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酒企將目光投向國際市場。
近期,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等白酒頭部企業負責人紛紛“出海”交流。洋河股份董事長張聯東7月初赴巴黎考察交流;五糧液集團董事長曾從欽率隊實地考察了英國、法國、匈牙利等多國家酒類市場,并與當地經銷商座談交流;茅臺集團董事長丁雄軍會見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斯蒂芬?佩里。
酒產品“出海”一直是中國酒企力求突破的戰略方向,但國際化進程比較緩慢。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酒類累計進口51.56億美元、出口15.06億美元,貿易逆差為36.5億美元,其中烈酒進口22.8億美元、白酒出口7.16億美元,貿易逆差為15.64億美元?v觀已上市酒企,來自海外營收占比也不高,白酒龍頭貴州茅臺2022年海外營收僅為42.4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不到4%。
“海外市場仍是巨大的藍海狀態,憑借白酒的高度酒體、獨特香味、回味悠長等特點,白酒具備走出海外的資格!备粯s基金研究員張芷瀟表示,白酒企業不僅需要為自身業績謀求新的發展方向,同時也肩負著將白酒文化向海外發揚光大這一責任。
酒企尋求“出!睓C會
國內酒企正在尋求“白酒國際化”的機會。
近日,多家酒企上市公司董事長“出海”交流,考察當地市場,探索中國白酒文化與當地酒文化融合的可行方式。
今年7月初,洋河股份董事長張聯東帶隊赴歐洲考察,并在法國巴黎發布了多款新品。對于洋河國際化,張聯東表示,洋河海外經銷商要堅定做好洋河國際化、加快洋河國際化、把洋河做強的“三個信心”。同時,系統謀劃國際市場,提升國際市場戰略布局,研究國際市場供應鏈體系,提升市場秩序、完善價格體系提升服務體系,健全組織機制、提高工作組織化程度。
茅臺集團董事長丁雄軍也在7月初會見了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斯蒂芬?佩里,以推動茅臺酒更加國際化。丁雄軍提到,得益于經濟全 球化的推動,茅臺集團的產品現已出口到全 球64個國家和地區。
五糧液也一直在尋求白酒國際化有所突破,五糧液董事長曾從欽近期率隊實地考察了英國、法國、匈牙利等多國家酒類市場。在法國酒類市場時,曾從欽表示,法國現有華人60余萬,法國本土也有深厚的飲酒文化,市場基礎好、氛圍好、潛力大、影響大,是歐洲最核心的市場,也是五糧液國際化發展的重要陣地之一,必須下大力氣、做足功課,把法國市場打造成五糧液在歐洲,乃至全 球的標桿市場。
對于五糧液的國際化具體策略,曾從欽提出,一要用好當地華人資源,為華人華僑、留學生和商旅團體等傳統消費客群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務體驗;二要做好營銷變革,不斷完善產品體系,提供更加便捷、、系統的供應鏈服務與市場推廣支持,更好地凝聚和發揮當地優質經銷商力量;三要講好品牌故事,借助高端平臺、融入高端圈層、策劃高端活動,積極開展消費者培育,充分發揮法國市場的示范和帶動效應,輻射整個歐洲市場,提升五糧液的海外品牌形象、產品口碑、企業聲譽。
國際化進程待突破
不少酒企在很早以前就將“出!弊鳛橹匾l展戰略之一,并在國際化方面展開了多種實踐,但國際化進程一直比較緩慢。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烈酒進口22.8億美元、白酒出口7.16億美元,貿易逆差為15.64億美元。2022年中國白酒出口量占總產量的比重僅為0.24%,出口額占白酒銷售總收入的比重僅為0.72%。
從上市酒企2022年財報相關數據看,白酒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也很小。在A股21家白酒上市公司中,記者發現,只有7家公司披露了海外的營收數據。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貴州茅臺在品牌效應帶動下,國際化戰略布局效果比較明顯。2022年,貴州茅臺海外業務的營收為42.40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為3.32%。
五糧液雖然未在財報中披露海外業務的具體經營數據,但五糧液一直通過五糧液集團進出口公司推進出海業務。五糧液2022年財報顯示,五糧液與五糧液集團進出口公司的關聯交易主要為酒產品等,2022年雙方的關聯交易額接近9億元。
“放眼全 球,成功全 球化的酒種例如俄羅斯伏特加、英國威士忌、法國紅酒、日本清酒等,它們走出海外并在世界范圍內收獲好評的必然要素并不全然在酒體與品牌,其能走出并發揚的契機要素之一是酒文化的認可度!睆堒茷t指出。
白酒本身屬于消費品,在張芷瀟看來,要打開海外市場,首先需要培育海外消費者的習慣,讓海外消費者接受中國的酒文化;另外需要建立白酒的審美與評價體系,提升海外消費者對白酒鑒賞體系的認知。國內例如濃香型與醬香型兩大白酒代表香型的龍頭均有望率先走出國門,帶領白酒“出!。
華人消費圈或是突破口
“中國是世界Z大的蒸餾酒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白酒在世界烈酒版圖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客觀而言,中國白酒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遠。隨著國內白酒存量競爭的加劇,加之國際蒸餾酒在國內的消費普及越來越廣,白酒企業國際化步伐應該、也必須加快,這也是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的使命所在。”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此前指出。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白酒國際化進程比較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白酒作為東方文化的載體,很多國家缺乏對白酒文化的認識,認識上的差異會對消費者選購酒產生影響。白酒的度數方面,國內主流白酒大單品的酒精度多在52度-54度之間,而威士忌、伏特加、金酒、龍舌蘭等國外烈酒的主流產品多在38度-43度之間,白酒產品度數差異也會影響到消費者的需求。
此外,白酒產品關稅也可能是白酒出海的“攔路虎”。五糧液董事長曾從欽今年“兩會”期間談到,目前烈酒進入中國“一路綠燈”,但白酒出口海外“一路關卡”,海外普遍對中國白酒課以重稅,個別國家征收綜合稅率高達300%,致使中國白酒國際市場準入成本高、海外終端零售價格高,削弱了國際市場競爭力。
在此背景下,有分析認為,華人消費圈或是國內酒企打開國際市場的重要地帶。張芷瀟表示,華人群體必然是白酒“出海登陸”的第 一站,因為他們對于白酒文化乃至中華文化已有一定的認可度,白酒的后續發展更多是由華人群體帶領并向周邊擴散。
此外,張芷瀟還表示,酒企可行的具體的方法需要引入一些新的消費場景,而不僅是國內傳統的宴飲。比如一些濃香型、清香型白酒可以作為基酒加入雞尾酒調配,在酒吧培育消費者的習慣,或者聯合海外活動舉辦品鑒會等措施,使得國外消費者逐步認知并接納白酒。(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