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中 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產量總和是5590.13萬千升,其中白酒產量785.9萬千升,啤酒是3765.3萬千升,葡萄酒是45.1萬千升,黃酒是353.1萬千升。
數據顯示,中 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產量總和是5590.13萬千升,其中白酒產量785.9萬千升,啤酒是3765.3萬千升,葡萄酒是45.1萬千升,黃酒是353.1萬千升。
按照500ml/瓶計,相當于酒類流通行業一年賣出了1118億瓶酒,酒瓶連起來可以繞地球558圈。
酒業所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與酒類流通環節的升級迭代密不可分。
25年前,中 國白酒行業收入約為200億元,到了去年,這個數字達到了6308.4億元,增長了30倍。
25年間,酒類流通行業變化可謂滄桑巨變。當年以批發、零售為主的“小、散、亂”業態,已經被營銷與文化并重、線上和線下并行、大商超商領跑、誠信服務至上的酒類流通新生態所替代。
12月10日,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二十五周年會員大會在重慶舉行。
中 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姜增偉,重慶市政協副主 席周克勤,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中 國商業聯合會黨委副書記周京英,中 國酒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延才,中 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楊強,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劉員,茅臺、五糧液、洋河、汾酒、劍南春、舍得、古越龍山、國臺、寶豐等近百家知名酒企,全國各省市酒業協會代表,商源、蘇糖、人人大、1919、象嶼等知名流通企業出席本次會議。
以25周年為界,承前啟后,中 國酒類流通行業還會跑出什么加速度?
酒類流通,是促進消費的關鍵力量
20世紀90年代以前,酒類計劃供應,形式單一,主要是餐飲終端與零售小店,以及部分百貨商場。
到20世紀90年代至2005年,逐漸轉向市場資源配置,在酒類品種不斷豐富的同時,大型酒類經銷商逐步崛起,國有糖煙酒公司主導地位逐步被各級酒類經銷商替代。
2005年至2012年間,流通渠道趨于扁平化,銷售層級開始減少,行業呈現出多元化、專業化、規模化與品牌化的特征。
2013年開始,電子商務產業生態日臻完善,營銷服務與客戶體驗成為重點。
酒類流通是促進消費的關鍵力量。
隨著社會進步發展,人們對酒類的消費需求,在貨真、價實、誠信的基礎上,還關注體驗性和便捷性。酒類流通行業積極適應,創新服務,充分滿足了市場需求,有力推動了酒類消費的增長與升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帶動和創造新需求,促進消費,拉動經濟發展。
對酒類流通行業來說,如何持續穩定地促進消費?
酒類消費的活躍表現,離不開酒業與市場的“一體化”關系。酒業在市場扎根很深,流通就是扎在市場里的“根”,敏銳地發現市場需求,作為上游生產供給改革的指引,同時又充分滿足和服務于消費需求。如此循環,酒類消費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增長動力。
姜增偉表示,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二十五周年,其實就是酒業與市場“一體化”關系的充分體現。通過這個平臺,酒廠、酒商和酒類零售的優代表聚集在一起,產業各個環節鏈條之間進行充分溝通交流,大家一起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廠商同心合力,才能讓消費更旺更強。
在產業端和消費端之間,建造高速路、高架橋
“人們的酒類消費需求不斷提升,在喝真酒、喝好酒的基礎上,越來越注重酒類消費的場景、文化、體驗和服務等附加價值。廣大酒類流通企業積極適應這種變化,加快轉型升級,在產業端和消費端之間,建造了高速路、高架橋,從而將社會發展、消費升級的外部趨勢,切實轉化為酒業壯大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25周年會議上,王新國闡述了酒類流通行業的積極變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酒類流通企業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但業態分散,假貨泛濫、定價混亂等行業亂象,令消費者、頭部酒廠和終端零售商煩惱不已。
“保真”二字,成為流通行業的核心命題之一。
自2013年以來,協會開展創建了以行業自律,規范市場為目標的“國家放心酒工程”。參評示范店、企業由各省、市協會審查推薦,經過協會審核、專家審議、社會公示等過程,終產生“國家放心酒示范店”。7年來,“國家放心酒工程”共產生示范店5批次791家,樹立優標桿,提升企業形象,彰顯品牌價值。
為了與消費升級、需求升級的外部趨勢相適應,引導和推動酒類流通的創新升級,中國酒類流通協會開展了一系列行業評優工作。2006年,協會發起主辦“中 國酒業營銷金爵獎”評選活動。
這是酒業首一個,也是僅一一個經中、中宣部等八部委批準保留的評選項目,體現了流通在經濟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
在優化頂層設計上,協會也從不同維度,以廠商相交、相通、相融的方式,促進酒類行業上層建筑的優化完善。2016年,“中 國酒業商業領 袖50人論壇”在北京成立,囊括了酒業領 袖廠商,論壇對內交流溝通,尋求合作,對外展示形象、傳播思想。發揮廠商的龍頭作用,帶動中 國酒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今年9月,協會還主辦了“2020酒類領軍企業莫干山論壇”,關注和研究“雙循環”經濟格局下的酒業行動綱領,達成發布了《中 國酒類領軍企業莫干山共識》,對激發消費、拉動消費形成了一些具體的措施和辦法。
建立誠信體系、引導流通升級、優化頂層設計、賦能酒業營銷、組織學習培訓、履行社會責任、推進標準建設、排解行業問題,長期以來,協會在八個方面持之以恒地努力著。
如何助力酒類流通行業,跑出加速度?
25年來,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既是行業發展壯大的見證者,也是價值的創造者,更是責任的堅守者,25年后協會將如何帶動,賦能行業?
王新國表示,協會提出三個主要思路:
一、提高站位,樹立流通價值。
過去25年里,經歷了酒行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包括“終端為王”、“渠道為王”的市場強勢階段,包括“廠家主導”、“品牌為王”的產業強勢階段,但無論廠商的市場強弱地位如何變化,酒類流通行業的價值站位卻始終不高。
協會將通過各項工作開展,提高酒類流通行業的價值站位,樹立“現代服務”、“文化傳播”、“健康生活”等酒類流通高級價值,為行業發展爭取更大主動,拓展更大空間。
二、加大宣傳,提升流通形象。
協會將結合誠信體系建設、行業評優、廠商對話、創新營銷等具體工作,進一步加大輿論宣傳的力度,特別是加強對酒類流通商業品牌的傳播推廣,提升其行業地位和社會影響,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讓酒類商業價值有更加充分的發揮和表現。
三、加強交流,深化流通關系。
長期以來,協會與各省市行業協會保持著密切交流關系,每年都要赴兄弟協會調研溝通,掌握行業動態,了解到會員廠商的問題與訴求,并及時予以幫助解決。今后,協會將更加廣泛地開展行業交流活動,促進酒類流通各環節關系的深化,促進成為生態整體,共生共好,共享共贏。(來源:華夏酒報 編輯:趙鑫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