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傳承”,品“中國瓷話”,3月11日,漢醬·非遺探中華活動在享有“瓷都”美譽的江西景德鎮啟航,眾多瓷與酒的愛好者、藝術家和醬粉齊聚一堂,于匠心傳承的土地傾聽一段共美相遇的故事,共同見證這場藝術與文化交融的盛宴。
受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雄軍委托,茅臺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萬波出席活動并致辭。貴州茅臺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卓瑪才讓,景德鎮市委副、市申遺辦主任汪同茂,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常務副初迎霞,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蔡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中外名人藝術研究會文化藝術委員會、廣西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何二民,中國文字博物館副館長段艷琴,江西省美術家協會名譽、江西畫院名譽院長蔡超等出席活動。
漢醬作為茅臺股份旗下的重要大單品,自誕生以來,始終堅持對“傳承”精神的堅守與踐行,不斷挖掘和弘揚中華優 秀傳統文化,特別是近年來,聯手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成立了“漢醬·匠心傳承”公益品牌,積極參與到殷墟遺址、海龍囤遺址、四渡赤水紀念園等一系列珍貴文化遺產的保護與修復工作中,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傳承”與“匠心”的深沉重量。
景德鎮,千載窯火不熄,是鑲嵌在中國陶瓷文化版圖上的璀璨明珠,其千年不衰的瓷藝精神,正是“漢醬”品牌所倡導的“傳承”內核的生動寫照。將景德鎮選擇作為本次全國巡回推廣活動的第 一站,也是在致敬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享譽世界的瓷器制作技藝,感受那穿越時空的匠心溫度。
萬波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漢醬”品牌文化推廣再度創新,以“美無止境”的不懈追求精神,攜手被同譽為“中國名片”的中華非遺瓷器,開啟年度主題文化活動,旨在通過瓷與酒的互動對話,揭示兩者之間深厚的淵源關系,以及各自背后承載的工匠精神與藝術魅力。希望通過這次文化推廣活動,進一步弘揚“傳承”的力量,將“瓷都”景德鎮的藝術基因與漢醬(匠心傳承)的醇厚底蘊相結合,使品牌觸及更多消費者,提升品牌內涵與產品認知度。也希望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大家一起攜手共進,以中國瓷器為載體,以漢醬美酒為橋梁,共同傳承與發揚中華優 秀傳統文化,喚醒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與熱愛,同時也讓“漢醬”品牌在傳統與現代的交匯處,展現出更加獨特的魅力與活力。
瓷酒共美,文化共鳴。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發布廣場,是以陶瓷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為基礎的復合型項目,也是本次活動的主會場。活動伊始,一段精美的開場視頻迅速將現場領導嘉賓帶入瓷器的世界,共同探尋瓷與酒的不解之緣。“瓷,以器的形態,容納了酒的萬般詩情;酒,化身瓷的內蘊,沉淀并靜候知音……”隨后,一段瓷與酒的互動對話,展現了中華宴飲之禮與瓷器發展的緊密關系,描繪了“瓷”與“酒”的工匠精神與藝術魅力。
二月二,龍抬頭。活動現場,景德鎮的瓷器匠人迎來“祥龍”系列瓷器的開窯儀式,此時,在一千多公里外的茅臺鎮,醬香酒的二輪次生產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實景演繹了“匠心的呼應”。非遺大師蔡毅以聲情并茂的演講,讓現場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瓷與酒在匠心傳承方面的共通之處,從歷史工藝,到科學化傳承,瓷與酒,都“美”得不簡單。
致敬“非遺”,感受傳承之美。活動現場舉行了“漢醬·匠心傳承”公益基金捐贈儀式,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貴州茅臺公益基金會向景德鎮市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領導小組捐贈30萬元,用于非遺項目保護,助力非遺在新時代持續迸發新的活力,切實表達了漢醬品牌以“匠心”致“傳承”的品牌價值內涵。
活動現場對漢醬(匠心傳承)進行了展示。作為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重磅推出的“雋雅級產品”,漢醬(匠心傳承),時隔數年的煥新升級,升級了新品質,酒精度提升為醬香白酒經典的53度,醬味更足,口感更飽滿,回味更悠長;升級了新包裝,使用了Z新的防偽技術,器型之格、元素之韻、畫作之藏、配色之美、匠心之妙,向人們展示了穿越文化的藝術之旅。
活動還推出了一系列與瓷器文化相結合的特色產品,漢醬甘美之梅瓶,漢醬匠心雅器,茅臺1935“欣喜相逢”茶具等,將傳統瓷器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融合,既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又展現了茅臺品牌的創新精神。
活動前,領導嘉賓還前往當地制瓷企業及陶陽里歷史文化街區,近距離感受瓷器制作的精湛技藝和獨特文化魅力。
景德鎮以其千年瓷都的深厚底蘊,為本次活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未來,漢醬(匠心傳承)將繼續攜手“中華非遺”,以“瓷”載酒,走進河南汝州、廣東潮州、福建泉州,繼續把酒品瓷,走進更多名窯、名瓷,深度發掘瓷酒文化,展示中國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與廣大消費者一同感受中華非遺的魅力和韻味,讓更多人認識中國非遺、愛上中國非遺,讓瓷酒走向世界,讓民族文化瑰寶閃耀世界舞臺。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貴州茅臺公益基金會有關人員,茅臺醬香系列酒經銷商代表,景德鎮、茅臺集團有關人員等參加活動。(來源:茅臺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