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開幕式后,“世界名酒?共享榮耀”世界名酒價值論壇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中國名酒企業代表、國際酒類組織代表、名酒產區代表、媒體嘉賓等齊聚一堂,以酒會友,開啟“交流之窗”;以友謀發,搭建“對話橋梁”,深入探討“天人合一,美美與共”的核心內容,共商、共建、共享酒業“美”未來。
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雄軍,中國酒業協會戰略專家、茅臺集團老領導季克良應邀出席論壇。丁雄軍以“名酒‘美’價值創造與共享”為題發表主旨演講。
“如果用一個字來表達名酒的共同特征,我認為這個字就是‘美’。”主旨演講中,丁雄軍從三個維度闡述了名酒的“美”,分享了茅臺的創“美”實踐。
一是名酒“美”的價值內涵。丁雄軍表示,以“美”定位美酒、名酒,在中國自古有之。在英文中,“beauty”是具象的美,比如好的質量、綠色、形態、顏色、味覺等;“aestheic”是哲學中的美,抽象概念的美,比如健康、快樂、成功、愉悅等。漢字中的“美”兩者兼具,既能給人物質層面的滿足,也能帶來精神層面的富足,這種美是人們共同的向往和追求,因此“美”字應該成為世界共同的語言符號。
二是名酒“美”的價值創造。丁雄軍表示,名酒都具有一些共性,比如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獨特的工藝等,這些需要我們加以傳承,并不斷創新,從而創造更多更大的價值。
在“美”的經濟價值方面,名酒本身具有的品質、工藝、技術等優勢要素,是名酒價值的核心支撐。茅臺堅持科學傳承美、科技創新美,恪守傳統釀造工藝,圍繞物系、菌系、酶系開展科學研究,解析茅臺酒釀造機理,揭示“茅臺酒好喝、越陳越香”的科學邏輯,永葆了茅臺酒永不變味;圍繞酒主業,以茅臺酒為基點,構建了包括茅臺酒、醬香系列酒、保健酒、葡萄酒、藍莓酒的美酒產品矩陣,創新開發冰淇淋、咖啡、巧克力等周邊衍生產品,契合消費者品質化消費趨勢,創造了經濟價值。
在“美”的文化價值方面,名酒本身具有的文化屬性優勢,能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茅臺打造了豐富的二十四節氣文化活動IP,并圍繞中國傳統節氣文化、福文化、喜文化等元素,開發文化產品,讓每一款產品背后都有特定的文化故事,創造了一定的價值,實現了文化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美”的生活價值方面,美酒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名酒代表的則是更高品質的生活。茅臺始終積極倡導“少喝酒、喝好酒”的理念,其具有的品飲、社交、收藏等價值,能夠在家庭團聚、朋友相逢、事業成功等人生重大時刻,為生活增添滋味,帶來一種美味、健康、格調、共享的美好生活。
三是名酒“美”的價值共享。丁雄軍表示,歷經時間考驗方可稱之為“名”,名酒不僅要創造價值,還要踐行ESG理念,實現可持續的價值共享。
以生態保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茅臺堅持構建“山水林土河微”生命共同體,積極落實“雙碳”行動,每年投入5000萬元用于赤水河生態保護,始終把呵護好茅臺酒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作為企業永恒的使命和責任。
以交流互鑒推動企業間的成長共進。茅臺始終踐行企業間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原則,積極參加中國國際酒博會、中國國際名酒博覽會、貴州酒博會、T9峰會等眾多行業盛會,與兄弟酒企在交流中共謀美好發展;開展“茅臺偕美世界行”,積極與保樂力加、帝亞吉歐、三得利等知名酒企交流互鑒,推動全 球烈酒“T3”對話,在國際交流中增進發展共識。
以共同體生態推動相關方成果共享。茅臺始終致力于與供應商、經銷商、投資者、員工等相關方鑄牢利益、情感和命運共同體,創新經銷商“傳承人”機制和供應商“鏈長制”,建立行業的員工薪酬體系和福利體系,貴州茅臺上市22年來累計分紅超2000億元,與各相關方共同鑄牢了茅臺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護城河”。
丁雄軍表示,作為名酒企業,要深刻把握名酒“美”的內涵,共同詮釋好、展示好美酒之“美”,讓“美”成為一種共同的文化價值符號,引更多人去追求“美”。要把傳承和保護好世界酒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共同的使命和責任,生產Z好的產品,永葆名酒品質,倡導理性健康飲酒,積極創新創造名酒價值,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要共倡“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發展理念,積極投身環境保護、公益慈善事業,推動建立更多國際對話平臺,加強經貿文化交流,尊重相關方權益,共同推動世界酒業的繁榮健康發展。
美酒所承載的不僅是口感的層次與深度,更是一個文明時代的記憶,是與古今共鳴的橋梁。新形勢下,世界名酒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名酒走向世界是必然趨勢,“融合”是推動國際名酒企業“美美與共、共同發展”愿景的有效途徑。此次論壇是一場聚焦于國際名酒市場與發展趨勢的高端論壇,有效探討了名酒的價值、文化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為酒類產業帶來了一次思想大洗禮。
論壇還舉行了2023“漢醬杯”全國大學生白酒品評技能大賽頒獎儀式,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和丁雄軍為一等獎選手頒獎。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賽,茅臺學院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共有10名選手闖入全國前20強。其中,余昌歡、羅芳、陳應橋分別斬獲全國一、二、三等獎(即全國第1、2、3名)。余永茂、張宇、袁雪江、吳冬青、陳怡霖、余泠、蔡文莉分獲全國第4、6、7、11、13、15、18名。茅臺學院獲組織獎。(來源:茅臺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