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xnmx.cn/ 2020-05-14 閱讀數:869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不過,從商戰看,雙雄肉搏更似競合。煎熬者常常是老三、老四們。
近日,19家白酒上市公司年報悉數披露:總計營收2382.31億元,同比增長15.77%,總凈利潤同比增長17.57%,達813.65億元。百億營收酒企,從4家擴容至7家。
滿滿的漲姿勢下,分化行業也在加劇。
比如三哥洋河的逆勢變臉,著實有些煞風景。
格格不入的下行者
2019年,洋河股份營收231.3億元,同比下降4.2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3.8億元,同比下降9.02%,扣非后的凈利潤為65.6億元,同比下降11.04%。
營利雙降,對于洋河股份來說,這是五年來首次。相比2018的營收增速21.1%,凈利增速22.3%,反轉劇烈。
對于原因,洋河稱,報告期內,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和愈加激烈的競爭形勢,為追求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公司主動進行戰略性調整。
換言之,是其主動為之的結果。
問題在于,這與其他頭部企業的快馬加鞭,有些格格不入。
“老大”貴州茅臺(1333.000, -2.95, -0.22%),2019年營收854.30億元,同比增長16.0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12.06億元,同比增長17.05%。同期,“老二”五糧液(145.500, -0.50, -0.34%)營收501.18億元,同比增長25.2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4.02億元,同比增長30.02%。
號稱用命博的四哥瀘州老窖,增勢更是迅猛:分別增長21.15%和33.17%,達到158.16億元和46.41億元。
實際上,7家百億級酒企中,洋河是業績下行者。
聚焦行業三甲,貴州茅臺一家利潤幾乎與其它18家酒企總和相當。五糧液營收則與洋河、瀘州、汾酒三家之和差不多。
相比老大、老二的彪悍,洋河顯然已差了數個量級。
一些關鍵數據,也差強人意。
報告期內,洋河股份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6.8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8.65億元,呈斷崖式下滑,下降幅度63.29%。
具體來看,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67.97億元,同比下降24.94%;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12.9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3.49億元相比,同比增加61.39%;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48.2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8.41億元,下降25.56%。
對此下坡表現,一些投資者并不意外。
早在2019年下半年,就已有明顯信號。
2019年第三季度,洋河股份營收、凈利分別下滑20.61%和23.07%。第四季度,營收繼續下滑36.49%,凈利則擴大到78%。
頹勢之下,也給了瀘州老窖想象空間。兩者業績差距不斷縮小,營收從2019年的111.05億縮至73.1億元,凈利從46.2億縮至27.4億。強勁追勢,給了洋河不小壓力。
瀘州老窖也尷尬
進入2020年,尷尬亦在延續。
一季度,洋河營業總收入92.68億,同比下降14.89%;實現歸母凈利潤40.02億,同比下降0.46%。
鑒于疫情原因,下滑本屬正常。然一比較又出現了“質疑”。
從營利增速看,茅臺12.76%、五糧液15.05%、汾酒1.71、牛欄山15.94。
從利潤增速看,汾酒39.36%、五糧液18.98%、茅臺16.69%、瀘州老窖12.72%。
不過,瀘州老窖也有反轉劇情。
營收35.52億元,同比下滑14.79%。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3.16億元,同比下滑156.38%。
同時,合同負債6.26億元,同比下降51.3%。
2019年,這也是一個硬傷。其預收款不及順鑫農業(54.180, -0.29, -0.53%)、山西汾酒(117.380, 0.12, 0.10%),僅22.44億元。
數據顯示,2019年,白酒企業預收賬款前五名是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順鑫農業、山西汾酒,預收款分別為137.4億元、125.31億元、67.54億元、61.91億元、28.4億元。
專家表示,預收賬款是酒企的“蓄水池”,不僅能給企業帶來充足現金流,同時也能反映出市場對其產品的信心和銷售預期,是衡量酒企市場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銷售量連降 存貨持升
這或與瀘州老窖不斷攀升的毛利潤關系密切。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9年,瀘州老窖毛利率分別為44.63%、47.35%、61.83%、71.73%、77.61%、80.95%。2020年一季度達到86.85%,其窖1573的酒毛利率高達92.81%,超過五糧液,直逼茅臺酒。
業內人士指出,利潤過高,也是一把雙刃劍,預示著企業向上的天花板已隱現。
作為消費品,品牌溢價是產品核心競爭力的體現,當前高端白酒市場的品牌力前三當屬茅臺酒、五糧液、國窖1573,但國窖1573的毛利超出五糧液令人意外,是否存在價格泡沫?
種種跡象看,這是瀘州老窖的有意為之:控貨提價,拉升國窖品牌力。
2019年,瀘州老窖共發布11次的提價通知,涉及國窖1573、窖齡酒、特曲等全線產品。其中,核心大單品52度國窖1573,緊隨五糧液漲價步伐,年內經過3次提價,從年初的1099元/瓶,上漲至現在的1299元/瓶。而事實上,成交價約在900元左右。零售價與飛天茅臺、第八代五糧液分別相差200元和100元。
從業務營收看,2019年其酒實現收入85.96億元,同比增長34.78%;中檔酒實現收入37.49億元,同比增長2.01%,中檔酒下半年收入增速環比上半年顯著放緩;低檔酒實現收入32.71億元,同比增長16.54%。
可見,高端酒,已是瀘州老窖的業績主力。
只是,價格太高,自然會曲高和寡,傷害消費動力,市場亦不乏急功近利、殺雞取卵的質疑聲。
已有危險信號:瀘州老窖銷量連續四年下滑。
2015年至2019年,瀘州老窖銷售量分別是19萬噸、17.89萬噸、15.41萬噸、14.64萬噸和14.27萬噸。四年間,瀘州老窖的銷售量下滑了25%。
銷量減少,意味著消費流量在下降,這對一家化運營,頻頻夢回前三的頭部酒企而言,不是一個好現象。
專家表示,多價格、多渠道、多市場補充,仍是酒企做大做強的重要路徑。茅臺、五糧液擁有規模、高端屬性雙底氣,當然可做控制條碼、產品。而對其他企業而言,沒有上述底氣的強支撐,過分追求品牌力、標價能力,甚至不惜犧牲規模體量,無疑是作繭自縛。
對于酒企而言,只有銷量流量,才有持續的口碑力、生命力。除了仰望高端天空,還要聚焦剛需市場,看看拼多多的崛起,看看汾酒波玢的消費力,就會知道性價比、品價比的重要性。
上述觀點,并非夸大。
不只銷量下滑,瀘州老窖2017年至2019年酒類產量也在下滑,分別為16.08萬噸、15.68萬噸、13.79萬噸。同時,庫存量分別為3.98萬噸、5.02萬噸、4.54萬噸,呈增長趨勢。
與之相應,存貨周轉率也逐年下降。
2017年至2019年,分別為1.10、0.97、0.89。存貨規模逐年上漲,分別為28.12億元、32.30億元、36.4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1.86%、14.89%、12.72%。
不難發現,一路命博三甲,業績快增的瀘州老窖,也暗含重重危機。
如何突破瓶頸?
3月12日,瀘州老窖公告稱,擬發行規模不超15億元的公司債券,募資將用于釀酒工程技術改進、黃艤釀酒基地窖池密封裝置,以及制曲配套設備購置等項目。
資料顯示,瀘州老窖的技改項目要追溯到2016年。
彼時,瀘州老窖曾公告表示,將投資74億元用于釀酒工程的技改,其中,一期項目所需的30億元將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后續發債募資40億元主要用于二期項目。
截至2019年底,上述項目已累計投入資金73.63億元,完成85%。
瀘州老窖表示,目的是在保持瀘州老窖現有白酒產能不變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優質基酒比重,優化產業結構。
這種重金投入,是有邏輯的。
瀘州老窖2019年股東大會時表示,國窖1573年產基酒只有3000噸,加上之前每年基酒的留存,總量不過2萬噸。
無疑露出“尷尬”:2018年國窖1573的產量大約只有茅臺酒的5%、普五的15%、夢之藍M9和手工班的27.3%。
事實上,截至2018年,飛天茅臺和五糧液占據了近9成的高端白酒市場份額。其中,茅臺占63%,五糧液占26%,瀘州老窖1573僅中占6%。
2019年,以國窖1573為代表的高端酒類產品營收85.96億元,同比增長34.78%。增速喜人,但依然在高端市場中,份額不高。
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曾表示,的高品質白酒不足國內白酒產量的1%,高端白酒仍處極度稀缺狀態。
客觀而言,從消費升級、品質升級的趨勢看,瀘州老窖上述動作值得肯定。
不過,短期壓力仍然不小。
技改工程的資本投入業務,導致其全年在建工程轉固大增。財報顯示,2019年期末,賬面價值較期初賬面價值增加4.89億元,增幅47.51%。今年一季度,賬面價值較期初賬面價值增加6.8億元,增幅44.75%,額度之大,上市以來從未有過。
截至1季度末,瀘州老窖在建工程全部預算額達到124.3億元,相比前幾年的10億元左右固定資產,擴容10倍以上。隨著陸續轉固,勢必會影響其利潤表現。
3月30日,瀘州老窖的一位高管宣布,將從4月中旬起分地區逐步實行配額制,明確5月前不壓貨、不促銷,5月后實行配額。
這意味著,未來經銷商壓貨、進貨壓力加大,側面也折射出瀘州老窖的業績壓力。
陣痛有多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