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3日,澳大利亞葡萄和葡萄酒協會(Australian GrapeWine Association)首席執行官Tony Battaglene的公開表態也證實了,澳大利亞葡萄酒對中 國出口量正不斷減少這。他對媒體表示,近期澳大利亞發往中 國的葡萄酒數量已經減少了50%至60%。
11月27日發布的公告表示,調查機關初步認定,原產于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存在傾銷,國內相關葡萄酒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調查機關決定采用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所以,自11月28日,我國將對原產于澳大利亞的相關葡萄酒以金的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各公司金比率為自107.1%—212.1%不等。至此,今年以來關于澳大利亞葡萄酒“何去何從”的討論落下帷幕。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官方信息一出”,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 國國內市場的熱度必然是“一落千丈”。去年,澳大利亞葡萄酒才登頂中 國國內進口葡萄酒市場“寶座”,轉眼就失去,不免令人“唏噓”。
今年以來,澳大利亞葡萄酒“諸事不順”
今年8月18日—30日期間,國家商務部先后2次行動,對原產于澳大利亞的2升及以下容器的葡萄酒發起反傾銷以及反補貼調查。
由此開始,關于是否繼續進口澳大利亞葡萄酒的討論,一直在國內葡萄酒業內“發酵”。盡管沒有官方的明確表態,但從進口量上來看,不少國內進口商都選擇了規避風險,不斷減少進口量。
在11月23日,澳大利亞葡萄和葡萄酒協會(Australian GrapeWine Association)首席執行官Tony Battaglene的公開表態也證實了,澳大利亞葡萄酒對中 國出口量正不斷減少這。他對媒體表示,近期澳大利亞發往中 國的葡萄酒數量已經減少了50%至60%。
值得一提的是,從11月初開始,澳大利亞媒體就沒有停止過中 國方面將出臺制裁措施的相關報道。直至11月27日,中 國商務部才正式公布采取“反傾銷措施”。一個問題的出現定然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顯然只會付出更長的時間。
現在大多數業內人士已經對澳大利亞葡萄酒給予了“難做”的評價。產品運營成本的上漲已經是必然,而這會將“零關稅”以來塑造的澳大利亞葡萄酒“高性價比”的形象破壞。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從當前國內消費者的忠誠度來看,絕大多數消費者很有可能不會為溢價買單。
競爭殘酷,澳大利亞“一去難回”
數據顯示,在截至2020年5月的12個月內,澳大利亞在中 國內地葡萄酒進口額中占比37%,遙遙先于法國所占的27%、智利所占的13%、以及意大利所占的6%。但就在11月28日,澳大利亞葡萄酒繼續的可能性,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一方面,澳大利亞葡萄酒遭遇官方“大棒”;另一方面,包括法國、意大利、阿根廷、西班牙在內的進口葡萄酒正在中 國市場上“高歌猛進”。市場競爭的殘酷性不需贅言,高性價比優勢一旦喪失,其它國家進口酒品牌“反攻戰”的“號角”吹響。
11月9日報道,近日中阿兩國舉行了一場共同會議,會上我方代表人士表示,在今年前九個月中,阿根廷對華出口一直在增長,而紅酒作為阿根廷代表性的產品之一,在我國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希望阿根廷可以擴大紅酒的對華出口量;歐洲時報11月17日報道,獨立葡萄酒生產商聯合會主 席法布爾對中 國市場強勁復蘇感到非常高興,畢竟,中 國是法國葡萄酒出口的重要目的地;11月21日,新電商平臺拼多多正式上線“意大利國家館”,47萬網友云圍觀,帶動葡萄酒銷量暴漲160%;從上述多國與中 國官方或非官方的表態、交流、互動中就能看出,作為世界上重要的葡萄酒市場之一,始終被各國商家“格外看重”。澳大利亞反正遇“阻滯”,其它國家加班加點占領市場份額將成定局。(來源:賣酒狼圈子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