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之前,茅臺集團子公司們或將停用集團LOGO(商標)。”目前,該消息已被大部分江西省內酒商關注并熱議,有酒商直接表示,茅臺是想徹底切斷一些子公司的“不求上進”,逼他們“自食其力”,這樣做的好處是,進一步維護了茅臺品牌形象,但不好的方面也有,習慣了背靠茅臺的產品有可能適應不了競爭。
“今年年底之前,茅臺集團子公司們或將停用集團LOGO(商標)。”
目前,該消息已被大部分江西省內酒商關注并熱議,有酒商直接表示,茅臺是想徹底切斷一些子公司的“不求上進”,逼他們“自食其力”,這樣做的好處是,進一步維護了茅臺品牌形象,但不好的方面也有,習慣了背靠茅臺的產品有可能適應不了競爭。
另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江西省內,已經有多位酒商開始做調研、評估,對茅臺集團子公司所出產的白酒產品做“斷舍離”,希望能找到真正有競爭力的產品,同時剔除沒有自身“硬實力”的產品。
茅臺早已開始,這次“更轟動”
熟悉茅臺的酒商都知道,茅臺方面對于品牌、產品的工作早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6月14日和7月13日召開的第六次、第七次黨委會上,茅臺集團明確將清理整頓51戶子公司。
到2019年,在茅臺集團2019年度財務、統計工作會暨預決算工作布置會上,李靜仁就提出,要加快子公司清理步伐,堅定不移,根據集團三級管控要求,按時完成有關清理任務。
2019年10月10日,茅臺集團召開清理整頓各類企業工作推進專題會,表明按照此前計劃,茅臺集團將在年底前清理56家子公司。在上半年茅臺集團已清理虧損、微利、僵尸類子企業29家。
2020年7月,茅臺集團又一次圍繞工作表態,要加快清理余下的11家微利、虧損、僵尸子企業,目的在于實現提質增效,持續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提升企業治理水平。
而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公布的工作具體內容,涉及的范圍與影響,明顯勝過從前。
按照茅臺方面的表述,茅臺集團子公司們或將停用集團LOGO(商標)的做法,是從兩個方面考量:
一是希望“叫停”子公司的“依賴”,讓其真正具備市場競爭力;二是出于維護茅臺母品牌形象的需求,不再讓“透支”情況持續下去。
對于茅臺品牌而言,這無疑是進一步提升品牌高度,鞏固核心產品市場地位、價值與價格的“好事”。但對于部分習慣了“背靠大樹乘涼”的茅臺集團子公司品牌、產品而言,這可能是“晴天霹靂!”
白酒是“存量競爭”、品牌競爭
業內專家表示,茅臺集團的子公司們一旦停止使用茅臺集團的LOGO,直接的影響就是失去了“品牌背書”與“品質背書”,而這無疑會影響產品的銷量與價格。
某段時間之內,這些子公司的日子大概率是不好過的,一面要重新找尋自身的市場定位、定價;另一方面,又要找到自己的品牌突破點,并將其付諸實踐。
簡單來說,茅臺子公司們將迎來一輪的“陣痛”。在此過程中,包括江西省內酒商在內的全國各地酒商,也必然會重新審視與茅臺子公司的合作,加碼潛力產品,剔除無競爭力產品的行動或許已經在路上。
但必須承認的一點是,作為國內白酒企業的龍頭,茅臺的魄力、擔當與眼光確實佳,在明顯能預測到會有“副作用、陣痛”的前提下,仍然可以做到堅持計劃的推行。
對此,業內專家的評價是,這可能是茅臺的又一次“質變”與“騰飛”。
截至目前,依靠大單品戰略快速發展的茅臺,已經做到了全國第1,但白酒產業群雄環伺的局面沒變,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還在后面,時刻等待良機“沖鋒”。
因此,茅臺需要更強大的內部硬實力,一是自身過硬,二是子公司產品過硬,部分“糟粕、枯枝”只會拉低整個茅臺的市場競爭力。
此外,我國白酒“走出去”的呼聲越來越大,茅臺肩頭的責任不輕,輕裝上陣的聚集打法,對其“走出去”的助力同樣不小。
當然,對于茅臺集團的子公司而言,當下緊要的問題是,如何說服酒商相信,即使失去了LOGO,依然有足夠的競爭力。否則,必將在一片紅海市場中,被酒商拋棄。(來源:賣酒狼圈子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