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韻清香凝歲月,陳年酒韻話春秋。4月26日下午,以“激發陳年酒勢 驅動汾享賦能”為主題的第三屆汾思嘉年華在北京·北京飯店成功舉辦。
汾思嘉年華系列活動由中國酒業協會指導、由汾酒集團主辦。活動旨在以陳年汾酒的收藏復興為紐帶,通過“家有老酒”全國巡回鑒評會、“時間的味道 ”陳年汾酒高端品鑒會、“青花時光隧道 ”、汾酒雞尾酒活動等形式,向世界展現汾清香文化的傳承與陳年酒文化的創新表達,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出席第三屆汾思嘉年華的領導嘉賓有中國酒業協會何勇,汾酒股份公司總工程師、食品安全總監山西酒類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韓英,中國酒業協會副杜小威,山西杏花村汾酒銷售有限責任公司 副總經理、山西杏花村酒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中國汾酒收藏酒研究院院長李昊旻,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于賡哲,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教授級高工郭新光,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副、中國白酒首席品酒師康健,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專業委員會劉海坡。另外,多位酒業權威專家、酒企領袖以及眾多名酒收藏愛好者蒞臨參會。
沙粒流轉,勾勒汾韻技藝傳承;光影交錯,再現陳年酒薪火相傳。中國酒業協會何勇在活動致辭中表示:“陳年酒不僅是‘時間的容器’,更是承載文明記憶的‘液態編年史’,呼吁全行業共建共創,推動陳年酒成為文化輸出的重要載體。中國酒業協會通過制定鑒定標準、建立防偽溯源系統、培訓專業人才等舉措,規范陳年酒市場發展。他特別提到汾酒的實踐成果,如承辦陳年酒交流大會、打造“汾思嘉年華”IP,為千億級收藏市場提供文化典范。同時,他呼吁行業以“藏新喝陳”理念引導消費,推動“廠商—渠道—消費者”生態重構,并借力“一帶一路”戰略,讓陳年酒成為中國文化國際化的“使者”。”
作為汾酒文化傳承與價值創新的戰略載體,依托“科技創新筑基,工匠精神鑄魂”的雙輪驅動模式,陳年汾酒始終是集團踐行“釀好酒、儲老酒、售美酒”長期主義品質路線的核心抓手,并以高質量發展為復興征程注入動能。當前,陳年汾酒在品牌戰略中的支點作用日益凸顯:一方面,其通過深挖歷史底蘊、活化非遺技藝,持續強化汾酒“陳年酒文化”的全 球影響力;另一方面,以標準化鑒定體系、數字化溯源技術為行業樹立規范標桿,助力千億級陳年酒市場邁向高質量發展。通過承辦第三屆中國陳年酒交流大會、發起貫穿三年的“汾思嘉年華”陳年汾酒交流活動,系統性構建陳年酒生態圈,推動文化價值與市場勢能雙向躍升。未來,汾酒將在加速復興進程的同時,為中國陳年酒產業的生態共建、價值共享提供實踐范式,開啟“激發陳年酒勢 驅動汾享賦能”的新篇章。
韓英總工程師在致辭中表示:“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清香型白酒代表,汾酒以“清蒸二次清”工藝定義品質標桿,其“中國酒魂”地位源自杏花村千年風土與匠心的傳承。陳年汾酒是“時間與匠心的交響”,通過花果香、糧曲香等層次融合,成就極 致味覺體驗,彰顯流動的文化遺產價值;仡櫡诰瓶蒲惺,從方心芳院士開創白酒科研先河到秦含章推動工藝標準化,再到構建國際標準體系,科技始終是品質升級的核心驅動力。未來,汾酒將聚焦文化傳承、品質深耕與國際化創新,以“匠心封存時光,創新釀造未來”為愿景,推動“中國清香”成為全 球白酒品質標桿,讓世界品味中華酒文化的永恒魅力!
回顧汾酒科研史,汾酒以92年科研征程印證“傳統與創新螺旋上升”的發展邏輯,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老酒品質管理,讓千年技藝在新時代煥發活力。面向未來,汾酒將錨定“科研攻堅+文化破圈”雙軌戰略:以技術突破強化老酒品質話語權,以“中國清香”文化IP打造推動全 球認知,通過沉浸式體驗與國際化布局,讓陳年汾酒從時光窖藏升維為“世界共賞的文化符號”,引 領消費者感知時間釀造的美學價值。
郭新光院長從科研角度指出陳年酒行業正加速從“經驗驅動”向“科學驅動”轉型,需構建“標準化表達與個性化呈現”并行的價值體系。他在致辭中表示,“通過熱圖、雷達圖等可視化工具,可直觀展示陳年酒隨時間演變的成分變化規律——如清香型白酒中部分酯類、酸類物質隨年份遞增,而含硫化合物逐步減少,科學數據讓“時間價值”一目了然”。郭新光院長強調,區塊鏈與數字化技術將成為驗證年份真實性的核心手段,而新修訂的《GB-7718》食品標簽標準首次鼓勵使用數字標簽,為消費者提供“掃碼溯源”的透明化體驗。未來,研究院將聯合行業力量,以“科研支撐、標準引 領”為原則,推動建立涵蓋風味、感官、微生物等多維度的陳年酒科學表達框架,既統一宏觀標準邏輯,又保留品牌個性化敘事,最終實現“時間沉淀可量化、文化遺產可感知、產業價值可延續”的深度融合,為消費者揭開陳年酒“時間釀造”的奧秘。未來,研究院將持續深化與汾酒的研究合作,推動文化遺產保護與現代產業深度融合,助力“中國清香”成為世界酒業品質新標桿。
汾酒,作為時光淬煉的文化密碼,書寫了中國酒文化的源頭篇章。從北齊帝王杯中的“汾清”佳釀,到巴拿馬金獎的全 球榮光,每一滴汾酒皆是時間與匠心的凝練。今日汾酒,以清香文脈守護非遺匠心,以科技之光解碼陳年奧秘,更以“汾思嘉年華”為舞臺,讓窖藏的老酒從沉默的陶壇走向世界的舌尖。
于賡哲教授通過以考古實證與詩酒文化解碼汾酒“千年酒藏”基因。他在致辭中表示:“山西杏花村出土的“小口尖底瓶”實證了中國釀酒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其尖底設計印證古人智慧——沉淀酒渣、提升酒質,與西方紅酒瓶異曲同工。從《北齊書》中“帝飲汾清”的記載,到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金獎、1924年中國首枚白酒商標,再到1949年開國第 一宴用酒,汾酒以“七必秘訣”非遺工藝與晉商傳播之力,奠定“國酒之源”的歷史地位!庇谫s哲強調,酒藏是中華文明的“幸福密碼”——戰國青銅酒尊、秦代銅壺古酒、明代“女酒”窖藏習俗,乃至白居易“酒庫不曾空”的詩意豪情,無不彰顯酒與文明共生的基因。他對比中西酒藏文化,提及西方滑鐵盧戰役封存白蘭地的失敗案例,反襯汾酒陶甕貯酒“密封且透氣”的科學性。最后,他呼吁汾酒以“牧童遙指杏花村”為起點,深挖詩詞典故與考古實證,將酒藏升華為“時間匠心的文化敘事”,讓世界透過一杯陳年汾酒,讀懂東方文明的千年智慧與幸福哲學。
在第三屆“汾思嘉年華”活動中,汾酒收藏酒研究院首次聘任“名酒收藏家”,由汾酒收藏酒研究院院長李昊旻頒發證書。
此次活動現場,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專業委員會劉海坡公布了“家有老酒”征集成果,以實物印證了陳年汾酒的文化厚度。
劉海坡強調,陳年酒不僅是時光的印記,更是“自然饋贈與釀造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源于歷史沉淀與品質堅守。
陳年汾酒以品質革命重塑高端酒業價值標桿。陳年汾酒憑借其卓越品質與稀缺屬性,正成為消費市場與收藏領域的雙重價值高地——既承載著高端圈層的品質追求,亦被視作穿越周期的文化資產。作為汾酒品牌戰略升級的核心引擎,陳年酒項目以“守正創新”為內核,不僅是對古法釀造技藝的文化傳承,更是對品質體系與文化價值的雙重重構。
在第三屆汾思嘉年華現場,中國汾酒收藏酒研究院推廣大使賀楠講解的“時間的味道”高端品鑒會,通過“清、正、凈、爽、香”五感沉浸式體驗,生動詮釋了汾酒“天人共釀”的工藝哲學。這一品質密碼源于汾酒對120道嚴苛工序的極 致堅守:從糧谷甄選到陶壇封藏,每一環節都凝結著“用心釀造、誠信天下”的匠心理念。
面向未來,汾酒將深化“科技+匠心”雙軌戰略:通過系統研究清香型白酒的陳化機理與環境變量,科學解析老酒品質進化規律;同時以“釀好酒、儲老酒、售美酒”為行動綱領,加速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國際標準體系。在持續夯實品質根基的基礎上,汾酒將進一步激 活文化勢能,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打造兼具文化厚度與時代銳度的產品矩陣,為中國白酒價值升級與全 球話語權提升提供“汾酒范式”。(中國酒業協會C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