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記,在牛市時隨便什么都是利好,市場會想“萬一是真的呢?”,而在熊市時任何消息都有可能構成利空,市場同樣會想“萬一是真的呢?”
2022年國慶長假后第 一個交易周,A股市場再次印證了第二句話的殘酷性。在歷史上A股曾有過48次跌破3000點的經歷,其中46次一年內收復,30次在10天內收復。平均收復時間——62天。幸好,第49次考驗只經歷了3天。然而在此期間,作為市場風向標之一的白酒板塊,受到的沖擊更大。
就像關鍵時刻需要像寧德時代這樣的龍頭以季報方式穩定軍心,以茅臺為領頭,12日晚間,五家白酒上市公司均發布公告預計今年三季度業績飄紅。不過仍有市場人士指出,盡管整體表現均可觀,除了茅臺業績較為扎實,其余幾家疑似有向經銷商壓貨的嫌疑。而保持高增長的茅臺,其估值卻仍不便宜。在這種極端的狀況下,昔日擔當消費板塊壓艙石的白酒業,正站在一個十字路口。
“冰”點的資本市場
得益于自身的稀缺性、高利潤率、高現金流等產業特征,白酒在資本市場上長期到基金機構和投資者的追捧,具有極高的影響力。
但在今年整個市場環境比較疲軟的狀況下,作為消費行業的代表品種之一,資本開始對白酒行業的發展進行了再次評估。也正是基于“殺估值”的大趨勢,白酒業在資本市場的一貫禮遇畫風突變,年內調整幅度不小。
尤其是近期幾個交易日,全版塊投資情緒相當低落,下調幅度甚至達到近10個點。而如果從年初算起至今,白酒板塊指數則已跌近24%。某種程度上說,只近幾日跌幅已接近全年跌幅的四成。
究其背后原因,一方面是涉及大宗消費上一些未經證實的傳聞引起了投資者恐慌;另一方面,疫情原因導致消費場景的缺失,也加速了市場進一步調整。同時,整個消費市場環境,與復雜外部環境復合迭加也導致了避險情緒加劇,且令“冰點”在農歷寒露節氣前后提前到來。
“火”爆的名酒經營
與資本市場的大降溫不同,在酒企的實際經營業績上當前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尤其是各名企,繼續用穩健的發展、可觀的增長印證著白酒產業“三集中”的趨勢。整體來看,當前白酒行業優勢企業仍然處于結構性增長的長周期中,市場也繼續進行著分化,馬太效應日益明顯、強者恒強。
隨著三季度的結束,已有包括貴州茅臺、山西汾酒、今世緣、水井坊等在內的五家上市酒企發布了三季度的預報數據。其中除了貴州茅臺繼續穩健增長外,山西汾酒與今世緣前三季度營收與凈利潤均已超過去年全年,與外界此前推測大相徑庭。當然,其中有些數據是否基于“會計處理”,市場仍保持謹慎。
但必須承認,雖然受疫情影響確實導致市場消費不暢的情況存在,但名酒企業依然擁有較好的抗壓能力和社交方面的剛需性,這也是三季報告捷的根本原因。
此外,這也進一步反映了整個行業繼續“向優勢品牌集中、向優勢產能集中、向優勢產區集中”的趨勢沒有變。值得注意的是,僅今年上半年,20家上市白酒企業中,其中5家營收過百億,總計實現營收1447.45億元,占整個白酒板塊營收的79.58%。
高確定性的整體發展
其實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與整個市場指數表現比較,白酒憑借其稀缺性優勢,加上頭部白酒企業的品牌優勢了中長期的業績增長,從而在資本市場中依舊占據一定的優勢。而在市場端,隨著進入四季度后,白酒行業馬上將迎來傳統的備貨季節和消費季節,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推動白酒消費的恢復。因此從整體未來來看,白酒消費將繼續保持較好的正增長,同時一旦白酒行業的消費增速超出市場預期,那么可能會成為相關資本反彈的催化劑。
2018年,正是緣于一次茅臺股票跌停,整個A股市場才正式拉開反轉序幕。而就在本周,有“私募魔女”稱號的半夏基金創始人李蓓開始抄底A股,她認為當前“踏空風險已大于被套風險”。(中國酒業協會CA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