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正統的酒局,要講規矩,其中包含很多禮儀和章法。桌上的菜品琳瑯滿目,卻很少有人把全部精力放到美食上,主人張羅著照顧賓客,客人拿出熱忱與主人客套、攀談——酒局,首先是一個社交場合,賓主盡歡才是大家的共同追求。
我們為什么要參加酒局?
是為了辦成某件事,還是想結識某個人?
是希望聊聊天、敘敘舊,還是因為喜歡熱鬧、愛喝酒?
或許有些時候,也說不清究竟為何,在某種程度上,酒局是日常生活的一個側面。
在《酒話鏘鏘鏘》第1期中,楊光和王紅波談起“酒局的苦與樂”。
一個正統的酒局,要講規矩,其中包含很多禮儀和章法。桌上的菜品琳瑯滿目,卻很少有人把全部精力放到美食上,主人張羅著照顧賓客,客人拿出熱忱與主人客套、攀談——酒局,首先是一個社交場合,賓主盡歡才是大家的共同追求。
有些時候,酒局是一種雅趣。東晉永和九年,王羲之與謝安、孫綽、謝萬、許詢、高僧支遁等41人,修禊事于山陰蘭亭。這些文人們臨流泛觴、各抒懷抱,寫下37篇詩文,結為《蘭亭詩集》,王羲之在為詩集做序時,留下了被譽為“天下第1行書”的《蘭亭集序》。
有些時候,酒局是辦事的場所。北宋初期,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是在酒局上解決棘手問題的一個典例。很多難以開口的要求和難以啟齒的話語,在酒的潤色下都變得容易一些,這或許是人類處理問題的智慧。
當然,酒局也有險惡的一面。“鴻門宴”一詞延續千年,到了今天仍有很多應用場景,這意味著危機四伏、不懷好意的酒局始終存在,其中夾雜著復雜的厲害關系和人情世故。
也正因酒局有著廣闊的范疇和多樣的場景,人們對酒局的態度也多種多樣,有人熱衷,有人抗拒,有人痛感身不由己。如果張羅一個更好的酒局?該以什么樣的心態參加酒局,都是值得探討的話題。
總之呢,我們要祝愿您,能有參加或者不參加酒局的自由,能有選擇哪一種酒局的主動權,如果都不行,那至少擁有在酒局獲得舒適和愉悅的方法和竅門。(來源:酒業實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