牌文化、酒體風格、包裝設計,以及銷售形式方面都進行了差異化的設計,為酒行業的生肖酒品類發展提供了許多新的方向與參考。再次,酒企要想在文化品牌上實現創新,要先做好生肖文化的深度挖掘,可以探索跨界,做好與時尚熱點事件的嫁接融合,這些也是目前比較主流的方向。Z后,生肖酒主打的是“稀缺”概念,酒企一定要做好生肖酒的發售、限量供應、增值投資的相關服務工作,讓酒真正具有價值和品牌效應。(來源:中新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