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中國國際酒業發展大會在瀘州隆重召開,本次大會主題為“穩中求變 重塑未來”。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隨著經濟全 球化的深入發展和國內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中國酒業正站在一個歷史性的交匯點上。未來已來,中國酒業當穩中求變,積極作為,重塑未來。
事實上,當下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機遇與挑戰的并存,使得酒業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形勢。從產業內部到外部環境,從消費需求到市場競爭,一系列結構性變革正在重塑酒業的未來格局。
經濟環境與產業壓力:多重挑戰下的轉型陣痛
近年來,中國酒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等多重壓力。經濟增速的換擋使得酒業進入了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期,市場持續消化能力不足,營銷刺激效果減弱,渠道庫存壓力增大,產品動銷頻次下降。這些問題不僅反映了市場供需關系的失衡,也暴露出產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深層次矛盾。
1. 產能失衡與價格倒掛
酒業在高速擴張時期形成的產能過剩問題逐漸顯現,部分企業為消化庫存不得不采取降價促銷策略,導致價格倒掛現象頻發。這不僅損害了品牌價值,也擾亂了市場秩序,加劇了行業競爭的分化。
2. 產業鏈協同效率低下
從原料種植到釀造生產,再到銷售流通,酒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尚未形成高 效協同機制。價值鏈分配不均使得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經銷商的利益難以得到保 障,進一步制約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 消費需求的結構性變化
隨著消費者觀念的轉變,傳統的“以量取勝”模式已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消費者對品質、文化和精神價值的追求日益凸顯,而產業端的品質表達和創新速度卻未能跟上消費迭代的步伐,導致供需錯配。
政策導向與產業機遇:消費升級與品質革命
盡管挑戰重重,但政策環境的優化和消費升級的趨勢也為酒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培育新型消費,優化消費環境”,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 院辦公廳發布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也強調“實施品質消費升級工程”。這些政策導向為酒業指明了發展方向。
1. 內需市場的激 活
通過品質提升和創新消費,酒業可以進一步激 活內需市場。例如,結合年輕消費者的偏好,開發低度酒、果酒等新興品類,滿足多元化需求。同時,借助文化IP和國潮風潮,增強產品的精神附加值。
2. 國際化拓展
“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酒業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機。通過文化輸出和品牌建設,中國酒業可以打破國際市場的認知壁壘,將中國酒的獨特風味和文化底蘊傳遞給 全 球消費者。
3. 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ESG(環境、社會、治理)理念的普及使得綠色釀造和可持續發展成為酒業的核心命題。從低碳生產到循環經濟,酒企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和生態產區建設,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的雙贏。
科技與文化:產業變革的雙輪驅動
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正在為酒業注入新的活力。傳統釀造技藝與現代科技的碰撞,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也為產品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
1. 科技賦能傳統釀造
從風味科學的深入研究到微生態的解密,從智能釀造技術的應用到區塊鏈溯源系統的普及,科技正在重塑釀造的邊界。例如,智能釀造可以精準控制發酵過程,確保產品品質的穩定性;區塊鏈技術則能實現從原料到成品的全程可追溯,增強消費者信任。
2. 文化價值的深度挖掘
中國酒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在于產品本身,更在于其承載的千年文化。通過“活態傳承”,將文化基因轉化為創新密碼,酒企可以在消費市場中構建獨特的話語體系。例如,結合傳統節日或歷史故事,打造具有文化內涵的營銷活動,增強品牌的情感共鳴。
消費趨勢:從物質占有到精神投資
當前,酒業消費已步入“三理性時代”——價格理性、品質理性和價值理性。消費者不再單純追求低價或品牌,而是更加注重產品的綜合價值。
1. 理性消費的崛起
社交媒體上“平替風潮”“摳門經濟”等詞匯的流行,反映了消費者對性價比的重新定義。但這并非消費降級,而是消費升維的表現。消費者通過更理性的選擇,追求品質與價格的精準匹配。
2. 精神需求的升級
現代消費者通過一杯美酒,尋找的是文化認同、情感共鳴與生命儀式感。酒企需要從“產品輸出”轉向“文化輸出”,將品牌故事與消費者的精神需求緊密結合。例如,通過沉浸式體驗活動,讓消費者感受釀酒工藝背后的匠心與文化。
穩中求變,重塑未來
面對復雜多變的形勢,中國酒業當以“穩中求變”為基調,從品質、價值、服務和產業生態等多個維度進行全 方位革新。通過科技賦能、文化引 領和綠色發展,酒業可以突破當前的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未來,酒業必將成為傳統匠心與現代科技的交響,東方神韻與全 球視野的共鳴,產業效益與社會價值的合唱。(中國酒業協會C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