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xnmx.cn/baijiuzs/ 2022-08-24 閱讀數:1037
秋天的奶茶,你喝了嗎?
近日,一種“酒精+奶茶”的微醺搭配成功“出圈”,添加了百利甜、威士忌等酒類的奶茶脫穎而出,吸引不少人購買,這種加了酒精的奶茶是如何發展起來的,這種飲品究竟靠譜嗎?好喝嗎?
“酒精+奶茶”混搭,你愛嗎?
飲料行業的改變,表現在各個產品的方方面面,對于不少白酒企業來說,面臨著品牌過于傳統,不被年輕消費者所接受,受眾群體變窄的難題,亟需創新吸引新興消費者注意力。而對于新品牌層出不窮的奶茶市場,僅靠“網紅”二字已經很難確保生意長紅了,也需要新的革新來改變產品和市場現狀。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二者相互搭配,“酒精+奶茶”的產品橫空出世,在飲料行業刮起“混搭風”。而這種“混搭風”也正好符合如今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據消費者調研數據顯示,77%的中國消費者樂于嘗試新的食品概念。
早在2018年,喜茶LAB實驗室店就曾推出“茶+酒”茶極客飲品,2019年,更多奶茶店開始嘗試添加酒精,多為現場根據消費者需求調制,在行業內引起了一波風潮。2020年開始,多家網紅人氣奶茶店陸續開始推出酒精奶茶新飲品,如3月江小白聯名樂樂奶茶推出了“酒精奶茶”,同年11月,香飄飄也宣布與瀘州老窖聯合推出低酒精沖泡奶茶“桃醉雙拼”,并在電商平臺上開賣,每箱72元,一共12杯。據香飄飄相關負責人透露,該產品是雙十一推出的限定款新品,于10月正式在電商平臺上線預售,首批開賣就售罄,十分受消費者歡迎。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越來越多的奶茶店和白酒酒企加入到了“酒精+奶茶”的“混搭風”陣營,朗姆、百利甜、龍舌蘭、茅臺等等都曾閃現在奶茶的聯名菜單上,尤其是如在長沙和武漢大火的茶顏悅色少年系列的“嘚瑟”便是含酒精的飲品。除了奶茶外,不少制作咖啡的公司也開始加入酒精,也有不少茶飲品牌推出自己的咖啡飲品,茶、咖啡、酒這三種在以前關聯并不大的品類,如今它們之間的界限卻越來越模糊。
尤其對于傳統酒品來說,總會給消費者一種正式和厚重感,而酒味飲料卻能讓人輕松卸下防備。根據國際葡萄酒與烈酒數據分析公司(IWSR)公布的《2021年低、無酒精飲料戰略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24年,低、無酒精飲料的消費量將激增31%。無論是奶茶、咖啡或其他飲品入局酒味產品,還是新消費品牌的花式“酒+”新品,無疑都希望乘上微醺浪潮的東風,覆蓋更日常多元的消費場景,形成新的增長曲線。而酒企也能從中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讓他們喜歡上“醉了”的感覺,愛上飲酒的體驗。
微醺奶茶靠譜嗎?
“酒精+奶茶”的混搭風賣的如火如荼,除了好奇與贊美外,還伴隨著陣陣質疑聲。有媒體曾報道,部分酒精奶茶飲用后,檢測會達到酒駕判定標準。飲用此類酒精奶茶后駕車很有可能被檢測出酒駕醉駕,甚至引發交通事故。而奶茶的定位可能讓部分駕駛者忽視其中含有酒精的事實,進而放松了“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警惕。
而更加嚴重的隱患在于,由于奶茶主要消費群體之一的學生等未成年人,極有可能因此接觸酒精飲料,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酒類禁止售賣給未成年人。一些商家在未成年人購買時會主動介紹奶茶含有酒精但并未阻止他們購買,而有些商家甚至連介紹或提醒都沒有,也不核實未成年人的身份,這可能已經涉嫌違規。
即便是打著“微醺”的噱頭,酒精度數不高,但未成年人還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大腦結構和功能也處于發育階段,那種“少喝點酒沒關系”的想法不僅不對,而且后果十分嚴重。所以無論作為奶茶商家還是酒商,一定要在針對未成年人銷售問題上堅持“零容忍”態度。否則,產品免不了“翻車”,商家還將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消費者懷疑,“酒精+奶茶”的味道究竟如何?會不會是什么“黑暗飲品”,只是為消費者帶來初嘗的新鮮感?據網友評價,江小白的一款奶茶是以綿密的奶酪為基底搭配了白桃烏龍,加入酒精后令口感更加香滑,溫柔且帶著甜味的酒香在舌齒之間縈繞,滿口余香,味道令人十分驚喜并非預想中的雷人。奈雪推出的黃酒珍珠奶茶選用清新的凍頂烏龍茶湯,入口后先是嘗到奶茶經典的香甜,又有醇香的黃酒余味,奶茶絲滑的口感中和了黃酒的微澀,茶香更襯托出酒香,越喝越覺驚艷。
酒精可以麻痹,奶茶可以治 愈,成年人的下午茶是心動1+1,奶茶和酒兩個都要。“酒精+奶茶”的熱度還在持續上升,流量風口還沒有散去,追隨風口容易,但是距離航而言探索出更多成熟完整能持續售賣的熱銷產品,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前行。(文章來源:大家酒評)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