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xnmx.cn/pijiuzs/ 2024-03-02 閱讀數:378
2月29日,百威亞太發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全年業績。披露公司去年營收68.56億美元,同比增長11.1%。銷量增加4.6%,主要受中國及印度市場的支持。其中,中國市場收入同比增長了12.8%。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2.93億美元,同比增長8.9%;凈虧損2300萬美元,而2022年度同期為虧損1200萬美元。也就是說,百威亞太并沒能實現在2023年的“完美收官”。
對此,百威亞太方面并未在財報中闡釋具體原因。而來自市場方面的反饋則是,百威亞太在中國市場的爭奪中“被排擠”,以往一騎絕塵的地位正遭受國產啤酒崛起的挑戰,特別是在高端啤酒市場已陷入腹背受敵的境況。
A
百威在中國的地位下降?
2016年,百威英博以超過1000億美元收購第二大啤酒釀制企業南非米勒(SABMiller),一舉成為啤酒行業巨無霸。然而,交易的隱患也同時浮現。數據顯示,從2015財年底到2018財年底,百威英博的凈債務從362.6億美元飆升至1000億美元以上。
為此,在2019年,百威英博拆分出百威亞太赴港IPO,既加強亞太市場的權重,也有 “子償父債”的考量。幾經波折后,百威英博將其在中國、澳洲、韓國、印度、越南等地的業務分拆打包,使百威亞太在香港獨立上市,此后百威集團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
上市后的百威亞太確實捷報頻傳,在中國市場上做到了“遙遙領 先”。按照業內資深人士的話說,百威亞太雖然是外來品牌,卻長期盤踞在國內高端啤酒老大的位子上,在中國高端啤酒市場占有非常高的市場份額。
然而,百威亞太并沒有能完全守住“遙遙領 先”的市場地位,近幾年,隨著國內啤酒企業高端化進程的推進,百威亞太的優勢地位逐年褪色。
以2023年國內啤酒企業的發展為例。這一年,啤酒行業在存量博弈中保持了增長態勢,截至目前,珠江啤酒、重慶啤酒、燕京啤酒等已悉數劇透2023年營收、凈利潤保持增長的經營業績。
此外,暫未披露2023年全年業績情況的青島啤酒去年前三季度營收、凈利潤均實現了同比增長,華潤啤酒去年上半年營收、凈利潤也均實現了雙位數增長,僅蘭州啤酒2023年業績告虧。
“此消彼長”的態勢十分明顯,國內啤酒企業的業績與日俱增的同時,也就意味著百威亞太要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雙方”的距離也開始由遠及近。
B
積極參與深度競爭
瞄準中國高端市場!
浦銀國際發布研報表示,百威亞太中長期增長邏輯不如中國啤酒企業,相較中國啤酒企業,百威亞太一方面高端與超高端產品的銷量占比已達到50%以上,未來高端化帶來的邊際利潤率擴張效應相對較弱。
另有業內專家表示,當前,國產品牌高端化攻勢較猛,百威啤酒的優勢越來越小,二者距離越拉越近。“百威啤酒的壓力還是蠻大的,尤其是在東南省份一帶,受到國產品牌的挑戰比較多。”
百威亞太的態度則是“積極參與、未來可期!” 百威亞太首席執行官兼董事會聯席主 席楊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去年,中國啤酒行業的增長原因各有不同。我認為持續的高端化是中國啤酒銷量增長、收入增長和利潤增長的動力。”
楊克指出,截至目前,百威依然是公司在中國市場大的品牌,約占公司收入的一半。至于超高端啤酒品牌,百威亞太旗下的藍妹、科羅娜和福佳等品牌正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而更多來自業內的聲音則認為,從市場發展的趨勢來看,國產啤酒的崛起勢不可擋,從技術、營銷到服務,百威亞太曾經的優勢越來越小,面臨的壓力會越來越大。當然,實力強大的百威亞太并非沒有突出重圍的可能,但這需要百威亞太能有“新思路”。(文章來源:賣酒狼圈子)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