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xnmx.cn/ 2020-05-21 閱讀數:788
2020年,區域酒企面臨“生死時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數量為1445家,同比減少148家。2019年4月新數據顯示,規模以上白酒企業進一步減少到1176家,相比2018年底減少了269家,虧損企業數量進一步擴大。
虧損和消失的企業中,區域酒企占據相當比例。
區域酒企如何才能起死回生?5月20日,云酒直播·云酒夜話特邀云酒·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諫策咨詢總經理劉圣松做客直播間,開講實戰案例公開課,破題區域酒企成長難點,同時在線解答觀眾提出的精彩問題。
這是一場怎樣的公開課,營銷大咖如何破題,解讀區域酒企的生死存亡?
提升存量的“14條軍規”
“區域酒企面臨名酒的下沉和擠壓,不做存量是找死,不做增量是等死。”
如何破解這一悖論?劉圣松提出,區域酒企必須要精耕細作。
有著多年實操經驗的諫策咨詢,為區域酒企突圍設計了“內外部競爭分析-戰略目標-營銷模式/策略”路徑,并提出了區域酒企精耕細作的“14條軍規”,具體包括:
競爭分析問題化;戰略目標可量化;市場布局分類化;產品戰略清晰化;價格管理復雜化;貨物流向可控化;渠道模式協同化;視覺表現標準化;產品動銷數字化;市場核銷精準化;市場推廣節奏化;流程再造市場化;資源投入預算化;薪資體系引導化。
如何落實“14條軍規”讓區域酒企精耕細作落地?劉圣松從“企業內部自檢”“區域性品牌結構升級的天花板”“品牌、產品、渠道、組織、模式五大核心問題解決模式”“促銷活動、市場分級管理、經銷商管理”“營銷團隊日常管理”幾方面,理論結合實際,進行了闡述。
由此看來,區域酒企精耕細作涉及產品、渠道、組織、廠商關系等諸多方面,只有各方聯動齊頭并進,才能形成上佳效應,酒企可以根據自身實際執行。
劉圣松強調,區域酒企精耕細作的關鍵是要建立標準,并按照標準完善考核制度,然后達到基層工作可視化、中層管理模塊化、高層決策及時化目標。而“14條軍規”,就屬于可以量化的原則,酒企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靈活運用,提升存量。
增量獲取的“升級”和“釘子”法
對于區域酒企如何收獲增量,劉圣松提出,產品結構要縱向“升級”,區域外拓要“釘子”聚焦。
劉圣松表示,要實現產品結構提升,區域性酒企必須從品質、品牌和品類角度入手。其中頭部企業要做大品類,搶占行業認知,帶動消費認知。區域企業要做小品類,做足消費差異,搶占名酒份額。
在品類創新中,區域酒企要更多凸顯產品價值屬性,避免過分強調產品物理屬性。
新品類推出后如何傳播講好故事?區域酒企要抓好文化驅動,技術賦能,鏈接轉化三個關鍵點。通過技術驅動、新文化驅動傳遞好“產品力”+“品牌力”+“表達力”,講好品牌故事。
此外,區域酒企在品牌傳播中,還應該打造好產品“人設”,為品牌貼上文化和價值觀,達到鏈接消費者的目的。
在上述過程中,區域酒企可以采用“工業游+體驗中心+中/小品會+數字化工具”和消費者溝通。也可以采用社群運營,KOL(圈地)+KOC(種草)等形式,解決新產品推出后,產品如何和消費者互動的難題。
劉圣松表示,通過品類創新產品升級,區域酒企可以實現結構性提升,收獲增量。此外,區域酒企還可以通過市場外拓“走出去”實現增長,但一定要像釘釘子一樣,高度聚焦。
劉圣松指出,由于資源有限,區域酒企外拓要做深做透“核心煙酒店、核心餐飲店、核心消費者”,做到求精不求多,求點不求面。只有這樣,才能與下沉的名酒和強勢品牌抗衡。
區域酒企求生四大法則
精彩分享之余,劉圣松還同在線觀看直播的酒業同仁積極互動,回答了行業關注的熱點問題。
有觀眾提問,伴隨名酒下沉,區域中小品牌承擔更大壓力,今后是否可能消亡?劉圣松表示,白酒地域文化突出,區域酒企大都是當地文化代表,只要做好差異化依然有生存空間,名酒不可能全部占領市場。
有山東酒企提問,自己是一家中小酒企,如何短期活下來,中長期如何活得好?
劉圣松表示,山東中小酒企,體量在3000萬以上才能生存。酒企可以瞄準市場主流價格段推出產品,也可以實現從縣城到鄉鎮的渠道下沉,同時打好本土感情牌。
還有區域酒企提問,企業在新品推廣中,堅持“高舉高打”是否可行,同時怎樣進行品類創新?
劉圣松表示,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中小酒企品牌推廣要“貼地飛行”而不是“高舉高打”。在品類創新中將口感放在第1位,不要貿然顛覆性創新,在原有基礎上微創新,效果更好。
兩個多小時的公開課中,劉圣松依據多年實操案例,對區域酒企如何玩轉存量與增量進行了講解,聽眾受益匪淺。
多名觀看過此次直播的區域酒企負責人表示,通過學習交流,厘清了思路,明確了方向,更開闊了視野。下一步將所學運用到企業經營管理中,不僅讓區域酒企活下來,未來還將活得更好。(來源:云酒頭條)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