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xnmx.cn/ 2024-03-28 閱讀數:599
3月26日,中國酒業協會威士忌專業委員會2024年會在杭州千島湖召開。作為整場會議的重頭戲,中國酒業協會威士忌專業委員會重磅發布了《2023中國威士忌行業發展調研報告》(下稱《報告》),公布了2023年多項威士忌相關數據,并對當前國產威士忌發展現狀與困境做了詳細分析。
《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威士忌酒的市場規模約55億元,同比增長10%。我國威士忌行業尚在起步階段,市場銷售仍以外資品牌為主,國內產量低于進口量。英國、美國、日本、愛爾蘭是我國進口威士忌的主要國家。
國產威士忌方面,目前,中國境內(含中國臺灣地區2家)威士忌生產經營活動的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共42家,其中投產項目26個,試運營1個,在建項目8個,待建項目7個。大陸地區實際蒸餾產能4.5萬千升,威士忌產品總產量約5萬千升,橡木桶保有量45萬個,同比增長50%。
國內威士忌市場規模10年增長4.2倍
單一麥芽威士忌增長明顯
《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威士忌酒的市場規模約55億元,同比增長10%。酒業家了解到,我國威士忌市場規模在2013年、2021年分別為12.88億、49.5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8.33%。而從2013年的12.88億到2023年的55億,10年間我國威士忌市場規模增長4.2倍。可以看出,在并不樂觀的大環境下,威士忌依舊表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
其中,北上廣等東部沿海及主要一二線城市是威士忌消費的主力地區。威士忌消費城市TOP10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廈門、天津、蘇州、煙臺、東莞。
根據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22年國產威士忌和進口威士忌分別為2.2萬噸、3.3萬噸,國內威士忌容量大致5.5萬噸,預計國內威士忌出廠口徑規模在9-10億美元。興業證券分析指出,未來5年威士忌規模具備翻倍以上空間。
盡管發展前景向好,但威士忌的市場價格在2023年迎來下跌。受消費大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2023年我國威士忌酒的市場均價為105元/升,同比下降7%,結束了2017-2020年的持續增長。
酒業家注意到,盡管近兩年國產威士忌勢頭漸起,但尚處起步階段,國內消費仍以進口品牌為主。
綜合海關及電商平臺數據,《報告》顯示,目前在國內銷售好的進口威士忌品牌依次為麥卡倫、大摩、格蘭菲迪、芝華士、格蘭威特、尊尼獲加、百富、皇家禮炮、蘇格登、杰克丹尼、百齡壇、金賓。可以看到,除杰克丹尼和金賓來自美國產區外,其他均來自英國產區。
這一現狀在進口數據上有更為直觀的展現。《報告》指出,2023年,中國威士忌市場份額向頭部品牌和知名產區集中的趨勢加劇。其中,英國、美國、日本和愛爾蘭占據中國威士忌進口量的95%以上,僅英國威士忌份額占比就已擴大至85.61%。此外,中國也是近年來新興的世界威士忌主要進口地。
而在風格類型上,伴隨消費者對威士忌認知的深入以及消費升級的影響,單一麥芽威士忌增長明顯,更受威士忌愛好者及高凈值人群的喜愛。《報告》指出,國內市場比較認可單一麥芽威士忌為高端消費,但調和威士忌仍是主流。同時,消費場景也由商務社交為主逐漸向自我享受型轉變,家庭式消費和獨酌消費已成為威士忌飲用新場景。
此外,在消費渠道上,電商平臺發展迅猛。《報告》指出,洋酒類目中,線上威士忌銷售額遠超其他品類。而2023年京東超市威士忌銷售品牌前十全部為進口品牌,國產威士忌的電商銷售尚待發展。尊尼獲加、三得利、杰克丹尼則位居前三,這也是日威首次進入前十。
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12月,我國烈酒進口額為198.23億元,同比大增30.46%;進口量為12.4萬千升,同比增長6.39%。其中,威士忌進口量為3.26萬千升,同比下降0.57%;進口額為41.26億元,增長9.65%。進口威士忌占烈酒進口總額20.8%,占總進口量26.3%。
一邊是中國威士忌市場的不斷擴容,一邊是威士忌進口量的整體下降,種種跡象表明,國產威士忌正迎來高速發展的窗口期。
存世留香有限公司總經理林來豪向酒業家表示,前幾年威士忌漲勢迅猛,備受業內外關注,但幾年疫情疊加消費下行,市場更為理性化,“未來隨著中國經濟好轉,威士忌產業也會跟著好起來。”
他指出,威士忌當下的挑戰,來源于稀缺的產量和局限的消費場景。“但中國陸續建了一些威士忌酒廠,有些已經開始投產,比如帝亞吉歐等都在中國設廠,它們產量很大,未來威士忌整體能與白蘭地有的一拼。”
據《報告》顯示,目前,國內威士忌酒廠共有42家,相比2022年增加18家。其中投產項目26個,試運營1個,在建項目8個,待建項目7個,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酒業家此前發布的《進擊的國產威士忌:千島湖、邛崍、峨眉山多點開花,產區概念正萌芽》一文中也提到,整體來看,國產威士忌逐漸向區域聚集發展,并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本土化、市場化、全域化三大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已有生產項目的國產威士忌品牌數量超80個。包括疊川、世界燒、大芹、高朗、鈺之錦、千島湖、吉斯圣堡、天佑德、古奇、東威、詠山、歐瑪、噶瑪蘭、白猿、青島啤酒等。
而隨著投產項目的增加,產能規模也有大幅增長。目前,我國大陸地區實際蒸餾產能為4.5萬千升,同比增長50%;總設計蒸餾產能8萬千升,同比增長33.3%;而總計規劃產能達25萬千升,同比增長25%。可以看到,實際產能與規劃產能尚有較大差距,這也意味著,未來國產威士忌的產能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桶陳規模方面,我國橡木桶保有量45萬個,同比增長50%;現有桶陳總量60000-65000千升,同比增長20%。其中,10年及以上的桶陳量約為1000千升;5-10年桶陳量在6000-10000千升之間;2年及以下桶陳量為55000千升,與2022年相比,增加了10000千升。
酒廠數增至42家、品牌數超80個
國內威士忌產能、桶陳規模持續擴大
威士忌產品總產量方面,2023年度,威士忌產品總產量約為50000千升,同比增長127%。其中,麥芽威士忌產品占65%,谷物威士忌占23%,調和威士忌占12%。酒業家注意到,相比2022年,麥芽威士忌產品占比提升35%,不難看出,我國風格偏好正逐漸向麥芽威士忌轉變。
釀造原料方面,國產威士忌主要以大麥麥芽、小麥、玉米三類為主,2023年度使用谷物原料約為12.5萬噸,相比2022年增長150%;在原料使用率上也有所提升,2023年每生產1噸威士忌,平均耗糧2.5噸,2022年這一數據則為3.5噸。
經濟效益方面,國產威士忌的單位產品銷售收入在100-2500元/升之間,平均單位產品利潤≤300元/升。對比2022年國內威士忌100-500元/升的單位產品銷售收入,可以看到,銷售收入的“天花板”實現了大幅提升。
此外,國產威士忌在電商平臺也仍有很大發力空間。國產威士忌的傳統線下渠道銷量約為78%,線上渠道約占21%,私域團購銷售占比僅為1%左右,相較2022年并未發生變化。(文章來源:酒業家)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
提示: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了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該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本網站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