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六大蒸餾酒,中國白酒當之無愧第 一,這也是世界上唯 一開放式多微共酵的蒸餾酒。通過微生物環境形成的特殊發酵生態造就了產區,成就了千姿百態的風味,亦是釀酒產業生命之源。酒業賴以維系的自然生態和微生態,正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和氣候持續變暖,以及對生態資源的過度開發而更加稀缺。品質安全、綠色低碳都對白酒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指出,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越來越多的酒企加入到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中來。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曾表示,在全 球“雙碳”大背景下,綠色發展、生態發展已成為產業永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所謂“集眾智可定良策,合眾力必興偉業”,以“碳尋”為題,共同探討酒業綠色生態發展道路,對產業未來意義深遠。在ESG理念的引 領和推動下,中國酒類產業瞄準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新需要和不斷升級的市場需求。在產業規模、產業競爭力、產業集中度等方面聚焦發力,加快形成“百花齊放”的產業發展格局。
質優量增,產業復興,生態釀造的探索與實踐
進入“十四五”,中國酒類產業經過持續深度調整,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酒業經濟發展步伐穩健、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市場活力有序釋放、科創動能有效轉化、產品品質穩步提升,酒業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韌性顯著增強,全力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美酒需求,推動酒類產業從以往“高速度、粗放式增長”邁向“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釀酒生產屬于地域資源型產業,具有農產品精深加工和微生物應用生產的雙重屬性,而這正是生態釀酒理論得以在中國酒企中充分推廣的客觀基礎。構建清潔低碳的酒類產業生態釀造體系,促使酒類產業向綠色生態發展全 面轉型,是每一個酒企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一般來說,自然生態環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食品加工的質量安全,但對于苛刻的釀酒行業而言,對環境生態顯然還有更高的要求。
釀酒需要適宜豐富、富集而且代謝有序的微生物群落來完成發酵過程和自然生香的關鍵工作,而龐大的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富集和代謝融合,如果沒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也正因為此,許多酒企都把生態環境保護當作企業經營的頭等大事,引進各種現代科技和管理經驗,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園區。
生態優先,質量至上,綠色發展融入酒業DNA
中國酒業協會倡導酒業要兼顧“高質量發展”和“綠色發展”,二者互為表里,相互依存,酒業高質量發展主要體現在對“綠色低碳”等新能源、環保、生態理念的深化與推動,聚焦于對以往傳統發展模式的顛覆與變革,才能獲得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活力。酒業經濟發展的創新力和競爭力也與綠色發展緊密相連,密不可分。離開綠色發展,酒業發展便喪失了活水源頭而失去了活力;離開綠色發展,酒業發展的創新力和競爭力也就失去了根基和依托。綠色發展是我國從速度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對于酒行業來說,綠色環保更是生產環節中必不可少的“鐵律”。
各家酒企為實現中國酒業低碳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五糧液作為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始終踐行生態文明思想,緊扣“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理念,致力打造行業生態化發展標桿,正在抓緊制定碳中和戰略規劃,爭取提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爭創零碳酒企,爭做中國釀酒行業碳中和文化的倡導者和先行者;舍得酒業提出了以“綠色、低碳、生態”為主題,以“質量經營與生態經營相結合”為方針,開創“生態釀酒”之先河,成功創建了全國首 家生態釀酒工業園;國臺表示,立足于茅臺鎮獨特生態資源,要珍惜并利用好這種資源優勢,以產區生態特色,塑造和彰顯中國新名酒的內在品質。要實現集約、綠色、生態化的協調發展,在產區、行業中做出表率,領航產業生態,讓綠水、青山、生態、環保成為國臺中國新名酒的標志符號;迎駕貢酒已經基本形成了完善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型,實現了工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
推動低碳酒業高質量發展,既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 面建成小康社會、全 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為食品行業的重要支柱,酒業貫徹“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理念已經成為共識,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低碳酒業的時代將會到來,讓綠水青山為酒業的永續發展增光添彩!(中國酒業協會C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