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xnmx.cn/baijiuzs/ 2022-07-08 閱讀數:427
無醇酒,像極了曾經火過的脫因咖啡和低糖面包,被認為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風向標。但喝起來沒有酒味的酒,真的能在三年后擁有超700億元的市場規模嗎?
當紅炸子雞,減量不減價
無醇酒正在快速走紅。
它是繼脫因咖啡、無糖面包、低卡甜品之后,又一種被年輕人推火的“當紅炸子雞”。
當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飲食結構,并且任性地決定“成年人才不要做選擇”時,特定成分減量的“平替”產品變得熱門。喝了又好像沒喝,吃了又好像沒吃,成為新潮的生活方式。
可是在新消費浪潮影響下,減量不一定意味著減價。
筆者在廣州某個精品超市里發現,無論是在哪類酒水的柜臺,帶“無”或“低”等字樣的產品終究是少數,且并不會比隔壁普通同款來得便宜。
例如這款標注了“無醇”字樣的檸檬味啤酒,在不考慮促銷活動的情況下,原始售價為18元,要比旁側普通啤酒來得高。哪怕是按折扣后的實際售價來看,12元一瓶的價格,也比大家所熟知的幾元一瓶的工業啤酒來得貴。
此外,被大灣區居民所熟知的益力多,也存在“含量越少越昂貴”的情況。都是其旗下的軟酸菌飲品,紅色普通款便比藍色低糖版價更低。
放以往,酒喝得夠勁兒、咖啡喝得很醒神、面包口感很甜蜜,都被認為是各自品類的競爭優勢,也是提高售價的訣竅。
而如今,當品牌們為消費者打造出一種“變得健康是昂貴的選擇”的心智后,產品劍走偏鋒,讓自己的滋味變得寡淡,反而可能達到“減量不減價”甚至是身價更高的結果。
風味流失 難以避免
“其實這種無醇啤酒喝起來沒什么感覺,與其說是喝酒,不如說是喝果汁。”精品商店里,有店員表示。
相比常規啤酒,無醇酒喝后難以很快達到微醺的感覺。因此,這也是偏愛酒飲刺激口感的愛酒者們對無醇酒無感的原因。
該產品的線上文案中稱,該產品由60%的檸檬汁和40%的無醇啤酒混合而成。我們從產品配料表中發現,其酒精含量僅為0.4% vol,的確是符合國家對于無醇啤酒的酒精度數要求(小于等于0.5% vol)。
而其原麥汁濃度達到了8.4°P,已然滿足了普通工業啤酒甚至是精釀啤酒所要求的原麥汁濃度。
盡管這款無醇啤酒在原麥汁濃度數據上很能打,但由于其在釀造過程中有意控制了酒精的產生,這使得喝完之后,感覺更像是給自己灌了瓶帶點兒酒味的果汁。
在釀造過程中直接抑制酒精的生成,是制造無醇啤酒的常用方式之一。而另一種常用方式則是以反滲透技術為代表的脫醇法,對釀造完成的普通酒液進行脫醇,把酒水中含有的酒精析出、分離,從而得到無醇、低醇的酒。
事實上,制造無醇啤酒的工業手法已然成熟,但無醇啤酒依然被部分消費者認為沒有酒味。無獨 有偶,無醇或低醇葡萄酒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困擾。
事實上,酒精是芳香物質的重要載體。無論用哪一種方式進行無醇化處理,葡萄酒中的芳香化合物和酚類物質依然會有一定比例的流失。
普通葡萄酒有著各不相同的花香、果香,以及礦物質等口感,但無醇葡萄酒中較少能分辨得出這些具有識別度的風味,酒體的結構感和飽滿度自然也無從說起。
對于無醇啤酒日益被廣大啤酒消費者接受的今日,無醇葡萄酒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無論是哪種無醇酒,其未來可能達到的規模,或許沒有大家料想中的那般高。
市場預期的高位或難企
近幾年,無醇酒的市值增長迅速。根據GIR(Global Info Research)調研結果,光是無醇啤酒便在2021年創下了大約59.867億美元的收入。而據GIR預估,這一數據在2028年或將達到99.899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7.6%的水平。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無醇酒便出現在以歐美國為主的各個市場,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已成為了各大商超的常客。
但對于中國市場而言,無醇酒還是方興未艾的新產品,別說街頭巷尾的小商鋪,就連傳統超市里也不一定有,大家想買到無醇酒并不容易。
在中國市場,無醇酒面臨的挑戰可不少。鋪貨量不夠多是一方面,消費者接受度不夠高是另一方面。
我們發現,市面上好幾款無醇酒在撰寫營銷文案時,已經主動選擇了適合他們的目標受眾群:那些“人菜癮還大”的年輕群體,亦或是受限于場景、事務需要而不能醉酒的人群,還有正在控制酒精攝入量、有意戒酒的愛酒客。
用網友們的話說,那便是“說一千道一萬,綿軟溫和的無醇酒還是不敢挑戰注重酒味和刺激感的老酒鬼們。”
無可否認的是,我們確實正在追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但總有某些時候,我們會想“放縱一把”,重新拾回對煙火飲食樸素而真摯的需求。
喝酒不醺,總感覺缺點兒意思。喝咖啡卻提不了神,犯困的上班族便不會再選擇喝第二次。讓人上頭的是酒精,幫人提神的是咖啡因,在適度范圍內的攝入,依然被大家認為是可接受的。
對于酒飲愛好者、咖啡愛好者而言,無醇酒、脫因咖啡都像是隔靴搔癢的代餐,透著一股不得勁兒的乏味。而消費頻率高的愛好者,才是現階段能帶動產品銷量的主要群體。而讓不愛喝酒的人群養成飲酒習慣,遠比去打動本身就愛喝酒的老用戶來得難。
近期,數據研究公司天貓創新中心(TMIC)發布了研報,預計三年后無醇或低醇酒將在中國市場達到734億元的規模。誠然,無醇酒和低醇酒在近幾年增長迅速,但今年明顯露出低迷之勢。
就拿剛過去的618來說,比起白酒等品類,無醇/低醇的酒在成交額方面算不上佼佼者。甚至本屬于低度酒受眾群體的消費者,在今年轉而選擇了同樣舒適易飲的白葡萄酒,以及受惠于RCEP協定而減稅降價的清酒。
以往火熱非凡的眾多低度酒品牌,在經歷了一番“鬧騰”之后,并未成功地占據銷售前列,不少甚至黯然退場。而無醇酒否能在未來達到超700億元的市場規模,還得打個大大的問號。(文章來源:葡萄酒雜志)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