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熙路等核心商圈到糖酒會周邊餐廳,成都大街小巷超過20000家餐飲店里隨處可見“梅見”的身影,甚至用戶還可以憑糖酒會的門票,直接到糖酒會周邊的部分餐廳下館子,免費喝“梅見青梅酒”。
歷經一年多的“沉底”,號稱史上大規模的“第104春糖”如期而至!
正當全國酒水在展廳各顯其能時,今年應屬熱門的“梅見”卻另辟蹊徑,將品牌曝光、知名度提升的“戰場”從25.1萬平方米的春糖展廳,轉移到了整個成都!
從春熙路等核心商圈到糖酒會周邊餐廳,成都大街小巷超過20000家餐飲店里隨處可見“梅見”的身影,甚至用戶還可以憑糖酒會的門票,直接到糖酒會周邊的部分餐廳下館子,免費喝“梅見青梅酒”。
“梅見”在成都這座城市里搭建起了另外一個更大的“超級展廳”,在以麻辣著稱的四川,悄然刮起來一陣“酸甜風”。
在成都,喝“梅見”,儼然成為了一股新潮流。
梅見:更接地氣,更大范圍
據了解,梅見青梅酒創立于2019年。
到2020年6月18日,梅見一躍成為天貓果酒品類及店鋪雙第1,618前一小時成交額超2019年雙十一全天,并在開店以來,連續6個月保持100環比增長(2月疫情除外)。
有知情人士稱,盡管市場動作“不多、不大”,但是,“梅見”已經完成了主要城市的主要渠道布局,并且一商難求。
而這一切都來源于江小白方面的超前部署、認真對待與“市場創新”。
一方面,雖然梅見品牌正式上市是在2019年,但從各方渠道匯總的信息來看,早在4、5年前,江小白就在內部成立了新酒飲相關事業部,針對青梅酒等酒種埋頭研發,包括在國內外不斷鎖定優質青梅產區,吸收、引進多位國家評委等。
按照江小白創始人陶石泉所說,我們常常會思考假設誰是我們真正的挑戰者,這個挑戰者一定不是模仿跟隨者,而是另外的,更符合新的消費趨勢的產品。
我們甚至在公司內部分事業部搞賽馬制,我們期待不那么江小白的同行出現,甚至那個同行就是我們自己。
因此,近幾年我們內部出現了果立方和梅見這兩個新品類和新品牌。
另一方面,“梅見”的快速成長,得益于江小白方面全產業鏈條的不斷完善。
有業內人士指出,站在產業鏈的角度,江小白這些年幾乎把所有戰略資源都投入到技術研發、生產基地、農業種植、釀酒與儲存老酒等基本功建設上去,賭性和韌性可想而知。
十年時間,換來了江小白酒廠(江記酒莊)年原酒生產能力 6 萬噸的產業鏈規模。這也是梅見能夠成長起來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梅見竟然在江小白的品牌打法之外,搞出了另外一套完全不同的打法,依靠群眾路線,驗證了用戶品牌的打法,不得不說江小白這幾年是在埋著頭逼自己再創新。
所以,梅見的熱鬧不在展廳,而是在成都街頭,在你的身邊,在走群眾路線。
梅見:引爆“醉美”成都
在酒水行業內一直有一句話叫“西不入川”,因為成都消費者愛酒、懂酒,所以對酒的要求“十分嚴格”,很多酒水品牌都倒在了這個市場,但凡是能“活下來”且“活的好的”品牌、產品,則一定是有望實現全國化的爆款,“梅見”便是其中之一。
春糖期間,成都街頭的大小餐廳里,用梅見佐餐已經成了這座城市的流行和時髦。
在專業展會的視野之外,無論是小酒館云集的玉林路,還是新潮繁華的春熙路、太古里,上萬家餐飲門店本質上為這款新晉的明星產品,搭建了一個大的“城市酒館”。
而“梅見”能在成都“大火”的原因無非兩點:
1.渠道隊伍夠拼能打。其能夠在不長的時間里,讓兩萬多家餐廳成為活動的“全國春季糖酒會”展臺,這背后的腳力和拼勁可想而知;
2.趨勢和口感。產品好不好,趨勢和口感重要,這應該是梅見終打下成都的核心所在。
作為美食之都,成都擁有15萬家餐館門店,領跑全國。成都著名川菜品牌主理人曾評價,在這座習慣麻辣的城市,梅見青梅酒恰到好處的酸甜感,其實是一種巧勁。
度數偏低、清爽酸甜、解辣解膩的產品特點,既能搭配火鍋、小龍蝦、燒烤等中餐,也適宜西餐,很好地配合了美食本身的風味。
大飲飲于“市”。千千萬萬家店,其實就是大的展廳,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梅見真正實現了“通過經銷商賣酒”,而不是把酒賣給經銷商。
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梅見為什么有底氣將糖酒會展臺,從會展中心搬到了成都的街頭巷尾,而且一商難求的根本原因。
有業內專家表示,“梅見”品牌,順應了新一代年輕消費者崛起與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品牌定位、包裝、口感與銷售模式,都與整個市場的發展相契合。
因此,“梅見”在成都證明了自己僅僅是一個開始,接下來“梅見”會在更多一二三線城市“綻放”,爆發式的增長正在路上。(來源:賣酒狼圈子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