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青花郎戰略升級定位發布會上,郎酒宣布青花郎定位升級為:“赤水河左岸,莊園醬酒”。此外,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表示,郎酒不會與茅臺相比較,做好自己更重要。
3月19日,青花郎戰略升級定位發布會上,郎酒宣布青花郎定位升級為:“赤水河左岸,莊園醬酒”。此外,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表示,郎酒不會與茅臺相比較,做好自己更重要。
而自3月19日以來,業內關于郎酒所謂“做自己,造莊園”的話題討論就沒有斷過,是褒是貶有待時間檢驗。但由部分酒商提出的兩點疑問,卻需要郎酒方面盡快做出有說服力的解釋。
一是,如果不與茅臺比較,以前的所謂的“我國醬酒兩大品牌之一“的口號算什么?
二是,消費者希望看到一座與歷史與文化背景不相關的“白酒莊園”嗎?
曾經是“我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
2017年,郎酒集團高端產品青花郎發布了“我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的戰略定位,盡管“口號”中沒有明言,可每一個業內人士都清楚,“兩大醬香型白酒”所指分別為誰,一是茅臺、二是郎酒!
2019年5月份的一次采訪中,郎酒方面對于“兩大醬香型白酒之一”的說法給出過著這樣的回答,1984年國家品酒師評選了十三大名酒,郎酒和茅臺從品質、價格、產量等各個方面都是一個量級的。
所以“我國兩大醬香白酒之一”,不是說郎酒是第二大,而是與茅臺是兩大,是等量齊觀,至少在1984年的時候二者完全是一個量級的。
值得一提的是,汪俊林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提出“我國兩大醬香型白酒之一”的宣傳“口號”與品牌定位,并不是說郎酒的體量有多大,而是希望能時刻與茅臺進行“對比”,發現不足、補足劣勢。
因此,過往三年多的時間里,“茅臺熱”席卷全國的市場環境下,郎酒方面一直在積極推動這個“口號”的傳播,不止是讓各省市酒商認可,更加希望在消費者層面獲得認可。
至于該“口號”是不是有“蹭茅臺熱度”的嫌疑暫且不論,既然已經定下了、宣傳了、強調了三年多的時間,汪俊林突然一句“郎酒不會與茅臺相比較,做好自己更重要”又是什么意思呢?是不再比較品質、還是不再比較服務、亦或是不再比較品牌力?
即便不提“口號”寫的是什么,茅臺作為白酒生產企業的“標桿”,想要進步的白酒生產企業,不是都應該與茅臺相比較,向茅臺學習嗎?即便“做自己”所指的,是在接下來的發展中更加聚焦郎酒特色,時刻對比茅臺就失去價值了嗎?
我國為什么要有“白酒莊園”?
舍棄“我國兩大醬香型白酒之一”的定位,郎酒方面提出了“醬酒莊園”的新定位。
汪俊林表示,“很多年前,我到歐洲參觀葡萄酒莊,深感震撼,紅酒有眾多世界酒莊,而酒文化歷史悠長,卻沒有一座白酒莊園。從那時起,郎酒就立志于打造一座世界白酒酒莊而奮斗。”
所以,自2008年開始,郎酒積極向世界酒莊學習,斥巨資在我國醬香白酒核心產區打造郎酒莊園,“以打造世界酒莊為載體,塑造世界產品。”
而所謂“世界”,一方面用莊園酒來表達,就是讓我國白酒與世界酒莊同行,另一方面,就是郎酒本身要盡其所能釀好酒,追求好品質的印證。
對于打造“白酒莊園”,沒有酒商不認同,在“體驗式營銷”不斷走紅的市場環境下,“酒旅融合”的發展模式很有吸引力,而一座特色十足的“白酒莊園”能發揮相當大的作用。但對于過分拔高“白酒莊園”的價值與地位,卻引來了多位酒商的疑問!
按照郎酒的說法“赤水河左岸,莊園醬酒”,前半句“赤水河左岸”有何意義,難道左岸、右岸的河水會“不一樣嗎?”
至于后半句“莊園醬酒”,聯系汪俊林的表述不難發現,這是一種新鮮的說法,郎酒要做第1個“吃螃蟹的人”。
但問題是,白酒根本就不同于葡萄酒,在歷史上從來就沒有“白酒莊園”一說,更沒有所謂“醬酒莊園”的提法,也就代表著郎酒莊園以及莊園醬酒從根本上來說就沒有文化以及歷史底蘊的根基作為支撐。
那么,郎酒方面要投入多少成本,才能說服消費者認可“白酒莊園”或者說是“醬酒莊園”?
記者認為,每一次定位轉型、口號的推出,都是白酒品牌方“深思熟慮”的結果,而酒商的質疑也不過是說出“心中所惑”,一切結果仍需交給時間!(來源:賣酒狼圈子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