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白酒蘊含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精湛的技藝。自20世紀90年代至今,國家先后公布了12家白酒企業的古窖遺跡和工業遺產群落為重點保護文物。這些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不僅為探尋白酒的起源發展、深刻認識了解傳統釀造科技的歷史軌跡提供了豐富的資訊,更為繼承、創新和發展獨具特色的民族傳統釀造技藝奠定了堅實基礎。
10月19日,由中 國食品工業協會主辦、李渡酒業承辦,華糖云商、酒說協辦的首屆“中 國 白酒古窖遺址與傳統工藝科學發展論壇”在江西南昌舉辦。
中 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馬勇,名白酒專家、茅臺集團原董事長季克良,名白酒專家、中 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專家組組長高景炎,貴州省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茅臺集團原董事長李保芳,金東投資集團董事長、國寶李渡董事長吳向東,茅臺集團總工程師王莉,五糧液集團副總經理趙東,瀘州老窖集團副總經理張宿義,劍南春集團副總經理謝義貴,青海互助青稞酒董事長李銀會,杏花村汾酒集團質管部主任李奇,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總經理趙國敢,古井集團副總裁楊小凡,水井坊酒業博物館文保專家趙文玉,劉伶醉酒業總工程師郝小格,金東集團李渡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湯向陽等嘉賓參加了本次會議。
白酒文化遺產既要保護,也要升級
這場論壇之所以受到了行業的高度關注,一方面是因為對酒業意義重大,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是業內首次舉辦。
中 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兼馬勇發言
“在疫情持續蔓延和世界經濟、政治、社會形態復雜多變,而中 國經濟社會穩定有序發展的形勢下,我們能夠如期舉辦首屆‘中 國白酒古窖遺址與傳統工藝科學發展論壇’,活動本身就是白酒行業踐行國家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用民族傳統食品產業源遠流長的歷史故事,向世界發出中 國聲音,向傳播中 國文明。”作為活動的主辦方,中 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兼馬勇在現場發言時表示,“我們論壇的主旨就是‘古窖保護、文化傳承、文旅開發’,這是白酒行業貫徹落實重要指示的具體舉措。”
馬勇談到,中 國白酒的核心與基礎資源包含三個要素,一是生態環境,二釀酒設施,三是釀造技藝。其中,環境是受到地理條件制約、人力難以根本改變的客觀要素,而釀酒設施主要是發酵和蒸餾設備,釀造技藝主要是貫穿整個生產環節的操作規律和規范,這是對白酒生產具影響的,需要繼承、保護、創新、發展的主觀要素。古窖遺跡是承載白酒文化的核心,保護利用好古窖遺跡,就是保護好酒文化的起源,保護好白酒行業的匠心與初心,保護好中 國白酒技術創新的源頭與源泉。
對于成立“古窖遺址和文化遺產委員會”,馬勇認為,這既是進一步強調對“古窖池”和釀酒工業遺產群,這種文物的有效保護與利用,也是對傳統純糧固態發酵工藝的再認識、再升華。同時,也期望將白酒文化遺產打造成一個加強與世界同行溝通交流的平臺,一個為白酒行業“窖池文化”正本清源的平臺,終推動中 國白酒進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序列。
成立“古窖遺址和文華遺產委員會”,共推行業高質量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活動在中 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支持下,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白酒生產企業,瀘州老窖、水井坊、劉伶醉、李渡、劍南春、杏花村汾酒、古井貢酒、五糧液、茅臺、互助青稞、洋河股份和華糖云商等單位,共同發起和成立了中 國食品工業協會古窖遺址和文化遺產委員會,并在現場舉行了成立儀式。
中 國食品工業協會副徐堅代表委員會宣讀了成立報告。
首先是成立古窖遺址和文化遺產成立委員會的必要性
成立“中 國食品工業協會古窖遺址和文化遺產委員會”,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重要指示,進一步加強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白酒生產企業團結協作,積極開展歷史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嚴格保護、合理利用,傳播中華文明,弘揚民族文化,推動白酒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其次,成立古窖遺址和文化遺產成立委員會的可行性
中 國食品工業協會古窖遺址和文化遺產委員會發起組成單位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酒生產企業、中 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和行業媒體華糖云商、酒說等單位。其中:11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酒生產企業年白酒總產量約占全國白酒行業30%以上,主營業務收約占55%以上,實現利潤約占70%以上,是白酒行業規模、效益、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具優勢的企業。同時,這些企業直接承擔全國重點文物白酒古窖和工業遺產群落的保護利用工作,有責任、有能力、有條件做好窖遺址和文化遺產的科學保護利用工作,以及推動傳統工藝的繼承、創新和發展。中 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和華糖云商、酒說,作為服務于白酒產業的行業組織和專業媒體,有利于承擔統籌協調、研究分析、規劃指導、宣傳推廣和文化傳播工作。
中 國食品工業協會古窖遺址和文化遺產委員會由名白酒專家、中 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季克良擔任主任委員,名白酒專家、中 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高景炎為顧問。“中 國食品工業協會古窖遺址和文化遺產委員會”秘書處由中 國食品工業協會、中 國食協白酒專業委員會、江西李渡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華糖云商派員組成。
中 國食品工業協會古窖遺址和文化遺產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
即組織協調重點文物保護白酒企業,統籌好文物保護與產業發展,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1、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推動白酒古窖遺址的保護利用和傳統工藝的傳承發展,提高文保意識,加大文保投入,完善文保措施,提升文保水平相關工作;積極探索對“白酒古窖遺址”等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釀造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科學合理利用,讓白酒行業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惠及骨干企業和廣大消費者。
白酒專家、茅臺集團原董事長季克良作為中 國白酒古窖遺址與文化遺產委員會主任委員發言
會上,中 國白酒古窖遺址與文化遺產委員會主任委員季克良代表委員會談了自己的感想。他表示,中華文化發展繁榮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條件,堅定不移地做好白酒古窖遺址和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是新時代白酒行業的初心使命,是白酒企業的責任擔當;文化遺產包含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每一個傳承下來的白酒企業都有獨特的地方,除了“古窖遺址”和“傳統釀造技藝”,還包括建筑物等都是酒文化的關鍵承載,是續寫白酒歷史、傳承白酒技術、形成白酒品質特色和特殊風味的基礎;白酒古窖遺址保護利用與文化遺產有序傳承非常重要,相對應的成立工作委員會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也是白酒行業的一件大事。同時他認為這個委員會的成立可以更好地起到指導酒業文物保護與合理利用、傳承傳統釀造技藝和白酒文化,對于世界了解中 國白酒技藝、深入感受中 國白酒文化也將起到積極作用。
金東集團江西李渡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湯向陽做為委員會代表宣讀《共同宣言》
金東集團江西李渡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湯向陽作為委員會代表,宣讀了《中 國白酒古窖遺址與文化遺產委員會共同宣言》,表示將嚴格依法自覺保護白酒行業國家重點文物,提高文保意識,加大文保投入,完善文保措施,提升文保水平;積極探索對“白酒古窖遺址”等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釀造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科學合理利用,讓白酒行業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惠及骨干企業和廣大消費者;在學習和繼承歷史傳統的基礎上,加強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讓悠久的歷史文明,不斷煥發時代的光彩;傳承好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程中具特色的工匠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攜手共進,萬眾一心,開創新時代中 國白酒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11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代表現場印鑒《共同宣言》
之后,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汾酒、古井、洋河、水井坊、青海互助青稞酒、劉伶醉、國寶李渡11家企業代表在現場簽署了《依法保護科學利用中 國白酒古窖遺址共同宣言》。
堅守并創新,酒企都是行動派
論壇上,各國寶窖池酒企代表進行了發言,介紹了各自的古窖遺址,表達了傳承和發展中 國白酒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文化中心總經理李賓發言
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文化中心總經理李賓表示,瀘州老窖窖池群及釀制技藝,均屬于生產性保護范疇,只有連續不間斷的投入使用,才能起到好的保護效果。一直以來,公司所有的老作坊、老窖池、藏酒洞等全部投入正常的生產使用,且采用純手工傳統釀制技藝進行生產。除了開展各類遺產申報,提升保護規格以外,瀘州老窖公司還開展了大量的保護工作。
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公司質管部主任李奇發言
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公司質管部主任李奇談了三個主要觀點。一,正視遺產價值,開展創造性保護,傳統工藝逐漸迭代,酒廠要做好保護工作,讓文物釋放新的光芒;第二,重視釀酒技術,堅守傳統匠心;第三,遵守釀造初心,傳承創新發展。
五糧液集團副總經理趙東發言
五糧液集團副總經理趙東表示,五糧液現擁有的明清古窖池群早距今已有652年,今天的“長發升”和“利川永”早已不再是舊時的作坊,而是五糧液的501釀酒車間。在652年持續不斷的釀造過程中,窖泥中的微生物在窖池特殊的環境條件下不斷發生著種群的進化,進而形成了獨特的五糧液窖泥功能微生物菌群。古窖池是五糧液的核心優勢,具有不可復制和不可再生的稀缺價值。
茅臺集團總工程師王莉發言
茅臺集團總工程師王莉表示,酒企有責任保護文化遺產,擔當歷史責任。她談了茅臺酒文化的遺產現狀,并對茅臺在文化遺產保護及利用舉措方面的工作進行了介紹。她表示,茅臺會一直在文化遺產和傳統工藝的守正創新上做努力。
青海互助青稞酒副總經理喇錄忠發言
青海互助青稞酒副總經理喇錄忠向參會嘉賓介紹了互助青稞酒這些年的發展以及公司是如何進行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天佑德青稞酒采用白酒中獨特的巖窖作為窖池,所用花崗巖采自祁連山,獨特的祁連山花崗巖質地堅硬,耐腐蝕,經久耐用,易維護保養,便于清洗,符合清香型白酒“凈”的工藝要求,“以巖為窖,酒更香”。
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總經理趙國敢發言
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總經理趙國敢表示,悠久的歷史、獨具的匠心、多彩的文化,已經成為洋河不變的符號。未來,洋河將不斷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和利用,不斷發掘工業遺產價值,充分發揮遺產資源傳承工業文化、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劍南春集團公關部負責人李錦發言
劍南春集團公關部負責人李錦在現場說到,劍南春一直以來秉承著用心釀好酒的傳統,其“天益老號”釀酒作坊是劍南春酒坊遺址中的活文物,也是劍南春酒廠的傳統作坊區。生產車間里有仍然正在被馴化、富集的微生物群體。
劉伶醉釀酒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工程師郝小格發言
劉伶醉釀酒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工程師郝小格在現場談到,劉伶醉酒傳承了千年的歷史積淀,源于魏晉,始于金元,廠內遺存的金元時期劉伶醉燒鍋遺址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是我國目前已知歷史較早的白酒釀造遺址。
“李渡”彰顯文化魅力
金東投資集團董事長、國寶李渡董事長吳向東發言
作為本次活動的承辦方,金東投資集團董事長、國寶李渡董事長吳向東在現場對李渡酒業的發展進行了簡要介紹,講述了江西本地的歷史名人故事: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有詩句“飲酒不醉是英豪”、”不義之財不可取”論述酒和財富;王安石有名句“無酒,不成禮儀”、“無財,民不奮發”等,闡述了“酒對經濟社會發展作用明顯”和“酒對社會經濟的積極貢獻”。他指出,今天論壇上嘉賓們共同討論保護古窖遺產,傳承發揚傳統工藝,就是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
白酒行業泰斗、大師參觀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借論壇的召開,與會企業和代表專赴進賢縣,深入了解和參觀了李渡酒業。馬勇評價,李渡酒業通過“沉浸式體驗”打造和互聯網+,進行迭代賦能,塑造了獨特的文化內涵,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展現了“文化價值巨大、文化旅游前景強大”的巨大發展潛力。
與會嘉賓在10月19日上午也都深入酒廠,饒有興致地參觀了李渡元代國寶窖池,深入感受其獨特魅力。眾人親眼目睹李渡酒業在傳承白酒文化遺產的同時所做的創新成果和發展成績。
李渡高梁1955獲各位酒業大咖親筆簽名
11家“國寶”窖池單位于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合影留念
值得提及的是,論壇結束,國寶李渡專門為與會嘉賓在滕王閣安排了獨具特色的“李渡|國寶宋宴”,讓與會者深度感受國寶李渡文化魅力。(來源:華夏酒報 編輯:趙鑫 記者 張瑜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