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曾有國臺經銷商表示,“稀缺”或將成為國臺酒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的常態化現象。
7月9日,貴州國臺酒業銷售有限公司公布的一則“停貨通知”,或是再一次驗證了該觀點的“正確性”。
眾所周知,醬酒生產周期長,再加上及時、準備、有效的“市場調控”,國臺如何能不“稀缺?”
“停貨了!”請珍惜配額
7月9日,貴州國臺酒業銷售有限公司下發了《關于停止國臺十五、國臺龍酒收款及產品供應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據《通知》顯示,為確保經銷商良性動銷,根據當前市場現狀,經公司研究決定,自7月9日起停止國臺十五、國臺龍酒收款、下單及供貨,恢復供貨時間根據市場動銷情況另行通知。
《通知》還指出,國臺十五、國臺龍酒訂單未完成不計入經銷商違約次數,不影響經銷商月度、季度、年度獎勵。
另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通知》中,國臺酒業明確表示:“請各經銷商珍惜國臺十五、國臺龍酒的稀缺配額,彰顯國臺酒的產品價值。”
從《通知》全文來看,國臺酒業并沒有強調“供不應求”“產品稀缺”,而是從保護經銷商利益的角度出發,助力實現“良性動銷”。
與此同時,國臺酒業明確了“訂單未完成不計入經銷商違約次數,不影響經銷商月度、季度、年度獎勵。”
對此,多位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都認為,國臺酒業此次的“停貨”舉措可謂是“一箭雙雕!”
首先,“鞏固與合作經銷商的關系,體現國臺的人性化管理!”將“廠商共贏”的模式,用合作經銷商可以確實感受到的方式呈現出來,不讓“訂單數”成為經銷商的負累和壓力。
其次,“保護產品的稀缺性與高價值!”因為“停貨”本身就是一種市場調控行為,減少市場上國臺十五、國臺龍酒的流通數量,產品的“稀缺”程度自然上升。
一方面利于產品動銷;另一方面,利于保護產品價格“穩中有升”,切實提升國臺的品牌價值。
大家都知道的是,宣傳、推廣是為了打響知名度,而真正實現品牌價值,完成品牌推廣的轉化,則需要有能夠“落地”的具體市場動作。國臺酒業的“停貨”,想必就是此意。
當然,絕不是所有酒企都可以像國臺酒業一樣,利用“停貨”來開展市場調控,助力產品動銷和品牌價值提升的前提是,“國臺十五、國臺龍酒自身所具備的稀缺品質,且是市場認可的資源稀缺的好酒。”
兩大高端,核心就是“稀缺!”
今年初,國臺酒業總經理張春新曾表示:“盡管現在有國臺酒業、國臺酒莊、國臺懷酒三個廠,一直持續加大投入,擴產增能,但是,醬香型白酒的產業屬性就是投入大、周期長、成品酒出廠慢,特別是對存儲年限的苛刻要求,決定了短期應量不可能有太大的增加。就算今年投產,也要等到五年以后才能上市銷售。”
醬酒的生產周期長,從投料到成品酒出廠,大約需要五年的時間,茅臺酒是如此,國臺酒也是如此!
具體到國臺十五產品上,其限量遴選年份優質基酒,精心勾調而成,色如瑤池玉露,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豐滿、老熟香味舒適、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
窯變釉寶石藍瓶,絳紫綢面外盒。觀之尊貴,飲之品高。總結就是“年份更長,老酒更多。窖藏更久,酒老更香”。
國臺十五、國臺龍酒作為國臺酒業的高端核心產品,其釀造過程更是被嚴格把控,正如國臺酒業多次強調的,“必須足夠的存儲時間,少一天都不能出廠,嚴格踐諾“真實年份·品質誠信”。
熟悉國臺酒業的業內人士都知道,一直以來國臺酒業都在踐行“高質量”發展戰略。2007年之前,國臺酒業主要致力于釀酒、存酒,基本不賣酒,目的就是為了釀造好一瓶酒。
也正是在這樣的發展戰略之下,國臺酒業有幸被業內冠以“茅臺鎮第二大釀酒企業”與“兩大正宗大曲醬香型白酒之一”的殊榮。
因此,兩方面決定了國臺酒業的品質基礎“堅不可摧!”
一方面是,長期以來,國臺酒業嚴格遵循釀造醬酒需要的“苛刻”條件,“12987”的工藝和“1+3+1”年的陶藏儲存、酒勾酒,成就了高品質醬酒的稀缺價值;飲后感相對更好、負擔更小,長期飲用對身體的傷害相對較小,體現了高品質醬酒的健康價值。
另一方面是,國臺酒業從不“為利放酒”,一直堅持的“高質量”發展模式,要求其在做到“年份真、品質好”的前提下,嚴格“控量”,從而確保產品價值“一路向上”。
釀造高端白酒產品,嚴格控制市場流量,堅定執行“廠商一體”政策,這樣的國臺酒業實在是有些“無--敵!”(來源:賣酒狼圈子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