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xnmx.cn/ 2023-03-30 閱讀數:597
近年來,中國啤酒的高端市場成為發力重點,其中,精釀啤酒作為舶來高端啤酒,與進入存量時代,增長率長期負數的啤酒市場不同,精釀啤酒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包括華潤、青島、燕京在內的眾多老牌名廠紛紛加大賽道投入,而海倫斯、牛啤堂等新生精釀品牌也在不斷凝聚聲量。
數據顯示,在啤酒產品高端化及健康化的趨勢下,精釀啤酒消費量以驚人的幅度擴容,增長率居高不下,預計2025年,中國精釀啤酒消費量可達到25億升,同比增長近30%。看似前景無限的精釀賽道,究竟是不是一個好賽道?
精釀風起,花開N朵,各表一枝
自2008年開始,進口啤酒的快速擴容促進了國內啤酒廠商高端化意識的覺醒,一方面,消費升級趨勢下廠商需要通過產品結構升級提升盈利能力,而在中國本土市場上,國外精釀啤酒與普通啤酒的價差達到 3-4 倍,不僅盈利空間巨大,似乎也正指明了啤酒高端化的明確方向;另一方面,人均消費水平提升伴隨消費觀念轉變,消費者對啤酒的品質要求提升,對高品質多樣化產品的高需求倒逼生產企業加速產品升級,產品端上提高精釀啤酒占比似乎是一件明智的決定,并且國內精釀啤酒的消費群體主要是高薪白領、海歸精英等,消費能力強,對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為廠商提供了較高的利潤空間。
分類一:玩家精釀
精釀啤酒里的“玩家”,比如鵝島,拳擊貓,高大師,牛啤堂,粉象,迷失海岸等等數百個品牌,基于美國精釀啤酒文化向國內市場銷售的品牌,其特色在于追求復雜的口感與精釀的純粹性。其飲用文化中蘊含著酒文化與社交功能,能滿足青年文化人群的需求。
精釀啤酒的消費場景通常環境較好、品質較高,通常以裝修摩登時尚的瓶子店和精釀啤酒館呈現,適合現代城市人群聚會,提供casual的美式社交文化,對于城市精英與年輕族群有非凡的吸引力。但同時,也因為表達個性、表達小眾,大多時候囿于對精釀技藝的追求從而很難迅速破圈到大眾市場中。
分類二:大眾精釀
這一類精釀品牌大多由國內啤酒品牌研發生產,并通過傳統渠道面向大眾市場推出,推動傳統啤酒消費升級,無論是小棕金、1664、馬爾斯綠、super X、悠世、或者烏蘇,其背后邏輯可視為區別于傳統工業拉格產品線條推出的高端擴容產品,其口感上提供了豐富的差異性,而口味差異性帶來提價的可能,幫助啤酒品牌營收第二增長曲線。
但同樣的,傳統渠道與精釀啤酒的適配性是否足夠匹配,其后的營銷政策制定是否還有更好的模式?是否還需要開辟更多元的消費場景,或者進駐更多元的消費環境?是否能在電商和VR虛擬場景中開辟新的增益渠道,從而覆蓋消費群更多的生活場景,也是啤酒品牌的精釀產品下一步要思考的問題。
分類三:高端商務精釀
當前市場僅有雪花·醴、高大師·釀造賈湖、百威·大師臻藏、青島·百年之旅、泰山·金酌、藍帶1844等品牌;產品打造上,更追求啤酒花的運用,追求德國風味的口感與濃郁風格,其市場運作層面,更強調其珍稀性、工藝特色、文化傳承,對標商務人士的引用與送禮需求,通過紀念品的超高價格標桿打造高端商務形象。
精釀啤酒在中國的經營現狀
精釀啤酒如此受到追捧,國內傳統酒企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遇。青島啤酒、重慶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等酒企不約而同地相繼開發精釀產品。不光是傳統酒企,眾多跨界企業也坐上了精釀的酒桌。前有叮咚買菜推出自有精釀啤酒品牌“1972農場”,后有俞敏洪推出無醇精釀啤酒品牌“新零啤酒”。瞄準年輕人市場的精釀啤酒“內卷”愈發嚴重,威力不可小覷。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數十億元融資涌進精釀圈,且被選中的“幸運兒”大多是成立不久的新品牌。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擁有約4400家精釀啤酒相關企業。95.5%的相關企業成立時間在5年之內,成立于1~5年的占比超6成,成立于1年內的占比超3成。近五年,精釀啤酒企業新增注冊的年平均增速達95%。
但這樣的勢頭并不代表著好的結局。愛企查數據顯示,從2016年開始,已經有超過1000家相關企業狀態為注銷、吊銷、停業狀態,且精釀啤酒行業倒下的品牌正在逐年上升,其中光是2021年就有506家精釀企業倒閉。
即使廣受資本追捧,消費受眾極廣的海倫斯也正面臨虧損的現實,這其中雖然有疫情影響,但確實反應了經營模式可能需要做出一定調整。
開放想像,讓精釀成為好賽道
精釀啤酒的業內洗牌雖在加劇,越來越多的精釀企業陸續出局,但我們認為整合期的洗牌并不代表行業的滑坡與熄火。市場上仍然后很多的品牌陸續以更好的經營模式突出重圍。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啤酒精釀化幾乎是不可逆的趨勢,這并不僅僅是因為行業發展的周期決定的,也是整體經濟發展與消費理念進步共同決定的。品牌再采用粗放型廣告轟炸的意義對于精釀啤酒來講不大,而精釀玩家們過度強調美式文化、美式消費模型在中國本土的扎根也未必“外來和尚好念經”。
不妨用醉鵝娘將紅酒品類做出規模與特色的角度來看待精釀啤酒。尊重本地市場、尊重本地消費者、用心構建品牌IP核心資產與私域運營不失為可參考的靈感。
而以熊貓精釀為代表的獨立精釀廠商執行了另一條路徑:從代工做起,完成訂單起量,而逐漸發展起自產自銷,先用核心單品撬動大眾認知,再調試升級口味,用更大公約數的產品鋪開到更多渠道,并結合渠道特點推出定制產品,講好品牌故事,精釀之風終會吹進消費者的夏日涼夜。
無論如何,精釀的競爭正在加劇步入紅海,但這也意味著,可能性很大。(文章來源:大家酒評)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