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古井集團董事長梁金輝建議,加強中 國白酒文化遺產與知識產權保護,以“中 國白酒老作坊”名義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這既可以中 國白酒釀造技術的“傳承”,又可算是助力中 國白酒走出去“國門”的好辦法。
岌岌可危的白酒釀造傳承應當被重視
“無酒不成席”的社會風氣早就已經形成,從普通家庭聚會到高規格的商務宴請,中 國白酒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是,與白酒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 國白酒釀造技藝的傳承卻出現了“斷代”危機。
據梁金輝介紹,現今,中 國白酒釀酒技藝非遺傳承人只有17位,且大都超過或接近退休年齡,中 國白酒釀酒技藝的傳承情形堪憂,岌岌可危。
他認為,弘揚酒業文化遺產,保護酒業文化知識產權,是釀酒行業為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所做的貢獻,對于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此,梁金輝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推動中 國白酒文化遺產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工作;二是制定工業遺產針對性保護體系;三是對知識產權違法行為嚴正處罰。
對于第三點建議,梁金輝指出,知識產權是保護商標、地理標志、文化遺產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對酒類知識產權的違法犯罪處罰的幅度非常輕微,基本達不到對于侵權違法行為的震懾作用,極大的傷害了行業發展和消費者利益。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圍繞中 國白酒文化、工業遺址的申報是在打響白酒品牌的“好辦法”,中 國白酒行業不該局限于“自我肯定”,目光應該放到更遠處,著眼于白酒品牌推廣的戰略上。
建議對侵犯知識產權、假冒偽劣等違法犯罪行為,要完善法律頂層設計,加大懲罰力度,提高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違法犯罪成本,依法實現對知識產權犯罪的根本性治理,助力中 國白酒走出“國門”。
存量競爭時代,中 國白酒要“走出去”
眾所周知,中 國白酒市場已經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各大白酒品牌之間的競爭變成了“淘汰賽”。
以往,限于“山高水遠”的地域限制,交通運輸與產品資訊難以做到快速傳播,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移動客戶端時代、直播時代的到來,地域限制的影響基本“形同虛設”。
這一點,從全國白酒品牌的“不斷下沉”便能看出,市場只要有需求,產品便可以“朝發夕至”。
與此同時,以消費升級為背景,白酒品牌競爭進入“強者恒強”的階段,以“茅五洋瀘汾”為代表的頭部白酒企業占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一方面搶占了地產酒的市場;另一方面,頭部白酒企業之間也陷入了“混戰”,特別是在重點城市,這一現象更加突出。
有長期在市場的白酒經銷商表示,雖然國內市場龐大,14億的人口基數,但近些年來白酒的成長速度“太快了”,白酒市場已經呈現出“擁擠”。
一方面,增速相對緩慢的國內市場,已經放不下如此多的品牌產品,大量的新品出現又消失。另一方面,就算是頭部白酒企業,全國白酒品牌,其增長速度也有可能在未來數年到達“瓶頸”,再好的酒也無法做到讓全部消費者飲用,想要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走出去”尋找更廣闊的市場是目前僅一的“方法”。
除了白酒行業自身發展需要“走出去”,近些年來的文化復興、民族振興政策,也需要中 國的白酒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與消費升級一樣,擴張海外市場是一個大趨勢,率先布局的白酒企業,必然可以占據更多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相對于國內已經呈現的品牌體系,海外市場對于具備一定實力的白酒企業而言“機會更多”。(來源:賣酒狼圈子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