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潤萬物生,生態守護行。2月17日,在春水初生、萬物復蘇的雨水時節,2025“中國茅臺·國之棟梁”——生態守護公益行動“赤水河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之路”主題論壇在茅臺國際大酒店舉行,流域沿線地方政府、專家學者、企業、環保公益組織等齊聚赤水河畔,共話赤水河生態保護,共筑可持續發展之路。
全國政協常委和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名譽院長王金南,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水產學會、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動物學會和中國海洋湖沼學會魚類學分會理事長桂建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長江學者孫軼斐,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研究室主任、中國動物學會理事、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學術交流工作委員會委員、湖北省自然資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劉煥章,清華大學水質與水生態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博導、中國城市水環境與水生態分會副秘書 長、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指標專班專家彭劍峰,生態環境部原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專員夏光,中國慈善聯合會慈善信托榮譽顧問、中國慈善總會家風與慈善信托委員會委員、信托制度研究專家高傳捷,貴州省志愿者協會常務副會長、貴陽黔仁生態公益發展中心主任王吉勇;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德芹,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莉,黨委副書記、工會主 席高山,貴州茅臺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卓瑪才讓,集團及股份公司領導單衍忠、段建樺、萬波、劉剛、劉世仲、游亞林、夏學文、向平、張旭出席論壇。
一條赤水河,福澤千百年,養育了流域沿岸無數人民,催生了中國醬香白酒黃金產區,是一條具有生態稟賦優勢的“美酒河”,更是茅臺賴以生存的“母親河”。走好赤水河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之路,既是深入踐行生態文明思想,推動“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價值轉化的綠色實踐,也是流域企業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致辭中,張德芹向長期以來致力于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的專家學者、各界人士表示歡迎和感謝,并結合實際,分享了茅臺作為國有企業,在保護母親河上的自覺與擔當。
——守護“母親河”是融入茅臺人血脈靈魂的使命責任。茅臺的根在赤水河,得益于這片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茅臺從幾十人的釀酒作坊,發展成為“世界蒸餾酒第 一品牌”,取得了今天的發展成效。茅臺人不忘來時之路,常懷感恩之心,始終堅守“順天敬人 明理厚德”的企業核心價值觀,持續踐行守護“母親河”的使命和責任,以實際行動詮釋茅臺人對“母親河”的感恩和深情。茅臺愿始終與各方一道,持續擔當守護赤水河生態的使命和責任,讓這條“美酒河”永遠清澈,永遠帶著希望。
——守護“母親河”是茅臺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的綠色事業。赤水河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需要科學的系統規劃、創新的投入機制和長久的保護機制,茅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圍繞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和“一基地一標桿”生態環保目標,通過創立“兩山”創新實踐基地,持續探索和實踐綠色發展新技術、新方法和新路徑,持續為流域生態治理輸出茅臺方案、貢獻茅臺力量。茅臺愿始終與各方一道,將守護好赤水河生態作為一項永恒的事業,以綠色科技創新為驅動,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新方式。
——守護“母親河”需要持續完善共享共治的生態保護格局。赤水河流域生態環保事業,離不開地方各級政府、流域企業以及社會各界專家學者、志愿人士的共同參與和努力。茅臺愿始終與各方一道,持續拓展生態保護的“廣度”和“深度”,守護好流域生物的多樣性,維護好生態系統的平衡性;持續推動設立赤水河生態公益基金,健全“保護者受益、利用者補償”的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助力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綠色發展和共同富裕,讓沿岸百姓、父老鄉親共享綠色發展帶來的生態福祉。
王金南以《踐行習生態文明思想,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赤水河》為題作主旨發言。他表示,建設美麗赤水河要以習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對赤水河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批示,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形成綠色發展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強化地方協同聯動,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共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生態補償機制和生態環保基金建設,大力發展生態產品第四產業,一體開展“美麗系列”建設工作,協同推進區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桂建芳以《長江大保護的生態智慧與可持續發展》為題作主旨發言,圍繞“水、水生生物和水生所戰略定位”“從個人研究經歷談新時代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和社會價值”“從長江十年禁漁的生態智慧談長江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意義”三個維度,總結了長江生態保護經驗,為赤水河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帶來新思路。他認為,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體現了從“捕”到“養”,再到“護”的生態智慧轉變,是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而赤水河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不僅是保護赤水河的生態環境,更是保護赤水河周邊的山水林田湖草等生命共同體。
凝聚茅臺力量,擔當社會責任,助力永續發展,是茅臺公益的使命。保護赤水河,共建綠色家園,是生態守護的方向。作為赤水河孕育的企業,一直以來,茅臺也以切實行動守護著“母親河”。
從產區、產業、產品三個維度,王莉分享了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及產業發展協同的茅臺實踐與思考。她表示,一直以來,茅臺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推進“一基地一標桿”建設,高 效布局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聚焦水、能和碳、氣、聲、固廢“五條流線”,構建形成“135”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體系。產區方面,茅臺通過維護流域生態系統平衡,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維護生物多樣性穩定,成就豐富的基酒多樣性,持續實施生態補償,堅持發展成果共享等,引 領產區系統保護,共建赤水河生態平衡。產業方面,通過提升酒產業主價值鏈綠色化水平,以及酒產業副產物價值利用等,不斷推動產業綠色發展,提升產業專業化水平。產品方面,以可持續的綠色發展提升含“綠”量,守匠心的人文情懷提升含“文”量,以高質量的價值創造提升含“金”量,聚力產品價值轉化,創造Z大化綜合價值,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價值轉化路徑。
守護赤水河,不僅生態環境得到保護,同時地方經濟發展也得到保 障,這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鮮活實踐。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赤水河的保護與發展必須統籌兼顧、系統推進,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協作、同向發力。生態優先是前提,綠色發展是路徑,科技創新是動力,全民參與是保 障。
“茅臺通過綜合利用酒糟、稻草等生產固廢,生產生物質沼氣、有機肥、飼料等產品,形成從資源到產品、消費、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體系,該模式通過減污與降碳的協同治理,實現了赤水河的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保護好了綠水青山就能產生高價值的經濟產品。反過來,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又能更好地保持當地人民的生活質量,避免由于過度或不當使用水土資源而造成生態環境質量退化。”“公益活動是發散的,聚焦到生態保護耕種技術創新,聚焦到赤水河生態保護,赤水河面積大,要聯合流域所有人一起行動,大家各盡所能。”“涉及赤水河保護,需要各個主體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如政府需要履行主導、規劃、管理、監督等職責,企業要積極履行環境治理責任,合法合規經營,積極推進綠色化和可持續發展,社會組織和公眾是赤水河保護的重要力量,是政府保護工作的重要助力。”……在訪談環節,專家學者們圍繞論壇主題,共同為赤水河的保護與發展獻計獻策,為赤水河流域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之路提供了學術性評價和建設性意見。
論壇前,領導嘉賓還一同參觀了“守護赤水河——一條河的生態之路,一個企業的厚德擔當”主題展覽,展覽以一條綠色植被覆蓋的赤水河作為主線貫穿,通過生動的實踐案例,展現茅臺在赤水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工作成效。
“中國茅臺·國之棟梁”,作為貴州茅臺踐行公益使命、擔當社會責任的一張名片,長期以來,致力于生態環保、民生教育、文化傳承、行業產業等,是茅臺“順天敬人 明理厚德”企業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除了本次主題論壇,2月18日,茅臺、鎮雄、古藺三地還將聯合開展植樹、巡河等活動,通過多種務實舉措共護生態家園,引 領可持續發展新未來。
云南省、四川省、貴州省生態環境廳及下設生態環境局,鎮雄縣、古藺縣、仁懷市人 民政府相關人員;茅臺集團及茅臺酒股份公司總經理助理,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員工代表,媒體代表等參加論壇。(來源:茅臺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