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面對復雜的國內環境,酒業從業者如何做好相關工作,為新階段、新航程打好基礎?把疫情期間造成的損失“奪”回來,成為2020年度“兩會”期間酒業代表、委員們集中智慧出謀劃策的熱議話題。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面對復雜的國內環境,酒業從業者如何做好相關工作,為新階段、新航程打好基礎?把疫情期間造成的損失“奪”回來,成為2020年度“兩會”期間酒業代表、委員們集中智慧出謀劃策的熱議話題。
脫貧攻堅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大剩余貧困縣和貧困村攻堅力度,對外出務工勞動力,要在就業地穩崗就業。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發展。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強化兜底,搞好脫貧攻堅普查。
2020年,是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正所謂,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貧困地區的發展,是決勝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企業作為市場發展的主體,踐行“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理念,投身到產業扶貧的浪潮中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脫貧攻堅之路上,酒企一直在行動。據五糧液2019年年報披露,“精準扶貧成效”投入資金1.3358億元,其中,產業發展脫貧項目投入1.01億元,資助貧困學生投入金額258萬元,“以購代捐”農產品2666萬元,其他扶貧項目投資334萬元。位于“主戰場”貴州省的茅臺集團,4年多來,共派出60個基層黨組織、4500余人深入48個貧困村,累計投入近3億元。
在基礎設施、食用菌種植、高粱基地建設、危舊房改造、人員技能培訓等方面持續發力,助力道真縣于2019年實現了“摘帽清零”。人大代表、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衛東說,作為貴州國有企業,在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這兩場輸不起、必須贏的攻堅戰中,茅臺應該也必須積極作為、主動擔當,這是茅臺的應盡之責,也是分內之事,因為國企姓黨。
人大代表、遼寧省白酒工業協會會長、遼寧三溝酒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吳京耕倡議,加快遼酒創新發展,發掘遼酒價值,對遼酒品牌、產品、文化等統一策劃創意,打造遼酒集體品牌。
支持三溝酒業及遼中重點酒業規劃建設優質高粱原料種植基地,推廣訂單農業,開展“合作社+酒業+原料基地”模式。遼寧白酒的原酒基地與原料基地建設,能夠有效促進周邊農戶及下崗失業人員脫貧致富,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速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城鄉區域良性互動的格局,助力全省脫貧攻堅戰決戰決勝。于責任酒企而言,幫扶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不僅是政治責任,也是大的民生工程。產業扶貧、教育幫扶、基地扶貧、消費扶貧等舉措的落地,如春風化雨,似融霜破冰,讓貧困地區的人們真正體味到美好生活的含義。
當前,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背景下,無疑給大家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出了一道“加試題”。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在14億人口的大家庭里,每個人都是家庭成員的一份子,確保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酒業人有能力、有擔當更有責任,攜手貧困地區的鄉親們,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六穩六保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要看到,無論是保住就業民生、實現脫貧目標,還是防范化解風險,都要有經濟增長支撐,穩定經濟運行事關全局。
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開篇,提出,“當前,疫情尚未結束,發展任務異常艱巨。”另外,備受關注的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并未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主要因為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
這樣做,有利于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六穩”“六保”是2020年兩會出現的新詞,也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詞,體現了“以人民為根本”的核心思想。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業”一詞共出現了39次。作為保民生的重中之重,穩就業至關重要。疫情發生后,瀘州老窖集團就開展了“云招聘”、穩就業等工作,迅速調整2020屆春季校園招聘策略,并通過線上學臺開展入職前的“云培訓”。
疫情的突如其來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沖擊,但是,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變,要落實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主動作為、奮發有為,把沖擊變為契機,化危機為轉機,把政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率變革,發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方能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對于攀登者來說,越是山高路陡,越能激發起攀登者積極向上的勇氣。在2020年年初疫情突如其來時,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等企業紛紛表示,將一如既往地貫徹既定的發展目標,不會調減既定銷售目標。
人大代表、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提出,作為行業龍頭企業,五糧液要繼續堅持加快發展、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做強主業、做優多元、做大平臺,努力穩增長、創,為“六穩”“六保”多做貢獻,奪取疫情防控和企業發展“雙勝利”。
同時,李曙光還表示,面對復雜嚴峻的挑戰,國有企業必須發揮好主力軍、生力軍作用,勇于擔當,敢于作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指出,今年沒有提經濟增速的具體目標,不等于經濟增長不重要。無論是保民生、保就業還是脫貧攻堅,都要有經濟增長的支撐。
要用改革開放的辦法穩就業、保民生,促進消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政協委員斯澤夫提出,企業在克服困難當中,發展是永恒的課題。的企業,只有克服了困難,才能更好地前進。在發展中解決前行中的困難,在發展中發掘新的市場機會點,也是酒企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發力點和著力點。
人大代表、張裕集團董事長周洪江就提出,“未來張裕應該在消費者教育、普及、市場啟蒙上多下功夫。”公司要求旗下各子品牌,在范圍內尋找每一款產品的競爭標桿進行對比。無論是品質、包裝、價格還是推廣等方面,確保市場競爭力不輸于同類競品。人大代表、國家評酒委員、洋河股份技術中心副主任李薇提出,“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酒是我們的工作目標”。蘇酒集團(洋河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耀則表示,洋河將立足長線思維,牢牢把握消費升級與市場需求的變化,聚焦綿厚味長,不惜代價打造產品的個性化、差異化、特色化。
數字化、智能化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的同時也指出,“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當前,國家正著手加快物聯網、5G等新基建的商用步伐,促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諸如酒業等傳統產業正以智能化、數字化賦能企業新發展,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按下了“快進鍵”。
面對疫情對線下實體經濟的沖擊以及消費習慣向線上傾斜的變化,一些傳統企業正在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手段,創新業態、模式和場景,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體驗,帶動新消費快速增長。
古井集團于今年2月發布了《安徽古井貢股份有限公司釀酒生產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總投資89.25億元,計劃用5年的時間,建成年產6.66萬噸原酒、13萬噸成品灌裝能力的現代化智能園區。
應用信息化、大數據等高新技術,釀造全過程數據監測追溯,建立原酒生產數據模型,實現濃香型白酒的智能化、信息化釀造。當前,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名酒企業均牽手華為展開深度合作,在數字化轉型、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求新、創變”,推進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鏈優化、升級。要“走出一條有效應對沖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數字化轉型必不可少。
從人對人的銷售,到屏對屏的互動,數字化帶給酒企的是新銷售模式,帶給消費者的是便捷、快速的購物體驗。疫情防控期間,居民將部分實體店消費轉向線上,開啟“云消費”時代,實物商品網上零售增速繼續加快,線上渠道滲透率也進一步得到提升。“認識到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
我們提出,在年底公司要徹底完成數字化轉型。”人大代表、張裕集團董事長周洪江表示,張裕將主要通過兩個維度完成轉型:一方面,重視與消費者進行價值互動;另一方面,切實轉變銷售方式。除了穩定鞏固線下銷售外,還要大力加強線上銷售。
今年以來,大數據信息共享已成為密切影響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因素。被賦予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內涵的“新基建”成為社會焦點,也體現出和數字經濟發展的趨勢和內在需求。
今年兩會上,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將目光聚焦到數據共享上,針對公共數據管理規范不健全、公共數據共享開放仍未深入展開、共享開放管理尚未形成閉環等痛點,提出完善數據共享體系建設、統一數據管理規范、推動數據共享通識教育等系列建議。
生態文明建設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學、精準治污。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2017年,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三大攻堅戰”的新表述,污染防治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并稱為“三大攻堅戰”。
在“疫情尚未結束,發展任務異常艱巨”的當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就是留住青山、贏得未來的必要之舉。多年前,法國葡萄酒推廣方通過波爾多產區的概念導入,從視覺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