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與貴州茅臺、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并稱為"四大名酒"的西鳳酒,已經長期退出“”,近又被推上了輿論尖口。
作為老牌四大名酒中尚未上市的酒企,并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西鳳酒,如今的“沒落”總讓人不免惋惜。隨著此次中信產投的悄然退出,西鳳酒董事會辦公室表示,“近期公司以強管理、補短板、拓市場為主,實施品牌化、高端化戰略,將擇機啟動IPO”,西鳳酒上市之路再次成謎。
01、五次受阻,西鳳酒上演“意難平”
資料顯示,成立于 1956 年的西鳳酒廠于1997年籌備改制,在1999年底才正式成立股份公司。隨著白酒市場資本化浪潮高漲,老牌名酒開啟上市模式。山西汾酒與瀘州老窖先后于 1994年登陸資本市場,貴州茅臺也于2001年成功上市,西鳳酒后知后覺。
西鳳酒早提出登陸資本市場是在2009年。據悉,西鳳酒通過改制重組先后兩次增資擴股,共募集發展資金10億元。時任董事長喻德魚宣布將于2012年上市。但首次計劃上市的西鳳酒被媒體曝光了2010年財務業績造假的事實,實際巨虧4.2億元,由于"3年盈利"的限制,西鳳酒不得不中斷IPO計劃。
西鳳酒第二次申請上市是在2016年,但又因西鳳酒曝出財務高管多次挪用銀行承兌匯票共計5800萬元,上市計劃因此而再次折戟。
2017年,西鳳酒更新招股說明書企圖再次沖擊上市,但隨即又因公司原總經理、副總經理在此前的改制中受賄事件東窗事發而第三次折戟。
在去年4月,西鳳酒又一次更新招股說明書沖擊上市。突發的"塑化劑"丑聞讓西鳳酒在上市前夕,撤回IPO文件,上市計劃也因此第四次折戟。
近日,西鳳酒又遭受了IPO臨停,中信產業投資基金退出,公司董事會回應表示,將繼續加強公司建設,擇機重新啟動IPO。
02、資本青睞,陜地電“接棒”中信
2008年,中信產投依托綿陽基金,以3.6億元將西鳳酒15%股權收入囊中,進而成為第二大股東。
對于這次牽手,外界解讀為西鳳欲借中信系之力,沖刺IPO。后期中信證券亦成其保薦機構。
入局十年后,中信系從西鳳退出,引起了市場的猜忌。有業內人士稱,中信之所以退出是因為對西鳳酒"比較失望"。日前從消息人士處獲悉,陜西地電股權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陜地電)已接棒中信系,成為西鳳酒股份二股東,持股比例15%。
據西鳳酒人士透露,自綿陽基金啟動退出以來,先后有國內外機構PAG、華平投資、中信資本、安賜資本等到企業調研。資本對西鳳品牌表現出的投資興趣。
天眼查顯示,陜地電成立于2019年10月,與西鳳酒本次股權轉讓的時間十分接近,注冊資金20億元,出資人為陜西地方電力(集團)有限公司。
而陜西地方電力(集團)有限公司隸屬于陜西省國資委,因此有業內人士猜測,中信系的退出后是由地方資本接盤,不排除當地有意持續加碼西鳳酒。
同時也有消息稱,目前陜西省對于西鳳酒極為重視,是由副省級運作西鳳上市,不再僅停留在寶雞市政府層面。在中原基金執行合伙人、酒業專家晉育鋒看來,陜西省國資委出手接盤西鳳酒15%股權,可能是因為寶雞市沒有合適的、資金充裕的接盤者;同時陜西省國資委也能參與到西鳳酒管理,改變寶雞市主導主控西鳳酒的局面。他強調說,“其他地區國有省酒龍頭企業,一般多由省里主導!
03、毀于經銷,如何破局模式“詬病”?
近兩年,西鳳酒頻頻提價。今年,受疫情影響,市場消費相對不振,但是西鳳酒卻“逆風而行”,從5月16日開始對綜合產品統一上調供貨價。
對于提價的考量,西鳳酒只是從側面回復稱,“公司綜合產品的售價,與茅臺、瀘州老窖等名酒相比,價格并不高。去年以來,公司綜合產品銷售大幅提升,目前產銷兩旺!
然而西鳳酒“包銷體制”模式卻并不被業內看好。
根據其2018年披露的招股書,西鳳酒股份過度依賴經銷商銷售,2015年至2017年,經銷銷售模式銷售金額分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98.60%、99.49%和99.43%。彼時西鳳酒共有股東經銷商14家,合計持有其7.55%的股權。
對此,近幾年西鳳酒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確定以“鳳香”為主的發展戰略,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自主品牌;同時在經銷商存續模式上多有調整,開始轉向化。這也得益于定位于戰略投資者的中信產投
“戰略的選擇和制定上,中信產投和企業管理團隊一起,對長遠發展做了比較清晰的規劃。”張迎昊判斷,“基于西鳳酒近年來的內部管理和品牌梳理提升,登陸資本市場基本沒什么障礙,而且這樣的公司很容易獲得資本青睞!
在問及資本退出這一問題時,他表示“基金在2018年底就到期了,就是說2019年相當于又延了一年,這只是一個正常的市場化行為,我們會繼續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西鳳酒提供幫助和支持,保持長期合作,支持陜西地方經濟發展。另外,中信證券作為公司保薦人的身份不會改變。”(文章來源:中食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