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 新經濟
不單是咖啡節火熱,啤酒節同樣吸引年輕消費者。在3月煙雨迷蒙中,不少市民冒雨“打卡”天河路商圈的一場啤酒集市。
“近段時間,酒類銷售比起以前同期大幅增長,規模接近2019年水平,同比升幅30%以上”……隨著“夜經濟”、線下社交復蘇,酒市場也迎來新一輪銷售高潮。而有別于傳統的高度酒,在“早C晚A”(早起喝咖啡,晚上喝小酒)的新消費趨勢下,受年輕人追捧的“小眾”、“低度”精釀啤酒、時尚果酒、雞尾酒等正走向大眾市場,并且帶動資本市場活躍。
在市場擴容,行業競爭逐步加劇的情況下,吸引年輕人消費,“不單是要酒,還需不斷調整口味、經營模式來迎合年輕人的口味”,有酒業人士如此表示。
消費
線下酒飲消費已基本恢復到三年前水平
3月煙雨迷蒙中,位于廣州天河路商圈的太古匯迎來了一場啤酒集市——“跳啤拍檔”。“盡管下雨,仍有不少市民冒雨過來‘打卡’”,3月26日,活動主辦方保霖精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已經是他們聯合商場方組織的第三屆活動。據了解,這次活動匯聚了27家精釀廠牌的超300款產品。
隨著線下消費復蘇,酒飲成為夜經濟、商超銷售的重要一環。3月26日,記者從珠啤股份了解到,今年以來,琶醍的人流量穩步提升,日常的日均客流量約10000人次,活動期間日均客流量達20000人次,已恢復到三年前的九成左右。酒吧餐飲客流穩定,營收大幅增長,僅今年3月的營收數據而言,相比去年12月就有近400%的增長,已基本恢復至三年前的水平。其中,琶醍園區今年第 一季度僅珠江啤酒的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31%,其他各類酒的銷量也均有大幅增長。
“近段時間,酒類銷售比起以前同期大幅增長,規模接近2019年水平,同比升幅30%以上”,廣百股份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上周末,廣百多個主力店舉辦“春日花綻”煥新促銷,其中包括酒類產品的多款促銷爆品及新品同步上市。據介紹,“80后”“90后”的年輕顧客更多青睞紅酒、威士忌等。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廣州友誼的酒類銷售整體亦有所攀升,尤其是高端洋酒以及女士歡迎的氣泡酒等升幅較為明顯。
酒類需求擴容,帶動資本市場的融資熱潮。企查查數據顯示,2022年,酒類融資事件共63起,披露融資金額超48億元。其中,戰略融資次數Z多,為29次,占比46%;其次是A輪14次,占比22.2%;種子輪/天使輪12次,占比19%。從低度酒品類來看,2022年融資事件共4起,為大于等于九、孟婆醉、賦比興、酌也釀酒四個品牌,披露金額從數百萬元人民幣到約億元人民幣不等,投資方包括大鉦資本、中鼎資本、鄂爾多斯東方控股集團等。
市場
“小酒”更能迎合年輕群體需求
“都市快節奏生活使得不少年輕人逐漸青睞早起喝咖啡,晚上小酌一杯這種生活方式。我們走訪調研發現,近年來的‘小酒’市場也發現了一些變化,精釀啤酒、威士忌、果酒、氣泡酒等有品牌有調性的小眾化產品會受到越來越多年輕白領的青睞,這其中不乏進口產品和本土產品,‘小眾’市場也有望逐漸變得大眾起來。”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記者,年輕用戶的飲酒偏好往往是低度、健康且氛圍輕松、愉悅的,“小酒”通常還被賦予了“悅己”的生活方式標簽,因此,這類“小酒”相較于傳統酒類往往更能迎合年輕用戶的訴求。
據某大型線上超市Z新數據顯示,一款12度的梅酒4瓶裝組合近一個月以來,銷量超過2萬單。
2022年1月10日,工信部官網發布消息稱,研究起草了《關于加快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其中,該意見稿提出在釀酒方面要“針對年輕消費群體、國外消費群體,發展多樣化、時尚化、個性化、低度化白酒產品”,引發行業熱議。
在生產端,一眾酒企都感知到了果酒等適合都市白領口味的低度化白酒產品新風口。茅臺時空發布消息顯示,3月1日,貴州茅臺(集團)生態農業公司舉辦“悠蜜遇見山城”品鑒會,并透露其相關藍莓精釀目前主要產品包括藍莓發酵酒等,且已在全國10多個省份發展經銷商200多家。瀘州老窖接連推出“青語”、“花間酌”等果酒品牌。除了傳統酒企之外,飲料商家在低度酒領域也有布局。早前,可口可樂在中國市場推出“托帕客硬蘇打氣泡酒”,借此首次涉足中國含酒精飲料市場;農夫山泉也曾推出含酒飲品米酒氣泡飲。
有業內人士指出,低度酒近些年來的發展速度較快,市場規模在酒水中占比不小,規模增速也逐漸趨于穩定。“年輕群體、健康飲酒成為推動低度酒發展的因素,而且低度酒市場潛在上升空間較大,仍是不少品牌的關注重點。”該業內人士認為。
商家
因應顧客消費習慣變化不斷調整
“晚A”成為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記者連日來采訪發現,在酒吧、酒類市場規模擴大,競爭亦不斷加劇,在同行當中要“跑贏”需要更多的賣點,不斷做出調整。
“近期外籍顧客少了,門店冷清了一些”,近日,來到一處位于廣州CBD地帶的五羊邨的社區酒吧,門店人數寥寥,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相比早前夜間仍一位難求的熱鬧場面,與五羊邨一街之隔的珠江新城酒吧街亦呈現出新的消費趨勢。“目前中午晚上都挺多人的,而且年輕人偏多一點,反而商務消費的人少了,近期外國消費者還是偏少一點”。據有關啤酒廠牌負責人表示,其門店從三年前開始慢慢往餐飲方面調整,門店的高峰消費時間調整到了晚上10點前。他表示,“還是需要繼續拓展本土化市場,培養更多本土消費者。”
“近幾年廣州多了很多社區小店,他們售賣的可能不是自己釀的酒,也有可能是從一些酒品廠牌或者酒廠進貨后去開的一些小店”,據了解,廣州啤酒行業現在正以每個月10~20家新增門店的速度在增長。從消費者人群看,“對比三年前有商務需求的30~60歲消費年齡區間,現今更多年輕人嘗試精釀啤酒或者其他新鮮事物”。據了解,目前消費者的口味也逐漸從入門級的果味酒,向口味更重的IPA(印度艾爾啤酒)方向逐漸轉變。
而在市場催化下,當前低度潮飲、微醺“賽道”已逐漸“擁擠”。業內人士表示,雖然近幾年果酒市場不斷升溫,但其發展仍處于初期“群龍無首”的狀態且同質化嚴重,難以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行業觀點認為,隨著更多資本的進駐和行業重視度的提高,果酒市場將有望更加規范化、成熟化。(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