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前所未有的疫情,地方品牌該如何應對?新的挑戰必然會對產生大的沖擊,企業必然要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來適應市場需求,人大代表陳鳳珍建議在范圍內推廣邢酒“品牌戰略”模式。
面對前所未有的疫情,地方品牌該如何應對?新的挑戰必然會對產生大的沖擊,企業必然要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來適應市場需求,人大代表陳鳳珍建議在范圍內推廣邢酒“品牌戰略”模式。
人大代表、河北邢臺學院初等教育學院教授、民盟邢臺市委會副主委陳鳳珍在接受《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說,“去年,我國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世界經濟增長低迷,經貿摩擦加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壓力就更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因為疫情和經貿形勢的不確定性很大,今年的報告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的具體目標,就體現出實事求是作風。不唯GDP,并不是不要效益,并不是不發展。相反,是因為疫情的不確定性,更務實。”
疫情當下,企業發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也是順勢求變化被動為主動的時機。疫情會帶來企業的洗牌期,真正的強者會在危機中突破。危機也是推動企業發展好的動力。
不同行業都要適應疫情世界范圍的不確定性影響,探索行業發展出路。疫情倒逼創新,從線下到線上,是當前“反脆弱”的佳姿勢。這個轉變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當然包括企業發展上。
邢酒發展在遭遇到瓶頸期后實破繭而出,發展成品牌酒。邢酒是如何破局發展的呢?他們走的是“品牌戰略”,以邢臺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悠久的釀酒史打造出品牌邢酒。
邢酒之源。華夏5000年文明史,酒文化淵源流長。邢地距今五萬至十萬年前就有人類棲息繁衍,憑借天然的臺地和良好的水源,邢臺農耕文化發達,成為華夏糧倉。而酒文化伴隨農耕文化而產生。邢酒文化可追溯到距今4310年時間的遠古時代,夏朝之前的堯舜時期(即堯山文化),邢州所產“鄗上黍”為封禪祭,陳獻成漿,以液貢獻,為邢酒之源。
邢酒始釀。夷狄授藝,邢酒始釀,薪火相傳。邢臺古地夷狄人來自于夏朝之前的堯舜時期,夷狄人在古邢地漿水生活了許多年后族群開始向東延伸,與他們相伴的釀酒技術也隨之帶來,落地邢臺古城,帝女令夷狄做美酒,進貢給禹,禹飲而甘之。自夷狄始,邢酒源遠流長,后世尊夷狄為酒神。
邢酒發展。漢唐盛世,邢州神曲飄香。邢州酒得到空前發展。(唐代詩人元稹有詩云“七月調神曲,三春釀綠醽,雕鐫荊玉盞,烘透內丘瓶”唐朝邢州大地古道駝鈴,當時邢白瓷承載著醇香甘美的邢州佳釀,享譽世界,見證了古絲綢之路的繁榮與輝煌。元明清時期,邢臺南關酒樓林立,有著數家大型酒坊:益誠燒鍋,怡鑫燒鍋,王記志成燒鍋等。清朝詩人陳維崧曾有詩云:“秋色冷并刀,一排酸風卷怒濤,并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力林中醉射雕,殘酒憶荊高,燕趙悲歌士未消,憶昨車聲韓易水,今朝,慷慨還過豫讓橋”。這首詩記載是他益誠燒鍋酒坊飲酒后到豫讓橋時,有感而做,見證了益誠燒鍋的歷史,也見證了邢酒的悠久。
邢酒新篇。1945年邢臺解放,當時的邢臺市政府發出公告,將幾大私營釀酒坊合并收歸國有。益誠燒鍋是當時大的釀酒坊,遂選在益誠燒鍋原址,又挖掘出其他酒坊的母泥母糟合并建立了邢臺市制酒總廠。新整合的邢臺市制酒廠受當時政府的指導,一任廠長王明堂、一任書記劉玉京、一任副廠長趙子和,他們帶領職工在黨的光輝照耀下,開始了熱火朝天的奮斗。
邢酒之變。1975年為實現由普通酒向優質酒轉變,邢酒人率先外出學習優質濃香型白酒生產工藝,成功釀制了優質濃香型白酒。1979年改革開放,企業實現了半機械化生產,也開始了多味共酵新工藝的自主研發,生產出了具有北方特色的醬香型白酒,1988年,醬香型邢酒獲得國家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侯寶林大師題字“一飲邢臺酒,三日滿口香”。
邢酒創新。古邢酒的血脈風骨和釀藝精髓在幾代邢酒人手里得以保留和無斷代傳承延續,后又在不斷創新發展中取得多次突破。為更深挖掘邢臺酒文化,弘揚邢臺歷史文化遺產,公司科研人員歷經十年時間精心研究釀酒名著,苦心專研《北山酒經》、《齊民要術》中六必古法釀制工藝,恪守古法釀制精髓,成功傳承了邢臺古老的大唐神曲和釀酒技藝,再結合濃、醬、清三大香型工藝之優點,在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釀酒大師宋書玉,河北白酒葡萄酒工業協會、釀酒大師張志民等國家大師親臨為邢酒定型定樣,創建了邢香型邢酒。邢酒集醬香的優雅細膩,濃香的綿甜柔順,清香的清雅爽凈于一身的邢臺味道,是北方白酒中的典型代表。
邢酒品牌系列:
為了適應目前白酒市場的變化,邢酒酒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積極創新發展邢香型白酒,開發出邢酒3500,邢酒618,邢酒1262,邢酒1945四款產品。邢酒以邢臺歷史大事件的時間命名,表達了邢酒釀酒人對邢襄文化的尊重和傳承。
邢酒3500。邢臺擁有3500年建城史,是我國建城早的城市之一,也是我國白酒釀造發源地。黃帝鑿井,居民為邑,為“邢”之始,祖乙遷邢之后,邢臺城市規模日漸完善。后經四次建國、五次定都,因此邢臺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稱,是華北歷史上第 一座城市,早的古都之一,歷經三千多年行政建制未曾中斷、城址未曾遷移。3500年來,邢酒文化與邢襄大地同呼吸共流傳,邢酒3500由此得名。
邢酒618
邢臺,古稱邢州。邢州名稱起始于公元618年,也就是唐武德元年,改襄國郡為邢州,漢唐盛世,邢州大唐神曲香飄九州,唐代詩人元稹有詩云:“七月調神曲,三春釀醁醽。”邢酒制曲技藝就這樣一代代傳承。邢酒618,由古邢州而來。
邢酒1262
公元1262年(元中統三年)元世祖忽必烈在邢州建元帥府。同年9月,特取《易經·坤卦》“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之意,詔升邢州為順德府。當時,順德府官辦酒坊聲名遠播,其釀造的邢酒尤為出名。劉秉忠曾題詩“一壺春酒醉春風”、“醒中醉了醉中醒”“同是天涯流落客,君還先到襄城”,使邢酒文化充滿詩意。邢酒1262,由古順德府而來。
邢酒1945
邢臺,簡稱“邢”。是河北省地級市,為河北省南部。公元1945年9月24日邢臺市解放。9月25日邢臺縣城籌建邢臺市,邢臺市政府宣告成立,至此始有邢臺市建置。當時,邢酒釀造技藝受到了當地政府高度重視和有效的保護。邢臺市政府發布公告,將市內“益誠燒鍋”、“怡鑫燒鍋”等私營釀酒作坊合并收歸國有歸政府統一管理,在“益誠燒鍋”原址,建立了“國營邢臺市制酒總廠”,即河北邢酒酒業的前身。邢酒1945,由新邢臺而來。
邢酒釀造的五大要素:
邢酒從取水,選糧,制曲,老窖,釀造技藝等方面,每一個環節都精細異常。
邢酒之“水”。水為酒之血,好泉出佳釀。水對酒的品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對酒的風味也具有很大的影響,不同于其他釀酒,邢酒采用地下400米天然深層泉水。水質優良,口感好,礦化度低,微量元素豐富。大家都知道邢州是百泉之城,咱們邢臺位于太行山東麓,海撥70米,而太行山海撥約1000米,我們釀酒所用之水經過太行山崖層,層層滲流,將巖石中天然礦物質緩慢溶慮出來,使得泉水中富含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偏硅酸,鉀,鈣,鎂,鈉,等礦物精華,這時采取地下400米深層泉水作為釀酒用水,所釀之酒甘冽爽口,醇香綿甜,具有延緩衰老和養顏的輔助功效,使酒水更健康。
邢酒之“糧”。糧為酒之肉。邢臺地理優厚,氣候適宜,所產優質原糧顆粒飽滿,淀粉含量高,易釀酒,邢酒釀酒以當地優質高粱、小麥、玉米、大米、糯米、并特別加入邢臺特產黍米為釀酒原料。高粱酒香、小麥酒純、玉米酒甜、大米酒凈、糯米酒綿、黍米酒糯。黍是我國古老的一種農作物,被列為五谷之首,是釀酒好的原料,黍米質感粘稠,蒸酒時會降低出酒率,但因營養豐富,使得酒水品質會得到極大提升。黍米中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有補充營養與能量的功效,而且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鉀鐵磷等起到的作用并有降低血壓的功效,還含有大量的脂肪和不飽和脂肪酸,他們能把人體中殘留的多余脂肪分解掉,具有的功效。黍米性溫和,營養豐富,質感粘稠,多種原糧經過配比融合時,可以把糧食緊緊團結擁抱在一起,黍米賦予了各種原糧獨特的香氣,也馥郁了邢酒獨特的口感。本地糧、本地造,造就了邢酒佳釀的美妙韻味。使邢香基酒達到香、純、甜、綿、凈、糯、特的馥郁香味。
邢酒之“曲”
曲為酒之骨。 酒曲釀酒是我國釀酒的精華所在,曲的自然發酵和酒的自然釀造一樣復雜,酒體風格的形成與曲的老熟緊密相關,酒曲上生長有大量的微生物,還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將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質等轉變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曲是釀造酒的動力,沒有曲藥在發酵中來“攪動”整個過程,塑造酒的內涵,那發酵的酒就失去了個性。曲是釀酒的“引子”,這一點類似于蒸饅頭的原理,在和好的面團中,需加入已經發酵過的“老面”(酵母)方能對新的面團進行發酵,蒸出的饅頭香甜可口。如果面里沒放入酵母,老百姓稱為“死面”,蒸出的饅頭往往不容易消化,口感味道也差強人意。
邢酒依據《齊民要術》和《北山酒經》的記載,與機構聯合研究、發掘與整理,打破生料制曲的傳統,采用生小麥、蒸小麥、炒小麥為原料并添加桑葉、荷葉和多種中藥成分制作而成的“大唐神曲”做為主要用曲。大唐神曲是漢唐盛世邢酒釀造宮廷貢品所用之曲。漢唐盛世釀酒之曲分為神曲和笨曲,笨曲為民間酒坊釀酒用曲,而神曲中加入了多種中藥成分,因含有更多有益微生物,使釀出的白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