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貴州茅臺股價上漲1.44%,新市值2.18萬億元。7月13日獲北向資金大幅凈買入7.29億元。
7月13日晚間,貴州茅臺披露今年上半年主要經營數據,經初步核算,貴州茅臺預計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706億元左右(其中茅臺酒營業收入591億元左右,系列酒營業收入99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8.8%左右;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6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9.5%左右。
分產品來看,今年上半年,貴州茅臺茅臺酒營收為591億元左右,系列酒營收為99億元左右,去年同期分別為499.65億元和75.98億元。相比去年,上述兩大產品的營收分別同比增長約19.48%和30.30%。
按照356億元的凈利潤計算,貴州茅臺在上半年的181天中,平均日賺1.97億元。
貴州茅臺“獨善其身”
今年上半年貴州茅臺營收增幅或將再上新臺階!
回顧此前三年的業績,2020年至2022年同一時期,貴州茅臺的營收增幅分別為10.84%、11.15%和17.2%;凈利潤增幅分別為13.29%、9.08%和20.85%。可見2023上半年,貴州茅臺營收增幅創下近4年新高,凈利潤增幅僅落后于去年同期。
強大的品牌力,被認可的金融屬性,茅臺酒在逆境中獨善其身!
此前,中國酒業協會市場專業委員會公布的《2023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顯示,51.43%的受訪酒行業從業者認為上半年市場遇冷,整體渠道庫存仍處于高位。
今日酒價數據顯示,截至7月13日,茅臺酒散瓶約2750元/瓶,較端午節后回漲40元/瓶,而前期高點2800元/瓶,茅臺酒整箱2950元/瓶,較端午節后回漲50元/瓶,已基本回到前期高點。此前,受6月份端午小旺季供給配額增多,茅臺酒價格一度有所下跌。而進入7月,隨著茅臺配額減少,茅臺酒價開始回升。
也就是說,在整個白酒銷售市場遇冷,高庫存與價格倒掛困擾整個行業的時候,唯有茅臺是例外,在保持市場價格穩定的同時維持著業績的穩定。如此出色表現的背后,強大的品牌力與金融屬性居功至偉。
直營渠道、跨界產品
也是日賺1.97億元的“功臣”?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8年開始,茅臺已經將渠道改革作為重點,目前該公司已形成自營、團購、電商、商超、社會經銷商以及i茅臺六大渠道。
其中,屬于自營渠道的i茅臺APP,成為渠道改革的成功案例,為公司帶來良好營收。據貴州茅臺2022年報,i茅臺銷售收入達到118.82億元,占該公司當期營收的9.5%。在今年6月13日貴州茅臺股東大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i茅臺已經為貴州茅臺帶來了151.48億元的銷售收入。
另有接受媒體采訪的業內資深人士表示,“茅臺業績的高速發展在于直營渠道的布局,尤其是通過各省直營店把酒賣給規模以上企業,既豐富了企業的買酒渠道,又為茅臺帶來了可觀的利潤。”
此外,加碼跨界產品也被視為助力茅臺業績增長的一大舉措。丁雄軍此前表示,繼茅臺冰淇淋后,茅臺還將加大研發酒心巧克力、含酒飲品、棒支、軟冰等,建立不同類型、不同價位、特色顯著的產品矩陣。
按照業內人士的分析,茅臺跨界布局新賽道,受追求品牌年輕化目標所驅動,更是利用酒企龐大的品牌勢能和銷售網絡挖掘增量價值。
浙商證券認為,貴州茅臺全年收入增速15%目標可達性高,茅臺集團有望加速發展。短期看,在持續落地“五合營銷法”和加強市場管理基礎上,產品端茅臺酒和系列酒雙輪驅動:茅臺酒有望通過持續提升非標產品占比和直銷渠道占比實現量價齊升,系列酒則有望通過持續結構提升和推出高價位新品等實現噸價持續提升;中長期看,在集團“一盤棋”市場戰略下,股份公司有望實現確定性發展,集團有望加速進入世界500強陣營。(文章來源:賣酒狼圈子)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關于9998.TV / 火爆文化 / 好酒推廣 / 火爆之隊 / 招商服務 / 企業合作 / 友情鏈接 / 好酒招聘 / 聯系我們 / 公示信息 / 網站地圖 / 行業網址大全
        版權所有 火爆好酒招商網-www.xxnmx.cn Copy Right 2009-2025
豫公網安備 41019702002040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豫B2-20100047
        
        版權所有,歡迎轉載,注明來源,合作共贏!
        本站是專業提供白酒招商、啤酒招商、OEM代工、葡萄酒招商、養生酒等名酒酒類及其相關產業的網絡招商平臺及糖酒會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臺作用,不為交易經過負任何責任,請雙方謹慎交易,以確保您的權益
        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發布欺騙性產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