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酣客酒業在遵義市酒業協會、仁懷市酒業協會聯合舉辦的“2019世界十大烈酒——遵義產區第四屆紅高粱獎”評選中被評為“行業創新獎”。
白酒行業的創新一直是縈繞在各酒企頭上的難題。酣客酒業作為近年來在高端白酒市場中迅速崛起的“后起之秀”,其行業創新能力不僅引起了行業的廣泛關注,而且得到了政府和相關機構的肯定。
這期來為大家解密酣客的創新根,即酣客低調背后的第三層原因和哲學——“為未來而生,創造新物種”。
白酒作為傳統行業一直被外界認為是一個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行業。原因無非是白酒行業相對啤酒、飲料、快消品,無論是從產品、品牌、渠道還是營銷模式都顯得不夠時尚;其次,白酒行業相對比較傳統,外來品牌的沖擊對其影響不太明顯,并且,酒行業的企業主們很少把精力放在行業創新上。
如今,隨著消費者的消費動機變得更加理性,價值回歸的消費意識和個性需求更加凸顯,創新對于白酒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驅動效應變得愈發明顯。
1
模式,文化創新
酣客酒業董事長王為早在業界提出FFC模式的“新概念”,FFC即Factory-fans-Customers,顧客是粉絲,經營者也是粉絲,粉絲作為市場經營的主體,鏈接企業和消費者。酣客酒業是白酒行業早通過這一模式開展企業經營的醬酒品牌。
在FFC經營模式下,經銷商不復存在,“少了中間商賺差價”的優勢體現在兩方面:一、提升了企業與消費者互動的效率、突破了消費者反饋信息的層層壁壘;二、使消費者和品牌產生了強鏈接,是以往單純依靠傳統渠道銷售的白酒品牌所無法做到的。通過的反饋機制,消費者可以享受到酣客“尖物實價”的“福利”。
據悉,酣客酒業通過這一模式吸引了大量死忠粉,酣客稱之為——“酣親”。
酣客首創的拉酒線、看酒花、裸體酒、酒質盲品等一整套體驗游戲在“酣親”群體中廣為流傳。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直接觸達消費者,而且借助游戲化、場景化、強樂趣、強認知的特點,還能讓消費者自然、自動地理解醬香酒文化,從而愛上醬酒。
酣客酒業的酒廠坐落在仁懷市名酒工業園,全年全天候開放。來自五湖四海的“酣親”都可以來這里進行360度可視化、無死角地參觀。
2
顛覆過去,創造新物種
如何在白熱化的行業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打造好的拳頭產品固然重要,但抓好產品建設,讓自己的產品多元化則是一條通向“羅馬”的理想大道。酣客一直保持著主品系列的延續性和不斷完善,而主品以外的“神器”、“神操作”卻源源不斷。
王為認為創新要敢于創造物種,敢于顛覆過去。創新不僅是創造新產品,更重要是要推動哲學的進步,推動科學的進步。
王為以酣客酒壺的研發為例對這一理念進一步闡釋:酣客酒壺在研發之前要先解決一個哲學問題,即人類到底應不應該有一個酒壺?哲學層面的答案是“Yes”,而物理學和醫學層面卻告訴我們“No”。
因為在某寶上,酒壺五花八門,且都可以訂做,但大都為不銹鋼材質,其中免不了采用焊接工藝。王為認為不銹鋼焊料難免含有重金屬的成分,不僅容易引起重金屬中毒,更加會污染酒體。不銹鋼酒壺使用時間長,焊接處易氧化,焊接氧化是好酒的天敵,更不適合長時間裝酒。
因此酣客做酒壺必須首先考慮材料問題。這是一連串待解決的難題:要用什么材料?佳材料是什么?符合倫理的材料是什么?
經過不斷的探索和考察酣客終找到了高骨瓷,這種材料采用的是傳統陶瓷工藝,在物理屬性上促進醬酒老熟,在倫理屬性上食品,在體驗屬性上透光而不透明。因此酣客酒壺不僅好看,更重要的是對酒好。
對于設計,王為是有追求的,他指出酣客工業設計的精神就是三個字——處女座。其特征就是與自己死磕到底、極盡設計、極盡完美;始于人性、面對未來;窮盡細節。王為說:“酣客在設計上就是與自己、與設計、與未來死磕。我們為了追求骨瓷酒壺的握感、方便攜帶等功能,在設計上不斷降低骨瓷的厚度,成品率僅有43%,終成就了薄骨瓷,我們希望如的設計追求終能給粉絲帶來好的體驗,不止是骨瓷酒壺,酣客的酒具、行李箱、雙肩包都是在創新的基礎上經過層層優化、試驗淘汰后的終成品,但未來我們還會不斷進行優化。”
外人只看到酣客是個好生意,而實際上酣客是擁有從頂層設計、底層設計戰略,文化管理,工業設計等一個完整的系統。而本質上創新精神才是酣客公社的專利和原動力,因為酣客的一切都是真的,熱愛是真的,是自己的;勤奮是真的,是自己的;才華也是真的,是自己的。
顯然,酣客是一家極度重視創新,并每時每刻都在創新的企業,酣客的創新并非偶爾靈感火花的迸發,而是在深入了解用戶和業務的基礎上,在一套完整機制下的邏輯產物,并拒絕盲目模仿,因此一直保持著創新的可延續性,是更深層次的創新。
可以看出,出眾的創新力也是酣客區別于其他酒企的重要表現和優勢,它帶來的是酣客“神器”不斷,并有力地輔助主品的市場開拓,從而形成更具競爭力的產品矩陣,引爆市場,聚集起越來越多的產品發燒友,終為經營者帶來更多的盈利增收。(來源:酒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