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盛唐風。
寥寥數字足以窺見盛唐葡萄酒的雄心與氣度。
以第1、世界唯1的中式唐風酒莊為開端,盛唐葡萄酒注定不平凡。
過往十余載,盛唐葡萄酒深耕產區風土,傳承盛唐精神,崇尚至臻、追求完美,逐漸進階為蓬萊產區的重要一極。
而今,志在酒莊的盛唐葡萄酒正以推進者和破局者的姿態,出現在葡萄酒行業的前沿。
實際上,盛唐葡萄酒也是葡萄酒行業不倦的思考者。
立足蓬萊、著眼世界,多年耕耘、深入思考,盛唐葡萄酒逐漸形成了對行業、產業的獨到見解,提出了諸多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原創概念。
近日,國賓酒莊副總經理、盛唐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溫向彬接受了專訪,就盛唐葡萄酒對行業的深入思考、近年的經驗得失、未來的戰略布局進行了系統的分享。
1
談行業發展:葡萄酒消費人群向年輕化、老年化兩極延伸;精品酒莊酒、大眾餐酒會成為主力消費市場;低于成本的低價酒會長期存在,但沒有未來
記者:今年以來,葡萄酒行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溫向彬:葡萄酒市場洗牌加劇,部分酒莊、經銷商選擇退出,大部分葡萄酒上市公司的財報也不樂觀。大家普遍認為這些情況是受疫情影響,我個人認為不是。
去年上半年,葡萄酒行業就已進入洗牌期,今年這場疫情只是集中爆發的導火索。發展、競爭、洗牌、整合、再發展是再正常不過的市場商業規律,洗牌期是一個讓酒莊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都回歸于理性市場的必然進化過程。
就目前的市場銷售業態而言,大家感受深的可能是終端市場碎片化競爭進程加快,我個人認為這種現象只會在短期存在。看似沒有門檻的葡萄酒銷售,其實是高的門檻。身邊朋友圈做葡萄酒的人多,但從銷售總量來講,其實只占很少一部分市場份額,這一點需要有明晰的認知。而市場經過這次洗牌,這部分人會被逐漸淘汰,行業會向品牌化、精品化、優質化、全產業鏈化及服務化集中,能長期留下來的只會是有運營團隊的品牌,他們會迎來再發展的機會。
記者:未來五年,葡萄酒市場會呈現哪些特點?
溫向彬:分兩個維度來看。
第,葡萄酒市場消費群體未來五年內依然呈現穩步上升勢態,這種上升會讓葡萄酒市場也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根本原因在于市場的人口紅利帶來的消費增量,具體表現為葡萄酒消費人群由消費力的中年人群開始向年輕化、老年化兩極延伸。
第二,消費呈現紡錘形結構。也就是說,精品酒莊酒及大眾餐酒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這個是消費力影響下的市場分類。這兩極在的人口紅利影響下,都會成為主力消費市場,需要指出的是:大眾餐酒指的不是純粹的低價產品,而是同樣向品質化集中。
對于這一點,我們盛唐國賓酒莊都會有針對性的產品布局。從嚴格意義上而言,盛唐目前的出品都是酒莊酒,但我們根據葡園分級及內部質量產品評級,確定分出酒莊酒、產區酒的定義,酒莊酒創造競爭力,產區酒創造優性價比。
目前,市場充斥著低于成本的低價酒的現象,也是基于現有市場的人口紅利及葡萄酒知識的缺乏,預計這種現象會長期存在,但不會有未來。
2
談葡萄酒:行業需要“華為”,首提“六分工藝、四分風土”;酒莊缺乏壓箱底的絕活,要走技藝兼備的品牌之路
記者:您如何看待葡萄酒的產區競爭?
溫向彬:從業二十多年,經歷及見證了各產區之間的爭論,其實現在看來毫無實際意義。一,目前葡萄酒的競爭已經化,酒莊面臨的現狀是在國家品牌層面就輸了一步,因此即便內部爭出來個高低,又有多大的實際價值?第二,要爭高低,要確保我們掌握話語權。話語權是什么?是5G中的華為,水稻中的袁隆平。葡萄酒的話語權是什么?
以前業內說煙臺蓬萊產區只適合好的干白,不適合好的干紅,這種論調存在多年。我們在十四年的葡萄種植實踐中發現,葡萄的質量與種植基地管理有密切關系,我們堅持為蓬萊產區干紅證明,但用處不大。去年蓬萊拉菲瓏岱開莊,除了讓世人驚嘆蓬萊產區,也讓業內重新對評價蓬萊產區的理論進行重新思考。我們覺得悲哀的是,定義人產區優劣的話語權不掌握在我們手里。
這個事情會讓更多有思想的酒莊人重視和思考這個問題,思考產區、酒莊的未來之路,思考如何擁有自己的話語權。
記者:您如何看待酒莊酒的發展現狀?
溫向彬:其實無意妄下結論,這么多年,從綠色食品、有機葡萄酒、生物動力法、自然葡萄酒等等,酒莊酒基本都是學習和跟隨者的角色。
葡萄酒是舶來品,學習當然是對的,但如果不加科學分析的照搬,就沒有了靈魂,就成了模仿秀。其實生搬硬套的學習太過盲從,導致我們很少思考這些概念是否存在科學問題。對我而言產生質疑是從生物動力法中“埋入土壤中塞了牛糞的牛角,會和月亮星辰宇宙產生共鳴”說法開始的,從科學上升到了玄學的東西,在我這個階段的認知里是無法接受的,這樣的照搬個人不信,當然這個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我想說的是,即便玄學的東西是對的,而我們所有的觀點和發展路線都照搬別人的,我們做到只是一場模仿秀、結果就只會成為效顰的東施,這樣下去是沒有未來的。因此,酒莊酒的現狀是從業者都非常努力,但缺乏自己壓箱底的絕活。
記者:對于酒莊酒的發展,您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溫向彬:酒莊酒要發展,必須走品牌之路。
這句話看似很空,大家也經常講,但我想深入的解讀一下。
酒莊酒人不可謂不努力,我們可以買來貴的設備,在優質的產區中建設好的葡萄基地,問題是這些我們都做了,可是有世界的品牌嗎?
的葡萄酒需要行業中的華為:我們有一樣的陽光,一樣的土壤,一樣不缺的好年份,為什么就不能潛心的搞屬于葡萄酒未來的科研,提高我們的競爭力,走適合我們酒莊酒的路呢?
如果說建議,關鍵就是:做自己的科學研究體系,走自己的路。至于品牌,一定需要時間來沉淀。我們常說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基于常識的,而一個行業要發展,需要的是科學技術。有了自己的技術,通過時間的沉淀,會升華到藝術。葡萄酒是技術基礎之上的藝術,也就是我們口頭常說的技藝兼備。
具有技藝兼備的品牌之路,是酒莊酒的發展方向。
記者:您如何看待風土和管理的關系?
溫向彬:業界對葡萄酒“七分種植、三分釀造”的提法多年,說的是種植的重要性。我們重視嗎?分兩點來看,一是我們的硬軟件的努力,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做到了。但是在葡萄園的有效管理中,我認為存在管理盲區。
對于風土和管理之間的關系,我們盛唐國賓酒莊是付出代價的,我們的葡萄園6級分級,從高到低分別為A/B/C/D/E/F級,其中好的的A/B/C級葡萄園所產葡萄用于釀造我們的酒莊酒,D/E級葡萄園所產葡萄用于釀造我們的產區酒,F級別葡萄園所產的葡萄釀造的原酒我們直接對外進行售賣,不做成品。這樣可以盛唐所有的產品的品質。而我們一個A級葡萄園的種植師離職后,葡萄園交于另一位種植師管理,第三年,這片優質的A級葡萄園就被評定為C級園,由此我們發現管理的重要性。
我們進行了系統化、數字化的葡萄園管理方式的改進后,葡萄園的優質率和升級率大大提升。因此,我們認為,風土是先天的優勢,但管理是后天的根本。所以在“七分種植、三分釀造”的觀點中,對葡萄園的種植,我們創新地提出了“六分管理、四分風土”的觀點,這個也是我們酒莊人走自主化發展之路的探索和思考。
3
談盛唐葡萄酒:志在百年品牌;以原創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借船出海、以戰養戰,給富養女兒般的酒莊找一個開金礦的女婿
記者:您認為盛唐葡萄酒有哪些優勢?
溫向彬:盛唐國賓酒莊榮獲國家標準委“創建國家葡萄栽培綜合標準化示范區試點單位”、國家科技部2018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果園生態環境優化葡萄示范園》重點專項、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省級沼液有機種植生態園區”、酒業協會“酒莊酒”榮譽認證、山東省林業廳“省級林業龍頭企業”、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山東院士工作站(盛唐葡萄種植基地土壤研究課題)”、“蓬萊產區海岸葡萄特性研究項目實施單位”等等,這個是優勢嗎?是,也不是。
說是,是因為我們做出了一定的成績;說不是,是因為我們有別人也可以有,不是我們的東西。在我看來,不是的就不可以算作是優勢。
我們的東西是什么呢?
其實也無所謂優勢,只能說是我們自己這些年來追求葡萄酒本真初心的逐漸實現,如果說優勢,我覺得第1個優勢應該是“留住營養,還葡萄酒本來的味道”,盛唐葡萄酒產品差異化特性的提出和實現。
世界葡萄酒有舊世界和新世界之分,有人說舊世界是藝術,新世界是技術,其實技術是基礎,藝術是升華,任何品牌的發展之路都是從技術到藝術的突破。我們的技術是尋求技術的黃金分割點,盡可能研究用工藝讓葡萄酒中的營養物質留存,而不是用純粹的高精尖設備處理成不會有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