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公職人員24小時不得飲酒一事備受關注。據了解,今年以來國內多個地區發布類似內容通知,均是要求公職人員在8小時工作時間之外也不得飲酒。
4月,青海門源縣印發了《關于全縣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禁酒控酒的通知》,實施公務人員禁酒控酒。《通知》要求,嚴禁以任何理由在工作日內飲酒,嚴禁在值班和執行公務時飲酒;一般公務活動,嚴禁公款購買、飲用任何酒水,嚴禁飲用任何單位提供和私人自帶的酒水,嚴禁公款購送任何酒水;外出參加會議、執行任務、學習交流、業務培訓等公務活動期間及公務活動之余,不得以私人聚會等任何理由飲用酒水;工作時間外倡導禁酒。
7月,南京市公安局出臺《南京市公安機關從嚴管黨治警五項措施》,明確提出在全市公安機關在編在職民警中推行“禁酒令”:“除特殊情況并向有關部門報批外,工作日一律禁止飲酒”。
同樣是7月,甘肅環縣印發了《關于禁止公職人員飲酒的規定(試行)》的通知,要求全縣公職人員一切公務活動禁止飲酒。該“禁酒令”明確規定,縣內公務活動,一律禁止提供任何酒類,一律不得飲用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的任何酒類。公職人員不論是正常上班還是節假日值班、執勤或工作日八小時外一律禁止飲酒。確因個人婚喪喜慶等事宜需要飲酒的,必須事前將活動內容、人員范圍、飲酒標準等情況向本單位黨委(黨組)報告。
面對多個“禁酒令”的出現,白酒行業是不是又將迎來挑戰?如果出臺“禁酒令”的地區越來越多,對國內白酒行業又會有哪些影響?多位業內人士的觀點是:“范圍小、影響不大,禁酒令短時間內不會對白酒行業造成威脅,但長遠看,高端品牌應提早應對才好。”
“禁酒令”規模不大,但“態度”明確
目前來看,盡管有多個城市頒布的“禁酒令”,但整體規模不大、翻蓋范圍不廣。而且,從“禁酒令”的內容來看,強調公職人員8小時工作以外也不能喝酒的原因在于“反腐倡廉”。
此外,除了地方政府的“禁酒令”,今年以來包括中在內多個國家部門也是“一而再”的發文“敲打”。9月22日,中以《警惕高端白酒漲價引發不正之風回潮》為題發文;9月27日,人民論壇網評又出現一篇名為《白酒漲價須警惕,炫耀消費要制止》文章。
由此不難看出,在“反腐倡廉”的大背景下,白酒品牌或者說是“高端高價”白酒品牌,正成為引發不正之風的一種產品。曾經發生以及正在發生的白酒高端品牌接二連三的漲價事件,讓有關部門不得不再三對白酒行業進行“敲打”。
所以,從點名批評到出臺具體禁酒措施,在業內人士看來都是有關部門的態度展示,在這個大背景下,白酒品牌自然應收斂。
消費升級,白酒品牌依靠的是大市場
“現在是2020年,不是曾經的2013年,白酒早已進入大眾消費時代。”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2013年左右,受遏制“三公”消費政策等因素影響,白酒企業的銷售業績逐漸惡化,白酒行業進入歷史上艱難時期,眾多白酒企業被兼并收購,從而退出市場。
但隨著近些年來的深入調整與改革,白酒行業早已進入大眾消費時代,酒企的產品布局往往是“由高到低”實現了多價位段覆蓋。而政務用酒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并且,占比正在逐步縮減。而從近些年的行業發展來看,已經沒有酒企打出“政務用酒”的名頭,更多的是按照“政務用酒”的標準進行生產,以體現自家產品的價值與高品質。
因此,盡管“禁酒令”出現,并有不斷傳播且擴大的趨勢,從有關部門的角度上看是“防范于未然”,并非針對白酒行業,其反對的不是喝酒本身,而是借酒腐化的問題。酒企方面,政務用酒一旦受到影響,企業利潤受影響是肯定的,但不會再次出現2013年一般的“大潰敗”。
不過度飲酒、不鋪張浪費,賺錢不是酒企僅一的目的,企業應有社會擔當。“禁酒令”不是洪水猛獸,大家“聞風而動”的應該是“如何控制好產品價格,不讓好酒成了誰的不法幫兇!”(來源:賣酒狼圈子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