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懷來縣葡萄酒局副局長李慧勇針對報道發來了回復,在回復中對產區的優勢和短板進行了解析,同時,也給我們描述了一幅令人振奮的產區發展藍圖。現全文刊發如下:
懷來產區的優勢
懷來葡萄產業是我縣久久為功、堅持不懈的主導產業,作為懷來的“四張名片”之一,有著無可比擬的四大優勢。
一是文化底蘊深厚,種植歷史悠久,有上千年的葡萄栽培歷史,是我國古老的葡萄產區之一,所產白牛奶、龍眼葡萄聞名遐邇,為歷代帝王宮廷貢品和國宴佳品,有著“我國葡萄之鄉”、“我國葡萄酒之鄉”的美譽。1979年,我國首一瓶干白葡萄酒在懷來問世,標志著我國干型酒的誕生。2002年獲得國家質量技術監督總局“地理標志產品——沙城葡萄酒”的認證。2007年,被評為“全國首一個葡萄種植標準化示范縣”。
二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懷來縣地處北緯40度葡萄種植的“黃金地帶”,與法國“波爾多”、美國“納帕河谷”齊名。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特點,加之多樣性地形地貌和多類型沙質土壤,十分適宜葡萄的生長,有著“葡萄之鄉”、“葡萄酒之鄉”的美譽。
三是蓬勃發展的產業優勢,全縣共有長城葡萄酒公司、長城桑干酒莊、中法莊園、容辰莊園、紫晶莊園、貴族莊園等39家葡萄酒加工企業,先后打造了“長城”、“中法”、“紫晶”、“坤爵”等名優品牌30個,累計獲得600多項國內外知名葡萄酒獎項。目前,全縣葡萄種植面積10萬畝,葡萄酒銷售量5萬噸,葡萄酒總銷量占國產葡萄酒市場份額的16%。以長城葡萄酒公司為龍頭,吸引了來自美、英、法、比利時等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投資懷來葡萄酒產業,實現了與世界的對標接軌,形成了多元融合的葡萄酒文化。
四是占盡先機的區位優勢,懷來占位京津冀協同發展腹地,京張走廊重點發展帶關鍵節點,坐擁多維度交通體系,隨著懷來“高鐵時代”的到來,已正式納入“半小時交通圈”,實現從首都“邊緣”向區域合作“前沿”的轉變,是一緊鄰首都的葡萄和葡萄酒優質產區,同時借勢大旅游時代的到來和2022年京張冬奧會的舉辦,懷來葡萄酒產業面臨巨大機遇。
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短板
產區整體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推廣還有待加強,酒莊自身的銷售渠道的拓展和銷售模式的創新動力不足;“葡萄酒產業””三產融合發展模式有待進一步推進。
工作思路和舉措
2018年10月以來王東峰書記非常關注懷來葡萄產業發展,高屋建瓴提出了懷來葡萄產業未來的發展建議,并且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鼓勵。這使我們進一步理清了產業:
一是優化發展葡萄種植基地,對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種植的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給予資金政策支持。
二是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和銷售模式創新,強化科技和人才支撐,支持現有酒莊按照開放共享的發展模式,進一步增強休閑觀光旅游接待功能,對進行旅游功能改造提升的酒莊給予資金政策支持。
三是加快酒莊集聚化示范項目建設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促進“葡萄酒產業+”三產融合發展。
四是加強產區品牌建設宣傳,站位國際,聘請安永、IBM、奧美三家國際咨詢公司,從企業角度、政府角度、品牌體系及營銷戰略三個方面分別編制懷來縣葡萄酒產業提升戰略規劃,懷來縣葡萄產業三產融合發展規劃,懷來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的品牌體系及營銷戰略規劃。
特別是今年我們邀請國際知名葡萄酒專家編寫了《中 國懷來與葡萄酒》中文版和英文版圖書,并進行懷來葡萄酒與世界葡萄酒媒體互動、懷來美酒走向全國等活動。成功舉辦中 國懷來國際葡萄酒博覽會,邀請來自阿根廷、法國、格魯吉亞、阿塞拜疆、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智利、南非、澳大利亞等10個國家和寧夏賀蘭山東麓、甘肅、房山、通化、烏海等10大國內葡萄酒主產區總計超過145家品牌企業參展,新華網、騰訊、新浪、搜狐等多家媒體紛紛報道,極大地提高了產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未來,懷來葡萄產業將以王東峰書記重要指示為指引,確定以三點為支撐、加快葡萄產業三產融合發展的懷來葡萄產業規劃布局:以世界葡萄酒之窗為核心,總投資20億元,加快建設葡萄特色小鎮;恒大國際葡萄酒交易中心區域,建設成為距離首都近的葡萄酒交易中心;懷來高鐵新城區域,由北京公交集團投資100億元,打造TOD產業綜合體,為城鄉融合提供有力支撐。同時,我們加快提升全縣葡萄種植面積和品質,改造提升10萬畝葡萄種植基地,新選定葡萄種植區10萬畝;全力推動以桑干、瑞云、利世G9、中法莊園等酒莊為帶動的產區酒莊品牌化、高端化發展,未來3至5年建成100個特色酒莊,打造我國大的高端酒莊CBD,推動懷來由區域性產區向世界性產區闊步邁進。(來源:華夏酒報 編輯: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