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0中 國老酒大會在開封舉行。期間舉辦的中 國老酒大會珍藏老酒拍賣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2017年茅粉節面世的茅粉金,成交價65萬元;1986年五星黑醬、54度、500ml,成交價8萬元;1993年汾酒原箱20瓶、53度,成交價3萬元;2020年青花郎酒九九重陽紀念酒(1箱6瓶),成交價2萬元……中 國老酒大會組委會財務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在2020中 國老酒大會期間,兩個晚上共拍賣了36款拍品,成交價高達234萬元,成為近年來老酒拍賣市場成交額高的一次。
華夏酒報社社長吳賢國主持了中 國老酒大會主題論壇,在嘉賓對話中表示,2013年,我國老酒市場銷量為100億元,到2020年,我國老酒市場銷量突破800億元,7年間增長了7倍。
老酒熱已經是大勢所趨,但老酒圈的亂象也讓人始料未及。
一些老酒圈的朋友告訴記者,制約老酒發展的大問題就是假酒問題,巨大的價格反差和市場需求,催生了假冒老酒不斷泛濫。
中 國收藏家協會文創委員會主任王亞告訴記者,中 國收藏家協會聯合中 國標準化研究院、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以及眾多白酒收藏家及相關陳年白酒經營企業負責人,于2016年正式開展《陳年白酒收藏評價指標體系》標準的制定工作,經過3年時間的反復研討論證,我國首部T/ZGSCJXH1-2019《陳年白酒收藏評價指標體系》標準于2019年8月26日正式發布,2019年9月1日實施。
王亞說,為配合這套標準,結合大數據平臺,讓每一瓶老酒都有自己的“身份證”,且讓廣大收藏家一目了然的老酒品相備案系統也同期上線,結合區塊鏈技術,為每一瓶老酒建立的云上數據檔案。
揭陽市酒類行業協會、揭陽市酒類收藏協會會長王建強認為,老酒是個生態圈,需要廠商共同營造。今天拿出一款酒,明天再拿出同一個廠的酒,品質卻變化了,這樣誰也不會收藏。收藏離不開文化,每個人都有故事,每瓶酒也一樣,所以要講好老酒故事。做老酒的目的就是要把老酒的文化、故事傳播給更多的老酒愛好者。
名老酒收藏家尹中華表示,老酒圈其實就是一個“江湖”,如河南的尹中華、湖南的劉鵬、西安的劉杰、江蘇的張繼斌、廣東的湯偉群,無論是身價幾億元、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因為老酒圈的平臺,大家彼此尊重,相互支持。老酒把大家緊緊地凝聚在了一起,形成一個火熱的“老酒江湖”。
針對老酒市場未來的發展,中 國副食流通協會會長何繼紅認為,無論是“瓶儲”還是“壇儲”,滿足消費者“真年份”核心訴求的好酒才是我們追求老酒發展的良性生態。“老酒”只是“存放時間較長的酒”的一種通稱,長期以來,其定義的不明確致使老酒市場真假難辨、亂象叢生,消費者對于“真年份”老酒的消費訴求難以得到充分,因此,行業標準是老酒發展的基礎。
北京卓鵬品牌營銷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卓鵬在2020中 國老酒大會主題論壇上坦言,中 國老酒圈面臨著四大窄化:其一是圈層窄化。老酒圈較為封閉,形成較為固化的生態圈層。其二是文化窄化。“老酒”文化目前處于“就酒論酒”階段,對老酒文化的演繹及深度挖掘不充分。其三是場景窄化。老酒消費場景和飲用場景單一,以相對封閉的小眾渠道為主。其四是價值窄化。老酒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上,其背后衍生出的飲用價值、文化價值、老酒周邊資源開發、品牌進階價值等,需要進一步挖掘利用。
誠然,老酒圈目前的格局很難在短時間內打破,但老酒的規范、轉型、升級,是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撬動中 國老酒大市場的新動能。(來源:華夏酒報 編輯:趙鑫 記者 岳曉聲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