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和熙,柳綠酒香。
2025年3月3日,貴州珍酒50周年慶典暨合伙人大會在遵義隆重啟幕。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應邀出席并以《“珍”金不鍍》為題發表致辭。
他首先以珍酒的“天選吉日”作為開場:
今天,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日子。三月三日,還是“數九”節氣“九九”的第 一天。“三”意味著三生萬物,“九”同音美酒之“酒”,也代表著至陽至 尊。而且,今天還有一個神奇的寓意,兩天前是“龍抬頭”,兩天后是“驚蟄”,兩個節日都和龍有關,可以說是“二龍戲珠”,此“珠”一定是“珍”珠之珠。理當也是“珍酒”之珍。
宋理事長深情地說道:
在這個美妙的天選之日,我代表中國酒業協會,向每一位以腳步丈量品質、以匠心釀造時光的珍酒人道一聲祝福:是你們的初心不改,書寫了貴州珍酒的傳奇,也為中國白酒產業發展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宋理事長指出,貴州珍酒誕生于1975年,始于國家科委牽頭的“貴州茅臺酒易地生產試驗”項目。他高度評價說:
貴州珍酒是白酒產業唯 一由國家 級科研項目轉化而來的品牌,這也是“紅色沃土醞佳釀”的文化根基。近十年,珍酒累計投入超過120億元用于擴產,實現了產能與品質的雙重飛躍。2023年珍酒李渡集團在港交所上市,成為“港股白酒第 一股”,品牌價值躍升至中國500強,為產能擴張和科研創新注入資本動能。而今,珍酒有序推進金東珍酒莊園、趙家溝生態釀酒區建設,打造全產業鏈閉環。回望珍酒的50年歷程,有揮汗如雨的艱辛,亦有揮斥方遒的豪邁。
回首50年的發展,宋書玉理事長感慨良深地指出:
50年,是珍酒的成長史,亦是中國白酒產業自強不息的縮影。從赤水河畔的一粒糯紅高粱,到香飄四海的玉液瓊漿;從傳統技藝的薪火相傳,到現代工藝的守正創新;從地域品牌的默默耕耘,到“酒中珍品”的品牌閃耀。
50年,是珍酒集科研精神、工匠文化與社會責任交織的發展史。從“一號工程”到港股上市,從萬噸產能到百億產值,每一步都印證了“天人共釀,時間價值”的產業之道。
珍酒用半個世紀的執著,詮釋了何謂“珍”的含義。珍酒之“珍”,是品質真實之“珍”,是服務真心之“珍”,是品牌真誠之“珍”,這些都是珍酒50載日積月累的珍貴財富。
宋理事長認為,今天,我們溯源來路,是為了不忘初心;回望過去,是為了展望未來。而今,產業進步一日千里,消費變遷日新月異,面對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在遵循產業發展之道的同時,更要有與時俱進的定力和決心。
為此,他意味深長地與所有與會嘉賓分享了如下四點感悟:
珍酒50年,是從
孔子在《論語》中提出過重要人生哲學概念:“五十而知天命”。何為“天命”?“天命”是自然法則與人生使命的結合。知天命者兼具明辨是非的“不惑”和超越得失的“不憂”,有如“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禪境。知天命者還意味著認知的覺醒,認知到:天命不在未來,而在每個當下。
貴州珍酒的50年歷程,是名酒經驗指導的實踐到實踐經驗總結的歷程。是“長周期、重資產、緩回報”中國白酒產業特征的具象化表達。從1975年創立,到產品歷經10年、9個周期、63輪次、3000多次實驗的探索,再到如今達10萬噸的儲酒規模,始終遵循學習名酒經驗,因地制宜創新。以“慢工出細活”的匠人精神完善自我。這種對時間的敬畏,映射出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唯有順應自然規律和時間法則,以傳統技藝沉淀,表達感悟總結提升,方能在歲月長河中綻放出真正的價值。
珍酒50年,是極 致追求的不斷超越自我
50在數理上意味著極 致的平衡,在文化上的寓意則是穩定、和諧、平衡和成長,預示著機遇與挑戰同在,還預示著成功與失敗并存。恰如當前產業整體進入深度調整期,量價博弈加劇,面臨著產量收縮與市場理性回歸、庫存高企與價格體系承壓、國際化與產區競合疊加的多重壓力。但是,真正的機遇把握者,往往是擁有極 致信念、將挑戰轉化為進化動能的絕 對強者。正如尼采所言“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也正如春節熱映電影《哪吒2》中的經典臺詞“我若成魔,天奈我何,我若成佛,天下無魔”。
50年的發展史,凝結著赤水流域千年釀酒的精髓,代代釀酒匠人的智慧,是珍酒在持續學習中不斷突破邊界、追求極 致的科學實踐。珍酒之“珍”,是對工藝極 致的追求,是對品質信仰的堅守。從建廠初衷的科研基因,到登頂珠峰、遠征南極的“追光”行動,再到醬香風味組學的數字化研究,珍酒始終以“至純、至美、至極”為目標。正如珍酒在南極宣言中所言:“極 致不僅是品質標準,更是連接自然與文明的橋梁。”這種精神與產業不斷探尋中國白酒之秘形成共鳴,不斷追尋極 致與突破,揭示了人類對未知領域的探索與超越自我的本能。
珍酒50年,是責任與共生的覺醒
50周年在婚姻中,常被賦予“金婚”的象征意義,寓意親密關系歷經磨礪后的珍貴與永恒。我以為,酒業的長期發展,一定取決于和責任的共生關系。酒業之于責任,是在于敬畏自然,敬畏傳統,敬畏消費者,也是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具體到名酒企業,與自然生態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品牌才有品質上的生命力;與消費者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品牌才有經濟上的生命力;與社會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品牌才有發展上的生命力。
珍酒將企業使命升華為生態共生的哲學。通過在全國200城舉辦慈善晚宴、投入上億元助學,構建起“美酒+公益”的社會價值閉環;同時以ESG理念為指引,打造循環包裝、綠色工廠。超越了傳統商業邏輯,體現了道家“萬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共生智慧。向東董事長提出的“共同富裕引擎”愿景,更將商業成功與社會福祉深度融合,重新定義了珍酒的存在意義。
珍酒50年,是傳承與創新的交響
在國際通泛意義上,50周年被稱為“金禧之年”,這源于包括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在內的西方宗教傳統、文化象征及歷史實踐,融合了時間累積的珍貴意義與精神升華。一般而言,金禧年又被視為總結歷史、規劃未來的節點。
中國白酒之所以長盛不衰,正是得益于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更好的傳承。50年既是傳承的里程碑,也是創新的起點。珍酒嚴格遵循“四雙鞋”管理制度,守護傳統大曲醬香釀造技藝,在產品形態上大膽創新,推出極簡環保包裝。這種“守正出奇”的辯證思維,暗合《易經》中“變易”與“不易”的統一:唯有扎根文化根基,才能在時代浪潮中把握創新方向。正如其紅色基因與現代化管理的融合,印證了“傳統不是守舊,而是創新的源泉”的命題。因此,珍酒的“金禧之年”,不僅是時間刻度,更是文化符號與精神圖騰,承載著信仰與理想的奔赴、文明的永恒追求以及對自身成就的禮贊。當以“活態傳承”為使命,將傳統技藝、地域文化、消費體驗深度融合,讓千年釀酒智慧煥發新生。
最后,宋書玉理事長滿懷深情地總結道:
珍酒的50周年,是一部以匠心、以責任、以極 致與突破、以傳承與創新融合的發展啟示錄。用半個世紀的時間詮釋了“時間沉淀價值、極 致定義高度、共生創造永恒”的深層邏輯。50年,珍酒始終在探索商業與人文、傳統與未來、個體與全局的平衡之道。這或許正是珍酒品牌寓意的終 極答案:真正的“珍”,既是對自然的謙卑敬畏,更是對文明進步的主動擔當。
所以,我以為,珍酒用50年的時間深深鐫刻的“金”字烙印就是四個字:“珍”金不鍍。(中國酒業協會C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