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1日,“中國白酒健康研究院和固態發酵智能釀造技術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會議”在安徽亳州隆重舉行。會議分享了在中國白酒健康研究和智能釀造方面的學術成果,深入探討了白酒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會上,中國酒業協會宋書玉理事長以《執古之道 御今之有》為題,發表了重要講話。
宋理事長首先針對酒類市場近期表現進行了點評:
今年春節,是首 個“非遺”春節。在這個充滿文化氣息的節日里,酒類消費市場也迎來了回暖,文化賦能、講好中國白酒故事,成為推動市場增長的新引擎。古井貢、五糧液、郎酒、洋河等名酒企業在春晚舞臺上大放異彩。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席,以美酒傳遞親情、友情、愛情。共同分享和表達節日的美好祝愿。這是中國人特有的傳統消費文化。受“非遺版”春節的影響,春節消費持續復蘇,白酒動銷回暖。
宋理事長繼而指出:
在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中,從Z初的自然發酵,到作坊式生產方式,再到今天的產業化發展,中國酒業一直都在沿著如何將酒釀得更好、飲得更健康這條道路前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升、民族間的遷徙和交融,釀酒技藝得到了傳播和精進、飲酒文化得到了發揚和借鑒,呈現出今天酒業的千姿百態之美。這種美,既結合了時代背景下技術進步的科技之美,又閃耀著服務消費者品味和生活的人文之美。
宋書玉理事長特別強調:
在過去的幾年里,白酒飲用方式的健康研究與智能釀造取得了長足進步,這與消費者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日益增強是密不可分的。在“產、學、研、協、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酒業協會發起的“中國白酒169計劃、158計劃、3C計劃”,白酒技術創新委員會持續發揮作用,為解析傳統釀造機理作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剖析白酒發酵過程中健康因子,釀造功能菌,深化健康因子形成機理的研究,提升白酒傳統釀造的裝備水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固態發酵智能釀造技術安徽省重點實驗室也在不斷探索和創新中取得了顯著成績。
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如健康課題的研究,提升了消費者對白酒健康的認知度和接受度。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包括古井在內的名酒企業已經構建了智能釀造的集成體系,智能化技術正在逐步滲透到白酒生產的各個環節,不僅提高了企業的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還為白酒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宋理事長提請大家注意:
過去的成績,是我們奮進的基石;未來的挑戰,是我們前行的動力。面向未來,我們仍需清醒地認識到,白酒健康研究與智能釀造的道路依然漫長且充滿挑戰。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消費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如何在保持傳統釀造精髓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科技元素,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讓傳統的更傳統,現代的更現代,是我們共同面臨的課題。比如,在白酒健康研究方面,盡管我們已經對健康因子以及功能菌有了初步的認識,但白酒中復雜的微生物群落及其相互作用機制仍有待深入探索;白酒中豐富復雜的化合物構成對其產品風格的影響,風味和健康互為支撐,相互平衡。白酒健康的研究重點不僅在于品質內涵,而更在于其文化健康的塑造以及健康飲酒生活方式的研究。智能釀造方面,雖然我們已經構建了智能釀造的集成體系,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面臨諸多技術瓶頸。尤其是釀造極 致個性化品質方面更為重要。
由此,宋書玉理事長提出如下四點建議:
一、守正創新: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白酒釀造是時間的藝術,更是匠心的傳承。從制曲、發酵到蒸餾、窖藏,每一滴酒都凝聚著傳統技藝的精華。然而,在數字化浪潮下,傳統產業唯有擁抱新科技,才能煥發新生。我們欣喜地看到,產業已邁出堅實步伐:智能釀造提升人工經驗,實現溫度、濕度、微生物環境的精準控制;大數據分析破解風味密碼,讓勾調從“神秘”走向數智;區塊鏈技術為產品溯源保駕護航,每一瓶酒都能講述“從糧食到餐桌”的故事。科技不是取代傳統,而是讓匠心更精準、更高 效、更可持續。希望中國白酒健康研究院繼續發揚創新精神,秉持風味與健康雙導向的白酒科研理念,進一步揭示白酒發酵過程中的微生物多樣性、代謝途徑及健康因子的作用機制,為白酒產業的健康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二、創新傳承:數智化技術開辟新路徑
市場和消費的所有問題不僅涉及產品品質。而且,品牌及文化亦是非常重要。所以,品質提升不僅是技術問題。而且是品牌及文化問題。
白酒產業面臨三大挑戰:人口迭代帶來的消費群體變化、消費萎縮帶來的市場競爭加劇。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的雙重疊加變化。
在生產端:物聯網技術實現全流程可視化監控,AI算法優化提升品質;在消費端:虛擬品鑒、元宇宙場景打破時空界限,AR技術讓酒文化“活起來”;供應鏈:智慧物流體系降本增效,柔性生產滿足個性化定制需求。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思維革命——從“生產導向”轉向“用戶為中心”。
我們的科學研究同樣需要強化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加大對新技術和新科技的利用,推動智能釀造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應用數智化技術提升消費體驗與品牌文化傳播。
三、提升社會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白酒,道法自然,天地同釀,不間斷開放式多微共酵的生產方式,決定了和自然生態、釀酒微生態之間的密切相關性,造就了中國白酒在世界生物發酵領域的復雜性,也成就了在世界所有蒸餾酒中風味Z復雜、Z具有感官沖擊力的風味特點。生態釀造不僅是一種生產方式,更是對自然資源的敬畏與責任。生態釀造需要在社會責任與經濟效益之間找到平衡,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在“雙碳”目標下,白酒產業的生態釀造和綠色轉型刻不容緩。科技創新正為產業注入綠色基因:清潔能源替代燃煤鍋爐,生物質能、光伏技術降低碳排放;酒糟資源化利用技術變廢為寶,衍生出多種高附加值產品;節水工藝使噸酒耗水量下降40%,生態酒莊模式實現與自然共生。這些實踐證明:環保不是成本,而是核心競爭力。希望實驗室以“生態釀造”理念,與自然共存、與時代同步,這不僅是技術的提升,更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
四、未來已來:擁抱無限可能
隨著中國酒業進入了產業轉型和品質升級的加速期,酒類產業迎來新的變革時代。特別是消費人群迭代,消費市場向年輕化轉移,酒類消費從悅人向悅己轉變。站在新起點,我們更需以開放姿態擁抱前沿科技:微生物組裝技術能否創造新風味?風味感知技術能否有新突破?腦科學可否解碼飲酒愉悅感?這些探索或許充滿未知,但正是科技創新的魅力所在。希望古井集團繼續發揚創新精神,繼續發揮引 領作用,加大科研投入,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深度融合。通過不斷優化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豐富產品品類,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為美好生活貢獻更好的美酒。
Z后,宋理事長總結強調:
老子有云: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白酒不僅承載著千年的釀造智慧,更在新時代肩負著產業升級與高質量發展的使命。白酒產業的未來,不僅在我們過去的經驗里,更在今天創新的腳步中。讓我們以科技為筆,以文化為墨,共同書寫中國白酒產業的嶄新篇章!
中國酒業協會將繼續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加強與科研院校以及名酒企業的合作與交流。與大家攜手并進,共同推動白酒產業在科技創新方面不斷突破,全 面提升白酒產業的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中國酒業協會C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