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訊 四川新聞聯播《兩會特別策劃--向報告》今日聚焦“四川如何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就落實囑托企業如何作為,采訪了正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五糧液董事長曾從欽,采訪全文如下:
主持人:代表您好!我們關注到這次兩會以四川代表團名義提出16件建議中有2件都與長江、黃河上游生態相關,對此您如何看?
答:良好生態環境是Z公平的公共產品,是Z普惠的民生福祉。去年6月8日,在宜賓考察時強調,“要以能釀出美酒的標準,想方設法保護好長江上游水質,造福長江中下游和整個流域。”五糧液源自長江首城、中國酒都宜賓,代表中國濃香型美酒的Z高水平。“想方設法保護好長江上游水質”不僅是筑牢五糧液基業常青的綠色根基,也是永續發展的價值邏輯,我們不斷完善基于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的產業鏈管理機制,構建覆蓋供應鏈、生產制造過程、產品營銷的低碳循環模式。
五糧液是長江上游優質水質的受益者,也是長江上游生態的守護者,更要在長江大保護中爭上游、創一 流。
主持人:那在您看來,應該如何以能釀出美酒的標準,來保護好長江上游水質?
答: 在我看來,釀造美酒是時間的藝術,更是和美的哲學:
一是天人合一的生態觀。白酒是典型的“地域生態資源特色產業”,只有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依靠自然,才能釀出好酒。五糧液始終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態觀,在行業率先推進煤改氣工程,每年減少約4萬余噸標煤使用,減少廢氣排放量超過20萬噸,呵護獨特優越的自然稟賦,集天地精華而成玉液, 這是我們五糧液成為世界名酒的自然邏輯。
二是追求極 致的品質觀。中國白酒釀造技藝,是世界酒業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五糧液堅守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傳統釀造工藝,遵循“種、釀、選、陳、調”美酒五字訣,以對完美釀造的極 致追求,持續為消費者奉獻美好,這是我們五糧液成為世界名酒的精神邏輯。
三是精益求精的匠心觀。千百年來,一代代五糧液工匠殫精竭慮追求卓越的執著信念,“擇一事終一生”的匠心精神代代相傳,讓白酒釀造的技藝和精髓得以薪火賡續、傳承不輟,這是我們五糧液成為世界名酒的歷史邏輯。
四是守正創新的發展觀。五糧液堅持傳統與創新相結合,正全 面構建理論研究前瞻導向、應用研究問題導向、技術創新市場導向的創新體系,開展一系列基礎理論研究、前沿技術攻關、生產過程提升,打造行業原始創新策源地,建成國內Z大的固態白酒生產企業廢水沼氣發電示范項目,發展生物質能,啟動酒糟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更好地適應自然、守護自然,這是我們五糧液成為世界名酒的實踐邏輯。
五是中庸和諧的價值觀。在幾千年歷史演進中,中華民族創造了以中庸和諧為核心的價值主張,包括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四海一家的天下觀念、親仁善鄰的和平理念等。五糧液始終踐行“和美種植”“和美釀造”“和美勾調”“和美營銷”“和美文化”,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這是我們五糧液成為世界名酒的文化邏輯。
五糧液將盡Z大努力擴綠、節能、減污、降碳,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打造綠色發展高地,為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貢獻力量。(來源:五糧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