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是一座典型的現代移民城市,大慶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伴著鐵人精神成長起來的。從某種角度講,大慶城市的發展史是一個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包容的過程。正是這種包容的文化價值鑄就了這里特有的精神文化:大慶人始終以不甘人后、不斷進取、不斷超越的精神激勵著自己,攻堅克難,勇創。這從其飲酒文化上也能窺見一斑,大慶人飲酒有著石油工人初創業時性情、性格上的印記。
石油會戰初期,當地百姓被石油工人戰天斗地、不懼嚴寒的精神所感動,經常拿來家里的燒酒給工人御寒。英勇的石油人無論是零下30多度的鉆探,還是冰天雪地跳入泥漿池攪拌,都要喝上幾口酒驅寒,又或者和著凍硬了的飯菜一口酒一口飯。這種自然環境及人文環境鑄就了大慶人熱情親和、豪飲幽默且不服輸的飲酒習俗。
在大慶人的酒桌上,首先是要放一箱白酒的。白酒“共同科目”結束后,酒桌的每個人要單獨“加深”。遇到老鄉、戰友、同學等,便是“我倆干一杯”;若對方為女性,便是“我干了,美女隨意”。
大慶的“串座”敬酒是一種高規格禮遇,“串座”就是端起酒杯到朋友面前敬酒。當開始“串座”敬酒時,基本上是一箱白酒要見底了。之后,主人還要喊店老板“再來幾箱啤酒透透”,老板會把搬來的其中一箱啤酒全部打開,一人一瓶。在“啤酒戰”中,大家開始交換手機號,相約下次的聚會時間……外地人對大慶人的印象就是酒量大,“大慶人喝酒講究‘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要么‘令狐沖’,要么對瓶吹。對瓶吹的時候,還不忘幽默地告訴你:拿油管、管鉗、油桿的手拿小酒盅飲酒不稱手、不習慣。”來大慶出差的湖北籍陳先生坦言,大慶石油人喝酒的理由一籮筐,但讓人敬佩的是,他們不喝酒的理由是——石油人,工作期間禁酒。
大慶的飲酒文化如此豪放,定會有美食搭配,坑烤就是大慶獨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之一。
大慶坑烤在當地歷史悠久,家喻戶曉。因其制作工藝源自過去東北農村用灶坑或在田間地頭就地挖坑熏烤食物的方法,故稱坑烤。
早期的坑烤,就是在地上挖個坑,將食物放入坑內烤熟。現在的坑烤,是在院子里壘起土坑一樣的爐子,在爐內烤制。其具體做法是先把食物放入調料腌制,后用錫紙包好,在爐內放入炭火、木板等燃料。待爐內的磚燒紅,然后將食物放入爐內,之后再把鍋蓋蓋在爐上,使爐內保持溫度,過一會便能吃到香氣四溢的美食。
坑烤出來的五花肉外表焦酥,入口煙香縈舌,脂油洇出;脂肪是香氣之源,坑烤之后,五花肉的脂肪多半流出,剩下地夾在酥肉皮與甘瘦肉之間,肉滑香膩,確為解饞尤物。
一位市民常勇介紹,八井子和鐵東村的很多村民也因坑烤而致富,成了有名的“坑烤村”,不但當地人喜歡,各地來的游人更是喜歡。(來源:華夏酒報 記者 金峰 編輯:趙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