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xnmx.cn/ 2024-05-14 閱讀數:1098
2023年啤酒上市公司財報已經披露完成,上市公司啤酒收入1571.47億。頭部企業中,華潤啤酒以10.4%的增速成為年度的增長冠軍。
眾所周知,從2013年至今,中國啤酒產量已連續多年下滑,雖然2021年以來,產量連續微增,但2023年產量仍比2013年低28.6%,這一數據的變化也表明,中國啤酒行業已經進入了“存量市場”。
競爭加劇,啤酒企業加碼中高端
據中國酒業協會數據,2023年全國啤酒行業實現總產量3789萬千升,同比增長0.8%,實現銷售收入1863億元,同比增長8.6%;實現利潤總額260億元,同比增長15.1%,利潤增幅繼續跑贏產量和銷售收入增幅,而2023啤酒企業的財報也驗證了這一數據。
財報顯示,除*ST西發和蘭州黃河,2家港股和5家A股上市啤酒企業均實現盈利,整體呈現銷量平穩,營收降速的現狀。
其中,按營收排序,百威亞太和華潤啤酒依舊位于榜首,突破486.80億元(68.56億美元)和389.32億元。2023年青島啤酒實現營收339.37億,穩居A股第 一,和重慶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共同占據共同占據A股啤酒板塊95%以上營收。
觀察其營收結構不難發現,幾家酒企都憑借高端化升級優化產品結構實現了新的增長點,并在營收和凈利潤增幅上得到驗證。
在啤酒的價格帶劃分上,我國啤酒市場價格帶大致可分為高端(10元以上)、中端(6-10元)、低端(6元以下)三檔。年報顯示,華潤啤酒和 4家A股巨頭的中高 檔啤酒營收占比均達六成以上。國產啤酒正在一步步縮小和外資啤酒的差距,逐步搶占外資啤酒企業的市場份額。
細察各家情況,華潤啤酒的平均銷售價格比上年增長了4%,次高 檔及以上啤酒銷量同比增長18.9%,達到250萬千升,“喜力”、“雪花純生”、“老雪”、“紅爵”等產品銷量同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公司財報中也明確指出,2023年公司“毛利率上升受啤酒銷量及營業額上升”,其中啤酒銷量主要指中高端產品。
青島啤酒則加快落地青島啤酒主品牌“1+1+1+2+N”產品組合發展,優化產品結構升級,鞏固提升了公司在中高端市場的競爭優勢。報告顯示,青島啤酒2023年加速打造主力大單品、高端生鮮和超高端明星產品,如原漿、水晶純生等產品,有力帶動了公司產品結構的不斷提升。報告期內,青島啤酒中高端以上產品實現銷量 324 萬千升,同比增長 10.5%,公司千升酒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6.4%。
重慶啤酒高端產品營收在公司總營收中的占比,已經從2018年的15.99 %上升至2022年的34.65%,2023年更是接近48%。重慶啤酒的高端產品主要包括嘉士伯,樂堡、1664和紅烏蘇,2023年銷量同比增長3.98%,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18%。2023年,重慶啤酒推動揚帆27戰略重點項目的精耕和拓展,以“國際高端品牌 + 本地強勢品牌”的品牌組合為依托,推進產品高端化。
同時,記者注意到,老牌巨頭燕京啤酒,也靠著高端化轉型迎來業績回春。2023年,燕京啤酒營業收入為142.13億元,比上年增長7.66%;歸母凈利潤為6.45億元,增長了83.02%。其中,燕京啤酒中高 檔產品營收同比增長13.32%,達86.79億元,高端化勢頭迅猛。燕京U8、、燕京V10等產品市場增長明顯。
此外,珠江啤酒產品力升級也實現強增長,公司高 檔啤酒產品銷量同比增長 15.96%,以行業的技術沉淀和實力推出超高端產品南越虎尊,發布 980mL 珠江原漿、新英式 IPA、7 鮮生珠江原漿等高端產品。
在國內,雖然總量增長空間有限,但高端啤酒市場還在確定性增長。有專家指出,量平、價增、利潤漲,會是常態。未來,隨著國內消費者對高品質啤酒需求的增長,啤酒行業的高端化發展仍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控成本,啤酒利潤的決定因素?
存量競爭下,啤酒產量增長逐漸見頂,企業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率,紛紛打起了結構化升級的主意,開啟了向中高端市場進軍的步伐。
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啤酒企業在高端市場展開激戰,勢必將增加成本的投入。尤其營銷費用上,多家企業都披露,2023年通過加大市場投入來提升穩固銷量。
但相關數據層面卻顯示,2023年7家上市酒企的啤酒銷售營業收入和成本都同步增減一定比例,最終體現在毛利率上,除重慶啤酒外都實現了增長。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一現象的產生?綜合來看原因有三:
一是糧食成本下滑。在成本構成上,糧食和包材價格都是占據啤酒生產成本的核心變量。在糧食原料層面,有數據顯示,我國啤酒大麥的使用量近年來穩定在每年500萬至530萬噸,但國產啤酒大麥年產量不到120萬噸,且種植面積還在縮減。因此進口糧食價格就成為影響成本的重要因素。
海關統計,隨著大麥供應價格下降,澳大利亞大麥結束“雙反”措施,2023年我國進口大麥高達1132萬噸,比2022年幾乎翻了一倍。且政策影響有望在2024年進一步降低我國啤酒企業進口大麥的采購成本,多家企業也將因此緩解原材料成本壓力。
二是包材成本減少。2023年1月起,我國玻璃、鋁錠、瓦楞紙市場價格回調,除鋁錠外基本恢復到 2020 年價格水平,成本壓力減緩。資料顯示,華潤在2023年受部份包裝物的成本下降,整體實現營收389.32億元,同比增長10.40%。
三是人力資源優化。從企業盈利角度看,產品結構升級將帶動毛利率上升,除了精研產品控制成本,實現產能優化,對員工組織架構和市場營銷等層面的管理升級也將有效降低固定成本及費用率、提升管理效率。
財報顯示,燕京啤酒就在人員結構優化上實現了突破。數據顯示,燕京啤酒公司員工減少約10%至21405人,從生產、銷售、技術、財務、行政等人員均出現下降,尤其生產人員的大幅下降直接驅動噸人工成本的降低。同時,企業研發人員反而有所增加,數量占比達到10.30%,這將進一步驅動產品升級,取得競爭優勢。
綜合來看,正是在以上三大因素的疊加作用下,推動了啤酒企業在增加營銷費用的同時,營業成本沒有大幅度擴張。
存量時代,啤酒還有哪些增長砝碼?
除了成本把控,對于頭部酒企來說,全國化一直是企業發展競爭的重點方向。但就目前來看,各家酒企的全國化發展之路仍然較為緩慢。
從市場格局劃分來看,各大啤酒品牌皆展現出較強區域性。如華潤啤酒主要集中在東部、華南以及中部地區;百威亞太在江西、福建、湖北、浙江等4 地擁有的市占率;青島啤酒主要集中在山東、華北、華南地區;重慶啤酒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燕京啤酒主攻華北及華南地區。
雖然布局各有側重,但從年報數據來看,不少企業都將資源傾向第 一營收占比區域,進一步加深基地市場壁壘,避免其他品牌入侵。
如青島啤酒在2023年進一步強化在啤酒消費大省山東的市場占有率,較2022年增長1.04%達到68.45%的營業收入比重,而在華東、東南地區出現銷售收入的負增長。燕京啤酒仍集中在華北地區,實現營收74.29億元,占比為52.28%,和華南市場兩大區域合計營收占比近80%,而華東、華中和西北地區營收占比均不足10%。珠江啤酒則進一步攻占華南地區,較2022年增長1.21%的區域營收占比,達到95.02%。
雖然全國化進程緩慢,但對重點市場的深耕仍使頭部酒企在2023年的營收同比增長5%到10%。
頭部企業擴張的同時,市場份額受到進一步擠壓的區域品牌也在積極尋求增長。
財務數據顯示,惠泉啤酒、蘭州黃河2023年營收增長均處于停滯狀態。雖然兩家酒企同樣投身產品高端化轉型,但效果甚微。
在區域品牌的高端化轉型受制頭部酒企,品牌和資金實力都難以抗衡的現狀下,有業內人士指出,當企業和產品具備足夠的地方知名度,產品質量也會取得大眾市場的認可,且實現一定溢價。
如惠泉啤酒在福建、江西等核心銷售區域的知名度積累,將有效提升區域內品牌核心競爭力,助力其省內業務毛利率增長,進而實現企業整體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長。
可見,對區域性企業而言,盲目擴張不如精縮范圍,強化重點市場的品牌競爭力。
從美國啤酒市場的發展歷程類比,當市場進入高成熟度,意味著消費渠道、消費場景、產品品質都將迎來多樣化。這也為國內啤酒市場的發展趨勢提供參考意義。
那么,未來國內啤酒市場又將產生哪些變化?誰又將笑到最 后?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文章來源:微酒)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