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宜春當地媒體曾以《宜春電商企業達244家 累計完成投資額27.37億元》發表過一篇報道,其文中提及“當地創業者中,有人通過微信平臺銷售竹筒酒,半年銷售額達900萬元。”
2016年,江西宜春當地媒體曾以《宜春電商企業達244家 累計完成投資額27.37億元》發表過一篇報道,其文中提及“當地創業者中,有人通過微信平臺銷售竹筒酒,半年銷售額達900萬元!
轉眼進入2020年11月,在天貓平臺上搜索“竹筒酒”,來自江西的竹筒酒仍然撐起了“半邊天”。而且在銷量上遠超一般白酒品牌,甚至略勝于江西一些知名白酒品牌。更重要的一點是,自900多條對江西竹筒酒的評論中,無一不透露著消費者對該產品的“喜愛”。
那么,江西竹筒酒能否作為一種“爆款產品”被打造?讓其成為江西白酒的一面“特殊旗幟”,從而使更多消費者了解“江西美酒”?對此,有江西本地酒商做出了“比較難”的回應。而這里的難,并非所指竹筒酒本身,而是市場操作層面。
竹筒酒潛力很大,但不成體系
新一代80、90,甚至是有一些00消費者不斷出現在白酒市場上,且隱隱有“取而代之”的架勢。與60、70后相比,新一代消費者明顯在追求高端、高品質方面并無明顯差別,“喝好酒”是全體共識。但是,新一代消費者卻有著更強的“獵奇心理”,他們更加“標新立異”,對新鮮事物的追求似乎“永無止境”。
具體到白酒行業里,為了滿足新一代消費者的“喜好”。包括全國酒企都開始在“創新”上下功夫,如推出香水、冰激凌,與跨界游戲圈推出聯名款白酒等等。在此背景下,竹筒酒明顯對新一代消費者更具吸引力。
有業內人士指出,以江西省的竹筒酒為例,早些年并沒有現在“火爆”。主要原因是傳播的局限性,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各類短視頻、直播平臺越來越多,才得以讓很多地方特色產品走出傳統區域。
此外,據其介紹,在線上平臺之中,江西省竹筒酒不僅僅有宜春出產的,還有來自樟樹市、井岡山的產品。而其余省份如云南、貴州、福建等也都有相關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單從銷售數量上來說,竹筒酒可以說是相對不錯,他在今年十月月底,就曾發現一款來自江西的竹筒酒月銷量達到7800+。但是,竹筒酒也有自己的問題需要解決。
缺乏標準評判,各賣各的
以天貓平臺為例,竹筒酒的主流價位是100—200元,但500—800元的竹筒酒也存在。由于生產廠家不是消費者所熟知的,這就會給消費者造成嚴重誤導,同樣是竹筒酒,價格差距怎么會如此之大?如果只是說因為“包裝的更好”,顯然不會令消費者接受。
除了價格上差異,廠家沒有做好應有的解釋之外。竹筒酒由于生產標準的不統一,其酒質問題也被消費者關注,目前,網絡上有不少文章對竹筒酒的釀造過程“存疑”,認為部分酒企生產的竹筒酒存在“隱患”。
當然,只要是有潛力的產品,自然也會被部分不法商家“看中”,曾有消費者公開投訴,其所買到的竹筒酒沒有“酒”。而這些種種,歸根到底就是“沒有統一標準”,竹筒酒因“網絡”而興起,卻也受累于網絡,始終沒有被各大酒企所重視。
值得一提的是,宜賓市標準化促進會發布公告稱,已對《竹筒酒》等26項團體標準進行了立項審查,經技術專家認真研究與審核,上述所申報的26項團體標準符合立項條件,現批準立項。
江西省,特別是擁有“國家森林城市”之稱的宜春市,也應該迅速行動起來。(來源:賣酒狼圈子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