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xnmx.cn/baijiuzs/ 2021-07-01 閱讀數:710
蘇軾吟詠飲酒者和以酒出名的勝跡的詩歌屬于詠酒詩的變體,蘇軾筆下的飲酒者,展現了宋代士人的飲酒風貌,與前代酒詩有所區別。
蘇軾的詩歌如《陳季常自岐亭見訪,郡中及舊州諸豪爭欲邀致之,戲作陳孟公詩一首》,就是一首專門描寫飲酒者的詩,“孟公好飲寧論斗,醉后關門防客走”,在蘇軾的筆下,陳季常飲酒的行為被描寫的很有些夸張和瘋狂,但是陳季常是文人,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文人如果沉溺于酒中,或者過分地表現自己好飲,往往說明他可能懷才不遇,借自沉于酒來表示自己的清高不俗,在這首詩里,確實如此。蘇軾寫到:
“忽然載酒従陋巷,為愛揚雄作酒箴。長安富兒求一過,千金壽君君笑唾。”
顯然這位陳孟公十分出色,出口就能語驚四座,文采有如揚雄,而且清高自傲,睥睨權貴,“長安富兒求一過,千金壽君君笑唾”,贏得了蘇軾的欣賞,“汝家安得客孟公,從來只識陳驚座”。這首詩寫了喜歡飲酒的陳孟公,把他豪飲的行為與他賢明的品德,與他出眾的文采,與他清高不俗的個性相聯系,蘇軾給了這位飲酒者高度的評價,這首詩實質上為我們展示了北宋清高自命,文采風流的士人風貌。
又如蘇軾《和劉長安題薛周逸老亭,周善飲酒,未七十而致仕》中描寫的薛周善,
“近聞薛公子,早退驚常流。買園招野鶴,鑿井動潛虬。自言酒中趣,一斗勝涼州。翻然拂衣去,親愛挽不留。隱居亦何樂,素志庶可求。所亡嗟無幾,所得不啻酬。”
也是一個愛酒風流的人物。
在《趙郎中見和,戲復答之》中,蘇軾刻畫了一個酒量了得,詩思敏捷,常于公事的官員形象,“趙子吟詩如潑水,一揮三百八十字……趙子飲酒如淋灰,一年十萬八千杯。若不令君早入務,飲竭東海生黃埃。我衰臨政多繆錯,羨君精采如秋鶚!
而《趙既見和復次韻答之》中描寫的飲酒者只是一個長安小吏:
“長安小吏天所放,日夜歌呼和丞相。豈知后世有阿瞞,北海樽前捉私釀。先生未出禁酒國,詩語孤高常近謗。幾回無酒欲沽君,卻畏有司書簿帳。酸寒可笑分一斗,日飲無何足袁盎。更將險語壓衰翁,只恐自是臺無餉。”
這個小官與蘇軾有同好,都喜歡飲酒,所以蘇軾想喝酒時就常常想到他,蘇軾認為這個人清高正直,有文采,而且喜歡喝酒,“先生未出禁酒國,詩語孤高常近謗”。在這些吟詠酒徒的詩歌中,蘇軾選擇描寫飲酒者的標準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有文采,有詩才,與蘇軾志趣相投,個性清高不俗,具有文士風流的氣質,重要的是和蘇軾同樣地熱愛喝酒,酒量的高低則隨人而不同。鑒于這樣的標準,不管是與蘇軾關系親密的友人如陳慥,還是和蘇軾關系一般的官僚,甚至陌生人,都能成為蘇軾酒詩的描寫對象。從上面的敘述可見,這部分吟詠酒徒的詩歌,通過對當時的一些出眾的飲酒者飲酒行為的描寫,展示了北宋士人的某些精神風貌。
蘇軾還有一些吟詠與飲酒相關的風景名勝的詩歌,如《阮籍嘯臺》,這處風景因以醉酒留名的阮籍而有名。蘇軾登此臺賦此詩,有懷于阮生的狂達與遁世,感嘆沉醉于酒的理由,此詩詠物感懷,意在抒發意氣,總結歷史上的某些有關個人存亡的經驗。而《九日,舟中望見有美堂上魯少卿飲處,以詩戲之,二首》一詩詠時人飲酒的風流佳處,“指點云間數點紅,笙歌正擁紫髯翁。誰知愛酒龍山客,卻在漁舟一葉中!(第1首)
“西閣珠簾卷落暉,水沉煙斷佩聲微。 遙知通德凄涼甚,擁髻無言怨未歸!(第二首)
把飲酒所在寫的令人神往,使人想見飲酒者的風流儒雅,原來飲酒是件多么浪漫的事。(來源:中國酒業協會CADA)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